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财阀支撑起整个韩国的经济,这样的场面,是好是坏?

货郎郎



韩国人一生一定会经历的五件事:生老病死和三星。财阀几乎渗入到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垄断了韩国的绝大部分资源,对于韩国来说是好是坏?

韩国人口数量5000万,领土面积10万平方公里,资源相当匮乏,其中多数还被财阀垄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一方面。

财阀有多强?


以韩国最著名的三星为例,三星旗下拥有80多个子公司,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电子、化工、机械、金融和建筑等,简单来说,只要能赚钱,三星都会涉足。

三星旗下有三家子公司入选世界五百强,其中三星电子以2110亿营业额排在第12位,比苹果低一名,此外三星人寿421名,C&T第458名。整个三星营业额3000亿美元,占韩国经济总量的25%,三星以一己之力撑起韩国1/4的经济。

财阀的好处

韩国除三星外还有现代、LG、乐天、SK,财阀垄断资源,因此财富规模更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对于高精尖技术,小微企业难以拿出巨额科研经费,但是大公司可以,2018年三星科研经费1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三星才能在电子方面取得优势地位,尤其是内存条和屏幕,几乎被三星垄断。

如果把三星和其他财阀公司拆解,变成若干微型企业,随着掌握的资源的分散,竞争力也远不如以前,尤其是科研人员的分散,会从根本上削弱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有的小型发达国家都必须要在科技上保持领先地位,否则很快就会被超越,科技产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如果没有三星等财阀的支持,韩国的科研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

G20峰会结束后,日本限制向韩国出口半导体和液晶屏幕核心材料,韩国计划每年投入1万亿韩元(58.8亿人民币)研发,小型公司很可能把钱打水漂,只有大公司才有对应的科研能力。

财阀的坏处

但凡是垄断,必定有损民众的利益,不然欧美国家也不会出台反垄断法案,韩国财阀占据过多资源,因此压制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韩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也以进入财阀为荣,降低了韩国经济的活力。

三星长公主

财阀甚至游离于韩国法律之外,众所周知,韩国总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截止到朴槿惠,还没有一位总统善终,然而财阀几乎很少受到惩罚。

朴槿惠因为受贿被关进监狱,之前曾被判服刑25年,而行贿的三星副社长李在镕早就拍拍屁股回三星当他的副社长了。

韩国财阀一审都会被判五年以下刑期,财阀自然会上诉,二审几乎毫无例外的判处三年徒刑五年缓刑,这就意味着财阀可以回家了,只要五年内不犯罪就行。



官商勾结,后患无穷,韩国财阀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韩国现有体制下,根本不可能对财阀做出真正的制裁,凡是敢对财阀动手的总统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送入监狱,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普京的能力,同样是破除财阀,普京成功了,韩国总统无一善终。


视野新观


韩国五大财阀通常认为是:三星,乐天,现代,LG和SK五大私企。

垄断企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卡特尔,数量众多,垄断程度不高。第二等,辛迪加,数量不断,垄断程度较高。第三等,托拉斯,数量极少(只有一两个),垄断程度极高。第四等,叫做康采恩企业,不仅数量少,垄断程度高,而且能够深刻的影响政治。这种企业,我们成为“财阀”。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康采恩企业,就是日本和韩国,韩国的三星、现代,日本的三菱、丰田,都是典型的康采恩企业。


这财阀也不知道是谁封的,让人想到军阀,总有点贬义在里头。其实,说到韩国,我们男人了解更多的还是韩国足球。

熟悉韩国足球的人,都知道韩国球员技术不如日本,但球风硬朗。一上球场,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他们这种动力就是来自爱国。

韩国这五大企业,是整个韩国工业的代表,他们身上也处处体现着这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五大财阀等韩国企业的不懈努力,才让韩国造走向世界,让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

要说韩国政府当年为了扶持民族经济,也是煞费苦心的。政府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提高行业准入门坎,让别人做不了相关业务,扶植他们五大财阀集中优势做大做强,搞成垄断企业以集中发展。

但凡事有利好就有弊端,五大财阀在韩国经济中的垄断地位,给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的隐忧也处处可见。

