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在教學戰線上奮鬥了十幾年了,有時候會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班裡每個孩子都在學習,為何孩子們的成績不一樣呢?也有不少家長會問,孩子每天都在家裡學習,但孩子成績總是處於進步不大,這是為何呢?其實,實質上問題是一樣的,到底什麼因素影響了孩子成績的提高?筆者思考,無非以下因素: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其一、學習的主動性。你要前進,誰都阻擋不了你前進的步伐。同樣,你想學習,一切都會為你讓路。當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利,高考英語僅僅33分,不想讓自己的未來僅定格在鄉下,他選擇了復讀,要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他成功了。班級裡凡成績優秀的同學,有個共同特質,不用提醒,他們都十分主動地學習,從讓我學到我要學。

其二、目標和要求。有的同學也主動學習,但目標和要求不一樣,結果則必然有所不同。求上志,得中志;求中志,得下志;求下志,不得志。這也是講的目標不同的問題。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求的不同也會影響成績的提高。常常給孩子舉這麼一個例子,一分鐘跳繩100次,一分鐘跳180次,一分鐘跳240次,他們都會跳繩,但跳繩的水平高低肯定不同。因此,學習過程中,從做作業的質量,聽課認真程度,對自己要求高的同學,想必成績肯定比要求一般的同學成績要好。

其三、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的力量。如果前兩者說的主要是態度的問題,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側重於實際的執行層面。習慣,說到底,就是堅持的力量。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比如預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課後及時總結練習的習慣,勤于歸納總結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及時訂正糾錯總結的習慣等等,不一而足,但總之,這些好的習慣都要持之以恆的堅持執行。

其四、家庭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影響重大。凡是在學校有問題的同學,背後必然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長一言一行,其實都向孩子傳遞著信息,這些信息都是父母價值取向的體現。吃飯時曾經見到過一位媽媽這樣教育女兒:“你長大了要好好學習,要不然將來沒出息,也要端盤子。”聽後,倒吸一口涼氣,雖然言者無意,但卻向孩子傳達了幾點錯誤的信息:其一,勞動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觀念,而在這位媽媽看來,服務員的職業是低人一等的;其二,培養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學習完全是為了自己,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其三,等你長大了,再好好學習,現在不必要完全去學。也曾看到周圍不少朋友圈裡,今天曬和孩子去這裡旅遊,明天那裡happy,不是美食就是各種名牌服裝的炫耀,在這種教育理念下的孩子,焉能取得好的成績嗎?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回到家庭,孩子面對的是低頭族的父母,而不是看書閱讀思考的父母。不是關係國家大事,百姓蒼生,民間疾苦的父母,而是推杯換盞,歌舞昇平,睜眼閉眼都是蠅頭小利的父母,可想而知將來的結果會如何!

其五、學習氛圍和同學的影響。學校和班級的學習氛圍,對孩子也產生不小的影響。一個學校,一個班級所有學生都在關注並努力學習,而沒有其他的想法和問題,成績不會差到什麼地方。近就會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身邊有什麼樣的朋友,自己就會受到朋友的影響。自己的同學朋友都爭著考985,耳濡目染,你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其六、及時調整好心理狀態也很重要。高中科目難度大,任務多,也是學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會面臨著來著各方面的問題和壓力,學會放鬆,學會調整心態,學會處理生活學習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心理狀態都處於積極的狀態,顯得為關鍵。

最後,應試答題的訓練。如果前六點都是講的其他因素,應試答題訓練也頗為關鍵。要想取得高考優異的成績,除了平時的積累因素外,還要針對不同題型,有不同訓練,從而能達到爐火純青,遊刃有餘,輕鬆自由的狀態。

一言以蔽之,教育有自己的規律。每個同學,每個家庭也有自己的優缺點,根據情況出發,制定自己的方法,揚長避短,積極進取,相信每個孩子都能走上成功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