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很多網友以寶寶走路早而感到特別自豪,並稱:“我家的寶寶在9個月就會走路了,特別開心,認為自己的寶寶智商高。”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其實,寶寶早學走路不一定好。

寶寶長到6個月時下肢才能較好地支持身體,8個月後能扶站片刻,11個月時能扶床站起或被扶著向前走。

如果過早讓寶寶行走,使嬰兒較軟的骨骼過早地承擔身體重量,會影響骨盆及肢骨正常形狀的形成,不利於嬰兒脊柱正常生理彎曲的發育。

1歲左右,才是寶寶學走路的最佳時機,也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寶寶開始走路,代表著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 能自主性握拳,能隨自己的意志使用手指和腳趾。
  • 腿部肌肉的力量足以支撐本身的重要。
  • 已經能靈活地轉移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個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好。

一般來說,寶寶學走的動作發展,可以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0~11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初始階段,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嘗試開始走路。

媽媽可以每天扶著寶寶在地上來回走幾分鐘,走路時間隨著寶寶發展情況來延長時間。協助寶寶打消對走路的恐懼感,學習練習行走。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第二階段為12個月

蹲是這個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應注意寶寶一蹲一戰連貫動作的訓練,這樣做能增進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父母可以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把玩具放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個階段為12個月以上

這個階段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行走兩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邊,讓寶寶慢慢從爸爸一邊走向媽媽另一邊。每天訓練寶寶幾次,每次幾分鐘,寶寶就很快能行走了。

第四個階段為13個月左右

此時除了訓練寶寶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注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家中沒有樓梯可以利用下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以上地練習。練習時,父母要陪在寶寶身邊,看著寶寶訓練,不可讓寶寶一人單獨訓練,避免寶寶摔跤造成傷害。

第五階段為13~15個月

這時期的寶寶已經能夠良好行走,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應該在此時滿足寶寶的好奇心,使其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父母可以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是坡度不要太大,讓寶寶試著從高處走向低處,在由低處走向高處,父母需要在一旁牽扶,防止寶寶跌下來。

寶寶可以不可以使用學步車?

有些人認為,嬰兒坐學步車會變成羅圈腿。其實,寶寶是不是羅圈腿,跟學步車的關係不大,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寶寶使用學步車的時間。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過早使用學步車不可取

如才滿6~7個月的小寶寶就坐學步車,因各自小,坐墊過高,寶寶腳不能完全著地,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形成前腳掌觸地的走路姿勢。

另外,寶寶是通過接觸、抓握、敲敲打打、扔東西學習認識物體,自由地探索有助於寶寶智能的發展。

有些父母為了能解放雙手,就把寶寶過早放在學步車裡,讓寶寶自己玩耍。學步車限制了寶寶自由活動,剝奪了寶寶學習的機會,長時間會引起寶寶情緒煩躁,哭鬧等。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因此,媽媽最好到寶寶滿10個月後在讓她使用學步車。這時期寶寶能在學步車裡自由行走。

但是,媽媽也不要整天把寶寶放在學步車裡不管。要經常讓寶寶趴著練一練爬行,牽著寶寶的手練一練走路。這樣能促進寶寶和媽媽之間的感情交流。有益於寶寶身體的發育。

早學走路不一定好,父母要掌握好寶寶學走路的這5個階段

寶寶學習走路時,有時候會出現踮腳尖走路的行為,有時候又是正常走路狀態。面對這種情況,父母無須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3歲以後動作協調才發展成熟,支持之前走路不穩,踮腳尖都是正常現象。

歡迎轉發分享,記得收藏哦!我是豆媽,多年學習育兒知識,也是一個寶媽。關注@豆媽育兒親子說 ,為你帶來更多的育兒知識,有問題大家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