首先是人们对财阀染指政界的隐忧。


喜欢足球的人都知道郑梦准,这个现代集团的掌门人,曾经担任韩国足联主席和国家足联副主席。

财阀从政也本无可厚非,就像我们国内的企业家担任政协委员,参与国家管理一样很正常。五大财阀也不是都直接进入了政界,但他们几家太有钱了,太有功了,政府的经济决策不能不考虑他们。结果是强者越强,中小企业没有发展机会,生存也成了问题。

其次,是财阀的结盟让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加。企业的财富来自他们合法收人,但财阀之间的通过结亲形成的无形联盟,也让人不快。有钱人都讲究门当户对,这几大家族后代的不用说有着优越的教育就业资源,不用说都是各界精英,像世袭一样,固化了精英阶层,而无形中堵塞了草根阶层的进取之路,对社会稳定也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垄断造成的惰性影响了创新。

美国早就有反垄断法,我国在2007年也出台了相关法律。美国也曾肢解全球有名的行业老大,日本也曾对本国的四大财阀痛下杀手。原因就在于,处于绝对优势的行业不仅会伤害消费者利益,企业本身也没有了生存危机,失去了创新动力,无法推动科技进步。没有人挑战我的产品了,就像武林的孤独求败一样,没有对手,就失去练功的动力,久而久之,武功也会退步。

再就是家族企业弊端多。五大财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属于家族型企业,决策层都是直系亲属。这就决定了企业新陈代谢渠道不畅,人才流动受影响。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早就应该摒弃这种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体制了。



总之,财阀诞生,是历史必然。但随着一个国家经济日渐成熟,对财阀在国民经济中的依赖还是越少越好。


小约翰


这样的场面肯定是不好的,韩国现在的财阀几乎影响着韩国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韩国的三星,作为韩国最大的集团公司,他属下有85家公司,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个法人机构和办事处,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三星要是感冒了,整个韩国人都得跟着流鼻涕。

▲三星李健熙

除了三星,还有现代汽车,SK,LG这三个财团,严重挤压了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文在寅在总统大选期间就表示,如果不对财阀和大企业进行改革,就无法促进民生的发展,显然,总统做了两年了,也没见文在寅对哪个财团开刀,现在“胜利门”振动韩国娱乐圈,同时也震荡了韩国政界和商界,因为你不知道李胜利到底给多少人拉了皮条,尽管他到现在把责任都推给了郑秀英自己死不承认。


▲郑俊英

而死去十年的张紫妍这次也因为胜利门事件得到了两个月的延后公诉期,文在寅更是下令要赌上命运也要彻查,说的这么狠,无非就是想要表明自己的决心和立场,文在寅竞选的时候可是说过,要对财阀的重大经济犯罪实行不宽容原则,因为在韩国,队财阀的纵容简直就成了“明文规定”。



2015年朴槿惠对包括sk集团崔泰源等在内的十多名高管进行了特赦,对此韩国法务部法官回应说这是为了给他们一个为韩国经济做贡献的机会,希望他们可以振兴韩国经济,瞧瞧,这理由多么高大上?

韩国总统拥有特赦的权利,那些财阀哪怕做错了事情,也可以通过各种原因减刑,加上总统的特赦,随便坐一段时间牢就出狱该干嘛干嘛了,可以说韩国财阀的这种特权搅乱了韩国的经济和社会风气,不公平的事情堂而皇之的在韩国发生,韩国人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社会也越来越失望,对整个韩国来说,普通人只能有忍气吞声的份。



在其他国家普通人可能会发生反转的机会,但是在韩国,因为财团的存在,几乎没有可能,所以韩国的财团对韩国来说,虽然发展了韩国经济,但是却对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韩国其他后起之秀的企业也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对韩国长远来看不是什么好事。


琅琊利剑


之前韩国有个事情还是挺火的,这件事折射出的正是韩国财阀对韩国整个国家巨大的影响力。

胜利事件

这个事件,光是媒体爆出的证据就已经令人震惊了。然而面对这样一件事实清楚明了,证据充分可靠的案件,甚至刚一开始爆出事件的时候韩国总理都亲自出面指示要彻查,结局竟然是:

胜利全身而退,法院驳回了胜利的逮捕令,韩国警方也不再申请新的逮捕令。

不得不说,全世界网民看到这个案件的结果都再一次震惊。

本以为新上任的文先生能跟韩国财阀们过过招,掰掰手腕,然而事实依旧令人熟悉。这里再次放上总统跟总裁鞠躬的照片,无须过多解释。

这样是好是坏呢?

