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裡的小小“聯合國”

西安交大一附院作為陝西省新冠肺炎疫情指定接收外籍人士定點醫院,在當前防控境外輸入和復工復產期間,感染科隔離病房裡一時間變成了一個小小“聯合國”,來自韓國、法國、德國、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外籍人員陸續入住醫院隔離病房,進行進一步的篩查和留觀。

由於患者來自不同國家,語言不同、飲食習慣不同,感染科的醫護人員不但要負責外籍人士入院後的相關檢查,還要負責他們的生活、飲食,這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為了尊重各國外籍人士的生活習慣,感染科杜粉靜護士長要求建立“醫護患交流群”,保證“一國一群”,與營養科合作,為其準備適合他們的韓餐、清真食品等餐食,以便於根據不同國家人士的需要提供適合他們的生活需求。期間,在入住的韓國人士裡,一名13歲小男孩半夜想喝可樂,可是賣場已經關門,感染科工作人員就拿出自備的可樂送給他。

為了讓外籍人士有“家”的感覺,消除她們因身處異鄉、語言不通可能產生的恐懼和不安,在樓道、病房放置綠蘿,讓病房多一些生機,使他們放鬆情緒。在為一名印度尼西亞兒童進行鼻咽拭子採集時,由於孩子牴觸心理較強,我們的護理人員耐心對小男孩進行長達幾個小時的勸導,直至最後採集成功。

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交大一附院嚴格遵守政府制定的入境外籍人士新冠肺炎篩查、處置的相關規定,機場進行初步篩查後,對需要進一步檢查的外籍人士,通過規範流程點對點一站式無縫銜接送達醫院。為了保證外籍人士來院快速篩查、快速流轉,醫院制定了外籍人士來院檢查的專門流程,設置了獨立的人員通道,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檢驗科實時進行核酸檢測,第一時間出報告,減少等待時間,並在24小時內進行復檢。對接專業翻譯人員,第一時間將入院須知翻譯成“家鄉話”。為了緩解其緊張情緒,醫護人員化身知心大姐,用紮實的外語功底與其進行交流,對一些沒有接觸過的小語種,通過網上下載同聲翻譯協助溝通,有時候實在沒辦法溝通,她們就用肢體語言代替,想盡一切辦法儘量瞭解他們的需求。

醫療沒有國界,救治不分國別,交大一附院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護人員的醫者仁心,讓外籍人士感受“陝西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