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他,但是我忍不住啊"!吼孩子之前,或許你該先問問自己

李梅是一個職場媽媽,她有一個乖巧機智的三歲小寶寶鬧鬧。鬧鬧雖然名字帶著"鬧"字,但是在家裡在幼兒園都是一個聽話文靜的小男孩。

今天,許久都沒陪寶寶玩耍的李梅決定退掉領導安排的加班,於是,李梅下午六點就回到家裡給孩子做一頓好吃的

鍋裡的油還沒熱,領導就打來一個電話給李梅安排了一個急活兒。於是,李梅連圍裙都沒脫下來就趕緊打開電腦開始幹活兒。

鬧鬧放下手裡的玩具來問媽媽要做什麼好吃的。著急火燎的李梅一時忍不住,就對鬧鬧大聲吼道:"別煩我了,好不好呀?"本來一臉期待的鬧鬧瞬間變化了表情,大大的雙眼噙著淚水,小手也在捏著衣角,讓人看了很是疼惜。

李梅見狀,一把抱住孩子,後悔地說:"對不起鬧鬧,媽媽不是故意的。"我們都相信李梅不是懷著惡意去吼孩子,但是不得不承認,父母對孩子的怒吼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1.性格柔弱

常被家長吼叫的孩子會變得沒有自信,性格柔弱。我們都知道,孩子看世界是很簡單的

在他們嚴厲,溫和的聲音代表著親切與關懷,而吼叫的嚴厲聲音代表著責備與否定。

如果家長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就難以從父母這裡得到肯定與信任,甚至會認為自己的爸爸媽媽並沒有那麼愛他們。

長期下來,有的孩子會變得特別愛看人臉色,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的舉動就惹怒了父母。在搖擺與不確定的環境下, 孩子會變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2.沒有安全感

吼叫時候的分貝是很高的。分貝過高的聲音其實就是一種噪音,一種武器。當孩子遭到"攻擊"時候,自然會產生保護自己的下意識反應。

這歸根到底,都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據科學研究調查顯示: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不如有安全感的孩子好。

人際交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人際交往的好壞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缺乏安全感的小孩子不容易相信別人,也不容易相信自己。

一旦自我保護過度,孩子們封閉了自己與外界交往的通道,更容易被群體所孤立 使孩子陷入更加孤立無援的境地。

3.怯懦無能

頻頻被家長吼叫著長大的孩子其實很難在內心深處相信自己是被接受的。父母是孩子的港灣,如果有一天港灣都是血雨腥風,船隻又怎麼會安心的靠岸呢?

吼叫的批評不光是表面上的一種"溝通方式",它其實是"暴力"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對於身體和心靈都處於幼稚狀態的兒童來講,任何一種暴力都會傷害孩子。吼叫這種言語暴力對於孩子的自尊與自信都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還沒有長出枝幹的小樹苗自然是經受不住暴風雨的洗禮的,被吼來吼去的小孩子很有可能會在心理上發育不良、怯懦無能。

當我們知道吼叫對於孩子的傷害之後,家長朋友們可做些什麼來避免讓孩子遭受這份痛苦呢?

1.安撫孩子激烈的情緒

孩子在遭到父母的吼叫之後,情緒實際上都是激烈難平的。這時候 可能有的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孩子在被我吼了之後,一言不發 自己乖乖坐在一邊 眼淚也不掉,那怎麼你說他的情緒是激烈的呢?

其實,上面這種被吼了時候一言不發的孩子的情緒才是最可怕的。他們的平靜其實是無數次激烈情緒沒有得到安撫而無奈形成的。

在之前的很多次被吼之後,父母沒有及時安撫孩子。這樣,單純的孩子就以為父母要與他們進行感情上的割裂,從而產生恐懼和害怕的心理。

因此,不管在吼叫完之後孩子的表現是激烈還是"平靜",家長都要用輕柔的語調、溫暖的話語和充滿愛意的肢體語言去安撫孩子。

2.釋放孩子不良的情緒

人的情緒就像是一條大河一樣,如果一下子有太多支流湧入而不加疏通,那麼就一定會爆發洪水災害。人的情緒也是一樣,需要及時合理的疏通和發洩才會平穩運行。

當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之後,家長也要想一些辦法把孩子心裡的不痛快發洩出來。比如說,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一些刺激的遊戲,既能娛樂 也可釋放心中不快。

爸爸媽媽和孩子也可以共同去放風箏,把心裡的鬱悶寄託在風箏身上,雙方約定好,放出去風箏就相當於把不良的情緒也一起放飛了。當然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家長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

3. 重建孩子舒緩的情緒

俗語說:"娃娃的臉,六月的天。"孩子的情緒變得很快,他可能上一秒哭,下一秒就能笑出來。經過上一個步驟之後,孩子的不良情緒其實已經緩解了一大半,但是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

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出發才能真正得到好的效果,為此家長讓孩子維持一個長期舒緩的情緒才是根本。

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吼叫孩子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家長為自己發脾氣找的藉口。

孩子要想維持一個舒緩的情緒,家長千萬不要再用吼叫的辦法去管孩子了。這個說到容易做到難,愛發脾氣的家長一定要在心裡時刻繃著一股弦。

愛孩子的方式多種多樣,愛孩子就是給他呵護,但是"吼叫"絕對不是一個好辦法。衝動是魔鬼,在下一次脾氣失控的前一秒,家長朋友們不妨試著冷靜三秒之後再做決定。

好了,今天的育兒科學小知識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各位爸爸媽媽關於以上話題有更好的建議一定要在下方留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