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成長過客,父母得上好“陪伴”這一課

不做成長過客,父母得上好“陪伴”這一課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於愛護與陪伴”。這段特殊的時期,越來越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重新反思教育的本原、重新梳理親子關係的構建,也重新打量父母之於孩子成長的定位和作用。不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過客,而是停下匆忙的腳步,冷靜審視、沉澱教育理念,用心聆聽孩子的內心。

陪伴的第一步,是“相互走進”。以往寒暑假,一些家長會安排大量的學習任務為孩子“充電”,拼命趕超、密集輸入、不斷加壓,導致孩子在緊張的學習安排中,無暇體悟生活、觀察世界。在當下假期,父母可以更多關注與反思平日裡無暇在意的問題,讓這段“暫停”時光成為與孩子增進了解、修復關係、促進溝通的最佳時機,真正“蹲下來”“靜下來”“慢下來”,近距離觀察、瞭解孩子,傾聽孩子心聲、尊重孩子人格、回應孩子訴求,讓孩子感受心與心的交流與共鳴。

陪伴的第二步,是“共同成長”。共同成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指父母同孩子在相互陪伴中彼此幫助、共同進步。其中很重要的表現,是在共同閱讀、運動、勞動的過程中,形成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父母可以與孩子一道,從有規律的作息、有序的學習和生活開始,規律閱讀、規律勞動、規律鍛鍊,在互相幫助、督促的過程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也幫助孩子實現有價值的自我成長與進步。

陪伴的第三步,是“涵養家庭”。家庭是開展教育的第一站。家庭生活,處處皆教育。這也使得家風、家庭氛圍成為一種無聲的力量,滋養孩子生命的底色。父母在與孩子相互陪伴的過程中,要注意營造溫馨幸福、積極健康、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當平等傾聽和交流,學會換位與共情,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相互鼓勵。用愛滋養家庭,豐富孩子的心靈、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也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人們常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期待在這個特殊的假期,父母能用最溫暖的陪伴,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為北京海淀實驗小學校長,本報記者趙婀娜整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