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揭陽力量

戰“疫”最前線 | 普寧:人民醫院馳援武漢護士:“每一天都有新希望”

來源:普寧發佈 發佈時間:2020-02-13 09:51 瀏覽次數:59 【字體:大 中 小】

1月28日,普寧市人民醫院5名護士出征武漢,並在1月29日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開展支援工作。至今,5名勇士到武漢已有半個月時間。她們在戰“疫”火線上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如何呢?近日,記者連線普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二區護士長、副主任護師黃妙珊,聽她講述她們的戰“疫”故事。

據黃妙珊介紹,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當地最大的傳染科醫院,也是此次疫情的危重症定點醫院,醫院收治的病人都是危重症的患者,所以救治壓力比較大。進入病區工作後,她們5人被分配到3個病區,黃妙珊具有管理經驗,被安排協助病區護士長開展管理工作,駐守在與隔離病房僅一牆之隔的護理崗位,負責監督病區護士穿脫隔離衣及查對醫囑、領藥、領物資等工作,其他4位護士則直接進入隔離病房工作。

“一開始下病房,僅穿防護服、隔離衣、消毒等程序,就需要花費半個小時左右,兩天後就熟練了,十分鐘左右就穿戴整齊進入病房。有些時候交完班後,經常錯過回住處的接送車。”黃妙珊說,4位在隔離病區工作的護士還需要輪值中夜班,如果輪到中班的話,就需要到凌晨兩點才能回酒店。

“來到這裡半個月了,我們一直在努力盡快適應這裡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目前,我們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軌。雖然日常工作強度很大,但是我們這支隊伍很堅強,沒有一個人喊一聲苦、喊一聲累。”黃妙珊說。

為更加方便地穿脫防護服,減少受感染的幾率,平時愛美的她們把自己的一頭秀髮都剪掉了。“現在是怎樣方便工作就怎樣做,不會太過講究自己的形象,等疫情過去再‘美’回來吧。”

家鄉的親人、同事對她們都很關注、很掛念,平時打電話,總是跟她們說要照顧好自己、要多喝水、要吃飽。為了不讓大家擔心,黃妙珊與家裡人聯繫的時候,一直只是說:“一切都很好很順利。”“親人們都讓我多喝水、儘量多休息,我哪裡敢讓他們知道,其實我們每天在醫院忙得幾乎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尤其是幾位在隔離病房工作的妹妹,穿上防護服就要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別說喝水,就是上廁所都沒有辦法。”黃妙珊說。

工作雖忙,但是也經常有暖心時刻。每當受她們照顧的患者向她們道謝、朝她們豎起大拇指的時候,每當同事點贊她們的積極工作態度的時候,每當家人給她們發去關心信息的時候,都讓她們覺得很暖心。

在採訪過程中,黃妙珊講了這樣一件事:10日下午,她們交班後再一次錯過回酒店的接送車,在醫院門口打車時遇上了一輛網約車,獲悉她們是從廣東來支援武漢的護士之後,這名司機不但沒有收取她們的費用,還向她們連連致謝,說代表武漢全市人民感謝她們。這件事,讓她們幾個人都深受感動。“有一種武漢人把我們當成親人的感覺。”黃妙珊說。

普寧市人民醫院的領導對她們也非常關心,由於她們出征武漢的當天走得匆忙,沒來得及準備充足的物資。連日來,該院領導一直想方設法為她們送去一些生活物資。“我們醫院領導非常細心,知道我胃不好,還託人給我拿來了胃藥。妹妹們因為長時間穿防護服導致臉上被磨破了皮,領導們也捎來了金黴素。還有其他各種生活用品,醫院也都幫我們補齊送過來了。”黃妙珊說。

她們在武漢的生活環境如何呢?黃妙珊說,她們住的地方是距離醫院十幾分鍾車程的一家酒店,環境挺好的,每天消毒、清潔的程序也都做得很足。吃的方面也挺好,早餐是在酒店吃自助餐,有面包、牛奶、白粥、雞蛋等多種選擇,午餐和晚餐就在醫院吃,吃的是與患者一樣的盒飯。“飯菜比較單一,口味跟我們潮汕地區的肯定有所不同,辣菜居多,但是我們也沒有覺得不適應。也許是每天工作都很累,肚子都很餓了吧。”黃妙珊說,“另外我們也都很清楚,要更好地照顧病人,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先照顧好自己,只有自己不倒下,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所以我們幾個人都是儘量地多吃飯菜,補充能量。”

離家多日,作為妻子、作為母親、作為女兒,怎麼可能不想家。但是她們只能在晚上休息時間,與家人通通電話,看看家人發來的視頻,對她們來說,家人的支持和鼓勵是最堅實的後盾。“這裡收治的大多數是重症患者,經過全院上下的努力,每天都不斷有病人出院,這讓我們覺得每一天都有新希望。”黃妙珊說。當獲悉揭陽市支援湖北醫療隊也已經到達武漢開展支援工作時,黃妙珊等5位女將紛紛表示,又一批家鄉人到武漢支援,在武漢的“揭陽力量”增強了,這讓她們更有動力了。“我們一定全力以赴,繼續在戰‘疫’火線上貢獻更多‘揭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