乍一看财阀撑起了整个韩国国家的经济,然而他们的势力早就蔓延到国家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司法、军事、公安、卫生、教育等等。

想想一下,在韩国顶尖法学院的一门课上,法学教授在给学生们教授法律知识,告诫学生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传授学生在自己正当权益遭受侵犯时,可以用哪些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一个财阀公子哥慢悠悠的进来了,看了一眼板书

“哦,今天上的刑法啊!不听了,反正我也不用遵守”

你说,这样的场面,好吗?


唐岛湾大侠


对于韩国来说是好的结果,因为韩国毕竟是小国家,如果没有财阀的话经济也不可能强到哪去。

韩国财阀就是对外撑场面,对内要受到政府的一定压制。

不能说这样的场面好也不能说坏,只能说这样的场面适合韩国。

如果没有财阀的话,那么韩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就没什么立足之地。

就像日本也是财阀撑起来的,这种经济创造力是政府喜欢而又讨厌的。

喜欢是因为对外撑场面对内拉动经济和创造就业岗位,不喜欢是因为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日韩是一个岛国,能有如今的成就财阀可谓功不可没。

中美也有所谓的财阀只是国家经济体量太大显现不出来而已,任何国家都有垄断性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竞争力会很强,自然对国家的贡献度也会比一般企业要强得多。

韩国的财阀问题是历史问题,由于韩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实力很难同时解决那么多财阀。

毕竟对于这些资源匮乏靠出口的国家来说,财阀存在是对外竞争的法宝。

对内也可以创造不菲的价值,如何割舍掉呢?但是财阀依靠自身实力左右政治和局势,这又是当政者和民众头痛与不满的原因。

尤其是胡作非为目无法纪,所以说有利有弊吧。

但是对韩国这样的国家绝对是利大于弊,朴槿惠落马时整治过,也算是一个下马威。

以后也许会收敛但绝不能取缔,否则韩国在国际上根本没什么竞争力。

诸如三星这样的财阀,其给韩国在国际上带来的利益可想而知。





南极爆冰


财阀这个词源起于二战前的日本,后被美国人强行拆散,现今仅韩国在用。韩国人给了明确的规定即,资产规模排在韩国前30位,符合所有权以及经营权都集中于总裁和家庭成员,亲属,必须是中央集权式的结构,才能叫财阀。五大财阀分别指三星,现代,Sk,LG,乐天这五家。

纵观韩国的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财阀的发展,因为它与韩国经济,国运一脉相承,1961年韩国人均收入只有82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到了2013年人均收入超过25000美元。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成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那么韩国采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哪?韩国采取的是,动用政府大量资源就扶持这几家大财阀,使其快速扩张,参于世界竟争,进入世界高端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教授说,韩国是走出一条压缩式发展道路。这种道路促成了韩国经济飞越式发展,可是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的背后,正向韩国人自己担心的那样,会把韩国引向歧途。

什么样的歧途,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政经勾结,政客与财阀高层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说穿了,韩国社会文化传统就是政经勾结,这从我们看的韩剧中都能看出点意思来。二是财阀绑架韩国的政治,经济,民生,韩国政府若想改革那是很难的,据我观察好像历届政府都没有成功,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改革,财阀们采用资本罢工,突然降低投资等手段进行抵制,因为这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人员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韩国政府只能败下阵来。

总之,韩国的政治和经济我总有这种感觉,就像我国的电影小兵张嘎里说的一句台词,别看你现在蹦哒的欢,小心我秋后拉清单,致于五大财阀支持着韩国经济,是好是坏,就由历史来平说吧!


