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現在真是看不清,一邊是賣房人高高掛起的二手房,另一邊是無力接盤的吃瓜群眾”,一位網友很是迷糊。

其實,這不是個別現象。上“度娘”搜索發現,滿屏的降價賣房甩賣信息,但即使如此,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買房人來說,降那點價仍舊不足以讓人心動,因為基數實在是太大了,樓市就處在這樣一個膠著狀態之中,業內人士稱之為“拉鋸戰”時間。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其實,回顧一下最近3年的樓市軌跡,我們就能很好理解當下的樓市現狀了。本輪樓市調控自2016年國慶以後開啟調控以來。調控頻次是一年比一年多。2017年250次,2018年405次,2019年超過600次,2020年大家都看到了,樓市調控仍舊沒有放鬆。說到這裡,大家都有一個疑問了,樓市調控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決策層最近一次會議可以讀出信號,那就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如何實現呢?同樣給予了明確要求,通過“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比如說地價,上有封頂限制,下有託底,前者好理解,對於後者,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除了設置底價,一般來說,如果民企不敢拿地,地方上還有很多自己的城投公司,加上大量的國企、央企,所以,地價不會低到哪裡去。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光穩地價還不能做到絕對的穩,還要穩房價,那就是漲跌幅限制,一般來說,明面上的,一般要求本次銷售價格波動幅度不得超過5%-10%,有的地方還以GDP增速為標準。實際上,即使沒有文件規定,房企在申領銷許的時候,還會受到口頭指導。至於穩預期,那就更好理解了,這主要是指媒體方面的,如果當房價或者輿論出現明顯波動時,官媒一般會發出穩定預期的文章,引導大家理性對待。比如前不久,經濟日報針對近日的“崩盤論”給予了回應,目的還是要大家堅定信心,樓市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理解了國家對樓市的調控目標,對於我們購房者來說,到底是未來1年買好還是等跌下來買呢?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為我們算了一筆賬。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以1套市值100萬的房子為例,假如:1年房價上漲幅度為5%,下降幅度為也是5%,首付款30%,即30萬,銀行存款利率3%,純商貸按揭30年期房貸利率為5.39%。

先說上漲的情形。假如未來5年,每年都上漲5%,那麼5年後約127.6萬,這是總資產價值。不過,這裡面還有各項成本,如30萬本金利息為30萬*3%*5年=4.5萬,還有房貸利息,5年時間共還利息大約在18萬左右。所以,5年時間,最終的總資產為127萬-4.5萬-18萬=104.5萬。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再說房價下降情形。如果每年房價下降5%,房產總值就只有77.3萬,而房貸利息和本金利息仍然存在,5年之後,最終資產為77.3萬-4.5萬-18萬=54.8萬。

不漲不跌情形。5年後的總資產=100萬-4.5萬-18萬=77.5萬。

總結一下,很顯然,房價不漲或者下降,肯定是虧損的,不過是多少而已。現在就看房價上漲的情形,上漲幅度要達到多少才合算。前面假設的房價上漲5%幅度,雖然最終的總資產比買入時多出了4.5萬(只算了大項),約4.5%,但未考慮到通脹情形,如果按照年均7%通脹率,5年後100萬的資產就相當於現在的69.6萬左右。所以,房價每年上漲5%,顯然是跑不過通脹的。初步估算只有房價每年上漲幅度達到5%+7%-4.5%=7.5%才與通脹持平。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當然,這是純理論計算,運用到現實中看,在過去N年,那些幾年就翻番的房價,顯然是跑過通脹了,這也是人們為什麼比較喜歡把錢投在房子上的原因。不過,接下來這種可能性則越來越小,有貨幣方面的原因,也有城市化率因素。如果房子不抗通脹了,什麼東西能抗通脹呢?

說實話,還真難找。其實,在經濟學家看來,對於個人來說,最划算的做法是,通過自己努力工作,提升工資水平(至少要達到平均水平以上),因為在大體上,工資收入會跟隨貨幣增速,但賺進來的錢如果存起來還是會面臨貶值情況,如果找不到高於通脹投資標的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把錢在當期花出去。

樓市進入“賣不掉買不起”拉鋸戰,還咬牙買?經濟學家一席話點醒

通過以上分析,是咬牙買房,還是存錢呢?

在經濟學家看來,如果是剛需,就不能算經濟賬了,漲跌幅度5%上下,早一年還是晚一年,眼前看似是不少錢,但拉長時間看,根本就不算什麼了,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有經濟條件,有實際居住需求,看中了就買吧。

但如果是投資房產的話,那就需要好好合計了。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每年房價需要7.5%的增長幅度,如果全國平均增長5%水平,肯定會有超出這個平均數的,能超過7.5%就更好,不過,這樣的城市應該不會太多,應在經濟、人口排名都比較靠前的城市中找。但若以後房價增長在大多數城市,大多數時候,甚至低於平均數水平,那還不如存款來得實際,畢竟流動性還比房子好。

本文互動:你認為經濟學家的一席話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