寂语堂斋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把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运寄托在几家企业身上,是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就好比在古代社会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完全寄托,与一个小的官僚集团一样,一旦这个集团决策失误,国家也会跟着倒霉。

韩国前五大企业集团分别是三星集团,lj集团,sk集团,现代集团和韩进集团。

三星集团在韩国被称为三星共和国。他是韩国实力最强的企业三星,有众多的下属企业子公司,有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等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整个三星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美元。

Lg是一家国际性企业集团在171个国家余地,为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领域包括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

Sk集团是韩国的第三大集团,位于韩国首尔sk,创立于1953年,年龄为天津集团主营纺织纤维sk现在的主要业务有能源化工和信息通讯两个领域。

三大集团是一家以建筑,造船,汽车行业为主,经营钢铁,机械,贸易,运输,水泥生产,冶金,金融,电子行业等几十个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韩进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都点赞支持。



海风少女


如果将韩国财阀和俄罗斯寡头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俄罗斯的寡头势力本质上是苏联时代晚期以及叶利钦时代在国家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对国家财富的占有形成的垄断特权集团;相比之下韩国的财阀势力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一手扶植起来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俄罗斯的寡头在本质上通过侵占国家财富上位,是用俄罗斯的国家财富养活自身,属于国家的蛀虫; 韩国的财阀势力发展到今天的确是尾大不掉,也确实引起韩国朝野不小的反对声音,可事实上韩国的”汉江奇迹“在本质上就是典型的财阀经济,可以说韩国的财阀势力在韩国经济崛起之初是对国家有大功的。韩国财阀尽管已发展到尾大不掉居功自傲的地步,但不能否认他们的确曾是韩国的国家功臣。一个是蛀虫、一个是功臣,这就导致两者在各自国内的口碑声誉完全不同:可以说俄罗斯人对寡头势力是恨之入骨的,因为当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老百姓们饱受存款缩水和物价飞涨的折磨,然而与此同时寡头势力却通过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有而得以发展壮大,你说人们能不恨他们吗?相比之下韩国人对本国财阀的心态其实是又爱又恨:一方面韩国财阀的势力已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这不可避免会侵害到底层人民的一些利益,同时也对韩国政府的权威构成了一定挑战,张紫妍案、李胜利案中所反映的韩国民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财阀势力的痛恨;然而与此同时韩国人其实对财阀势力也怀有一种艳羡之情——事实上很多韩国人的人生奋斗目标就是进入三星、现代等财阀集团工作,因为在这里可以接触到这个国家最核心的精英人群,从而获得更多的上升机会。普京在打击寡头势力时俄罗斯人是一片喝彩;然而如果韩国政府要打击本国财阀势力,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韩国财阀的功与罪很难说这种格局究竟是好是坏,只能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韩国财阀实际上在日本殖民时期就已出现:如今作为韩国财阀经济典型代表的三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三星最初是由李秉喆于1938年3月1日以30000韩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的“三星商会”发展起家的。那时朝鲜半岛还处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朝鲜半岛的经济模式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日本财阀经济的影响。事实上财阀经济并非韩国的个案:在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财团可谓是财阀经济的鼻祖;在日本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运作构成了深远影响;在俄罗斯寡头势力曾一度猖獗......由此可见财阀经济并非韩国特色,财阀也并不一定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韩国财阀真正发展壮大是在上世纪60年代靠着时任总统朴正熙的扶植得以发展壮大的,这也正是韩国开始迈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汉江奇迹”时期,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如今声名显赫的三星、现代等韩国财阀的典型代表都曾是推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功臣。韩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大致和我国的浙江省差不多,而浙江在我国所以省级行政区划中其实并不算大,也就是说韩国其实是一个规模体量有限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在资源禀赋、劳动力、国内市场等方面有天然的局限性。1973年韩国政府发表的《重化学工业宣言》宣布将利用进口原料、燃料,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然而很快问题就出现了:重工业建设与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料和技术的,而这一切恰恰是当时的韩国所欠缺的。像韩国这种规模体量的国家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天然短板,至于资金技术对当时的韩国也是重大的难题:当时的韩国可不是如今的世界第八大工业国、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要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的经济水平与黑非洲的加纳大约处于同一水平,被视为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也许我们今天已很难想象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当时北朝鲜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韩国的,直到1960年韩国的人均GDP只有北朝鲜的1/3左右,要到1970年韩国的人均GDP才勉强与北朝鲜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要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那么就必须着力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然而这些产业均存在回收周期长、不确定风险大等特点,一般的小企业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不确定风险。

在世界历史上几乎所有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垄断现象: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摒弃了英国式的自由放任模式而采取了统制经济模式;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大力扶植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集团;苏联在工业化工程中用国家垄断的计划经济模式取代私人财阀的垄断,但本质上这仍是一种垄断经济模式......为什么几乎所有后发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垄断现象呢?这里的垄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经济是采用垄断模式或是开放模式是取决于特定时期的国情的——对后发国家而言: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赶超先进国家是不可能依赖规模有限的作坊式小型企业的,因为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低,对开发研究新技术等长远投资天然缺乏兴趣。那么解决之道就是通过有意识扶植一些垄断性的大企业作为国家产业升级的支柱,至于这种垄断性企业究竟是私人财阀或是国家垄断则取决于各国的国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为后发国家的韩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政府主导模式:当时的朴正熙政府为引导资源配置对银行体系进行了重组,通过优惠贷款等措施来实施总的信贷控制,通过银行直接控制对企业的信贷供给。政府为一些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信用担保,鼓励其发展重工业。被政府大力支持发展重工业的财阀获得的金融机构贷款占比超70%,有权利以相当低的利率获取大量资金。70年代韩国企业借款成本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贷款利率几乎为负值,政策性贷款利率更是低于一般银行贷款。正是在韩国政府有意识的扶植下三星、SK、LG、韩华、乐天等财阀势力日益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财阀为自己也为韩国获得可观的收益,说财阀是韩国经济崛起的功臣并不为过。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三星和其他财阀公司拆解成若干微型企业,那么随着掌握的资源的分散就会使其竞争力大打折扣,尤其是科研人员的分散会从根本上削弱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世纪70年代政府通过给予特定产业、企业以低息贷款和补贴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批符合发展重工业目标,但富可敌国的财阀集团。从1975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赋予综合商社的名称,与此同时对这些企业进行税收、金融的支持和行政支援。综合商社基本只有财阀能设立,一时间大量陷入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被少数综合商社所并购,恶化了社会财富不均匀分配的现象。加之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全部集中于这些财阀,小企业发展经营的空间进一步萎缩。不可否认在韩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财阀扮演了功臣角色,然而与此同时财阀也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身。时至今日财阀势力已然发展成为韩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韩国经济的命脉几乎是操纵在五大财阀手中。具体是哪五大财阀呢?首先就是因萨德问题而为国人熟知的乐天:事实上早在1994年乐天就已进军中国市场,这可不是国人一般印象中的超市而已,而是一个广泛涉及石油产业、制造产业、金融产业的大型财阀集团。LG集团全名Lucky Goldstars,该集团在全球117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个机构,是一个涉及化学、电子等多领域的大型国际财团。SK集团及其附属机构在全球拥有 30000 多名员工、 124 个办事处和子公司,名列世界五百强第57位,年销售收入高达808亿美元。现代集团是以建筑、造船、汽车行业为主,兼营钢铁、机械、贸易、运输、水泥生产、冶金、金融、电子工业等几十个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尤其是在国际造船业领域的地位几乎是无法撼动的。相比乐天、LG、SK、现代而言:三星更是巨无霸中的巨无霸,以致于韩国人自己却戏称一生不可避免的三件事是“死亡、纳税和三星”,事实也的确如此:他们的信用卡是三星的,电视、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是三星的,居住的公寓也是三星的,甚至看的职业棒球队联赛还是三星队,就连死后安葬的墓地也是三星的产业,真实死了都躲不开啊。其实我们印象中那个生产手机的三星电子只是三星这一庞大商业帝国的冰山一角而已,尽管三星电子在三星集团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并不等同于三星的全部:目前三星旗下拥有涉及电子、化工、造船、造纸、制糖、纺织、通信、飞机、金融、保险、建筑、旅游、医疗、汽车、媒体等诸多领域的160多家子公司。几乎可以说三星的产业已渗透到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韩国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不和三星发生交集。仅仅只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三星电子就能在世界五百强中位居第12名,那么整个三星集团拥有何其巨大的能量呢?截至2017年6月三星集团的总市值已突破3200亿美元,这比阿里巴巴集团高出近千亿美元,占韩国GDP的1/5,占韩国总市值的30%,超过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可以说三星已掌握了韩国经济的命脉。如果三星集团倒下,那么就意味着韩国经济的一场大地震——从直接的经济损失来看:仅仅只是一个三星电子就能实现全年300亿美元以上的利润,如果整个三星集团倒下的话恐怕将使韩国国民经济至少损失3000亿美元以上,而韩国的国民经济总量也不过在1.5万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韩国将损失其国民经济总量的20%左右。与此同时仅仅一个三星电子就拥有高达325000名员工,如果整个三星集团倒下的话恐怕将制造数以百万计的失业者,这将会造成多大的社会动荡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之外更可怕的是由于三星涉及的业务范围极其广泛,这意味着随着三星的倒下势必造成整个韩国经济产业链的断裂,韩国将失去在诸多产业领域的相对优势,整体经济将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

这些庞然大物在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财阀经济实际上相当于将国家财富高度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这不可避免会侵犯到底层人民的利益。同时这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做法使韩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极差,因为像三星这样的财阀集团只要倒下一个就是韩国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我们所说的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曾存在过类似的财阀势力,可这些国家逐渐通过立法规范财阀的行为,然而在韩国财阀的影响力已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同样也渗透到政治以及老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财阀并非韩国的特有产物,但韩国财阀问题却是全球最为突出的,可以说财阀在韩国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了。在韩国经济开始腾飞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财阀的势力还远没今天这么强大,那时他们还必须匍匐于政府行政权力之下,事实上在整个韩国军政府统治时期财阀势力都不敢公然与行政权力叫板。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转型。转型后的韩国不可能再出现像朴正熙那样大权独揽的统治者,各路政治派别要想上台执政几乎必须获得来自财阀势力的资金支持,否则就无法在竞选中胜出,韩国财阀对韩国政治的侵蚀程度由此大大加深。与此同时随着韩国财阀势力的日益发展壮大已使其与美国、日本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事实上韩国是一个主权并不完整的国家——在诸多事务上韩国政府其实要受美国的控制,而韩国财阀事实上已发展成为美国在韩国的买办代表。事实上在财阀的眼中政府只是为自己服务的一个行政部门而已,即使是韩国总统在这些财阀大佬们面前也要礼让三分。我们知道美国、日本等国也存在财阀集团,然而这些国家的财阀集团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规范的,与此相比韩国财阀甚至已到了可以无视国家法律的地步:身为韩国总统的朴槿惠因为受贿被关进监狱,而作为行贿者的三星副社长李在镕早就拍拍屁股回三星当他的副社长了。张紫妍案、李胜利案一再暴露出财阀集团无视国家法律、肆意侵害民众利益的问题,可以说财阀势力不仅绑架了韩国的国家经济命脉,同样对韩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构成绑架。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是坏。

据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 ,韩媒称,韩国2018年结婚登记数量创下历史最低。背后的原因就是韩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甚至有消息说,三星帝国都快要崩塌。

韩国是个很小的国家,但经济表现却是世界经济的“金丝雀”。金丝雀什么意思?金丝雀的作用就是预警,工业革命初期,挖煤没有检测瓦斯设备,带个金丝雀下井,金丝雀不动了,说明瓦斯浓度危险。

韩国在全球经济中也同样扮演着金丝雀的角色。看韩国的经济就能够反映出全球经济的大致趋势,要是韩国经济下滑,那么也就意味着全球面临衰退。

韩国经济为什么能对全球经济起预测作用?主要是韩国进出口占本国GDP70%以上,因此,世界经济的凉热通过韩国经济就能感受到。

韩国经济最初是美国帮着恢复,对口支持几大产业,几十年下来,导致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财阀,财阀控制了韩国经济命脉,形成了独特的经济世袭制度。

以2017年为例,韩国六大财阀总营收约为9420.12亿美元,占韩国2017年度GDP超过60%(其中三星集团3253.62亿美元、现代三大集团2580.71亿美元、SK集团1195.62亿美元、LG集团1419.81亿美元、韩华集团554.67亿美元、乐天集团415.69亿美元。),其中仅三星集团年营收就占韩国GDP超过20%。以上这些财团掌握了韩国主要经济的命脉,已经与韩国社会、民众都离不开的地步,任何一家财阀的关键产品如果出现供应波动,都足以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习惯说5大财阀控制韩国政治,其实不绝对,仅是有这个迹象,哪一任总统都不敢公开说自己受哪个财团控制,但韩国总统任期5年,不得连任,背后就是财团互相制肘,防止连任后总统对支持他的财团有倾向伤害别的财团利益。

说韩国经济受几大财团控制不好,主要是财团如果仅是搞经济,那就没有什么好与不好,船大抗风浪,主要是财团参与政争,搞得韩国政治很乱。

各大财团都想左右政坛,因此,韩国政坛的大大小小人物都成了各财团代言人。

而政治人物应该代表人民利益。

朴槿惠执政期间,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她本人从财团这里获得什么利益,但“干政门”还是让她有口难辩,也让外人看到了韩国政坛黑幕,背后就是几大财团利益争斗的恶果。

财阀集团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通过控制经济进而绑架政治,绑架社会、绑架韩民众,作为东亚秉持的国家治理观念看,不利于长治久安,危及韩国长远利益。

为什么这么说?看看韩国历任总统的下场,在位都风风光光,离任即遭殃。

也就是说,财团的命运左右了国家命运,而经济活动有起有落,一个国家的命运随着财团命运起伏,这个国家长久能期待吗?


布衣吴新建


和日本财阀普遍具有悠久血脉传承不同,韩国财阀普遍“年轻”,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朴正熙的“汉江奇迹”一同崛起的。

当年朴正熙为实现经济“大腾飞”,利用军政府的特权扶植若干财经家族,使之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处处得到关照,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对韩国经济命脉的垄断。这样做的目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有限的资金、资源被浪费到次要领域。在这种财阀垄断一切资源的体制下,韩国在特定阶段集中“突击”特定产业,如60年代的纺织业、70-80年代的造船、钢铁、化工业,90年代中期后的汽车、电子、通讯业等等。

财阀和政府权力的联手,令后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令前者获得了开拓国内外市场、排斥竞争、推行垄断的良机。上世纪末,韩国政治上实现转型,民选政府取代军政府,政党轮替逐渐成为常态,而此时的财阀却依旧保持着古老的家族管理体制,并且因其在经济上的垄断性,成为令政府头疼的因素。

一般认为,韩国有三星、现代、大宇、乐喜金星和SK五大财阀,此外还有韩进、韩华、乐天、GS等规模较小的财阀,其中仅三星一家,年销售额就占到韩国年GDP总量1/4左右,五大财阀合计,竟占据了韩国2/3的GDP总量。

即便在“汉江奇迹”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人们对财阀体制的弊端也渐渐看得清楚:财阀制度的过度垄断,削弱了韩国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严重影响了韩国经济的后劲;由于将太多的“鸡蛋”放进有限的几只“篮子”,也无形中削弱了韩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韩国经济表现虽然尚属良好,但GDP增速实际上已降至2-3%的常态,虽在全体国民努力下避免了更大的冲击,却也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造船业陷入产业性萎缩等“节点”,遭受过相当程度的损失。

如果说,在朴正熙时代,“强势政府”和“强势财阀”间,构成微妙的平衡,确保了资金、市场和权力的“合力”向最有效方面投入,那么当政治体制已走向民主,经济体制却依旧保持家族垄断式财阀体制的今天,财阀们往往会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财势,迫使大量资金、资源向有利于自己、却未必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方向倾斜,并造成大量不良债务的堆积。

第六共和国体制下的韩国,总统任期5年,任满不能连任,总理则由总统提名,只是象征性的人物,总统虽有足够行政权力,但在特殊体制下受到诸多制约,且无法确保政策的持续性;与之相反,并未实行“民主化”、“现代化”的财阀,反倒可以发挥家长制“出招快”、“决策及时”和权力集中的特性,见招拆招地对政府政策导向“挑肥拣瘦”,令政府感到尾大不掉。

对于此,政府并非不明白,但一来如前所述,特殊体制下政府对财阀制度难以构成持续有效的压力,如金大中、卢武铉两任政府均提出“财阀现代化”,要求各财阀剥离无关领域,任用非家族的专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等等,在上述努力下,现代、SK的会长都曾吃过官司,现代集团还被“一拆三”,最大财阀三星老会长李健熙也曾因逃税被指控。但这种打击都难以持久产生压力,如三星的李健熙在李明博上台后就被免于起诉,2008年4月虽宣布辞职,实际上仍是“三星共和国”的当家人。2014年5月,72岁的李健熙因心脏病突发入院治疗,呼之欲出的接班人,仍毫无悬念的被圈定为其46岁的儿子李在镕。

正如卢武铉自杀后,韩国《朝鲜日报》所总结的,韩国政治的重大弊端,即贪腐、门阀和政商交易的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即便并非出身门阀世家、远离政商传统圈子的政治家也难以免俗。出生于“连乌鸦都会因饥饿而离去”的贫农世家、以清新政治吸引无数选票、高呼着“向门阀和腐败政治开战”的卢武铉在位短短5年,却走完了那些旧政客几代人才走完的门阀、贪腐之路,迅速沦为和这些“前辈”同流合污的一群。

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从古代沿袭下来的等级观念、门阀制度并未因社会的现代化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政治特权阶层转化为大财阀,垄断了上述国家的经济、金融命脉,又通过权与钱的杠杆染指政治,左右政治版图,甚至采用非正常的权钱交易手段达到目的。人们曾经希望,政治民主化会有效解决财阀政治的痼疾:“一人一票”可确保政治发言权不至于被财阀所垄断,草根阶层出身的政治家也有望当选议员、入阁,甚至当总统和总理。

然而一如前文所述,由于门阀政治的土壤实在深厚,经济和政治、金融和政治的相互关联,在当代社会非但未曾减弱,反倒更加强化,民主化之后的东亚国家,并未因此摆脱门阀政治的影响。

在日本,门阀政治在战后体现为自民党的长期把持政权、党内政治派系门阀化,和议员、首相的“家族式传承”,许多首相、议员都是父子相传,“抱团取暖”,即便偶有“平民首相”出现,最终也难逃门阀政治的罗网,如战后自民党第一位非门阀或世家出身的首相田中角荣,最终却因“金权政治”黯然下台,1983年更因“洛克希德‘三星’客机贿赂案”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刑4年、罚款5亿日元。打着“反门阀政治”旗号上台的民主党既不能免俗,又无法站稳脚跟,最终被门阀出身的自民党领袖安倍晋三赶下台。

而在韩国,民众中反财阀、要求清廉正直的呼声很高,这导致民主化后多数总统都是平民出身的“反财阀活动家”,上任后无不打着“反财阀政治”的旗号,但在整个经济命脉被财阀把持的韩国,任何一位当选总统都不可能摆脱财阀的影响,轰轰烈烈的“反贪腐”、“反财阀”,最终往往成为清算政敌的利器。

前总统朴槿惠在竞选期间喊出“削弱企业财团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的口号,然而正如法国财经大报《回声报》评论所言,尽管贫富差距增大、大裁缝垄断令中小企业和平民窒息的现状令韩国社会怨声载道,朴槿惠的“经济民主化”、削弱大财阀势力诉求得到普遍欢迎,但她能否真正做到这一切令人怀疑——她本人和财阀关系密切,竞选团队中的高参也大多是财阀的人。事实一如《回声报》所预料的,朴槿惠直到重蹈其前任们覆辙下台、入狱,也未能摆脱财阀政治的窠臼。

如今的韩国总统是卢武铉当年的幕僚、密友文在寅,出身草根的他再度喊出“对财阀宣战”的口号,但他亦师亦友的偶像、前辈、兄长卢武铉都做不到的事,他又如何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