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突圍

​銀行傳統貿易金融業務發展面臨桎梏,業務轉型升級緩慢


作者:胡慶(中國工商銀行國際結算單證中心)


摘要


數字化銀行建設一直是近些年來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新冠肺炎更是加快了這一進程的向前推進。數字化銀行建設意味著開放化、線上化,是打破商業銀行傳統的多線條管理的業務模式,強調資源整合與共享、大數據業務平臺構建,從而提升現有業務服務效率、構造全方位的企業服務生態圈。


貿易金融業務數字化建設背景


互聯網金融浪潮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發展迅速,尤其在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等方面異軍突起。傳統金融行業面臨來勢洶洶的競爭,一方面市場份額被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逐步蠶食,外部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加快數字化銀行戰略佈局,依託銀專業優勢,拓展銀行應用場景、尋求自身的業務變革。


2020年爆發的突發如其來的疫情更是成為一劑強有力的“催化劑”,促使著我國銀行業的數字化發展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傳統的“面對面”業務模式無法滿足企業客戶貿易金融業務需求,遠程辦公、線上業務辦理等線上化金融服務成為這一特殊時節的“剛需”。


傳統銀行業務模式下的短板在此次疫情中凸顯,亟需對現有硬、軟件設施進行改造,進一步加快銀行服務的數字化與現代化轉型。


九卦 | 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突圍

銀行傳統貿易金融業務發展面臨桎梏,業務轉型升級緩慢


近些年,我國銀行業儘管在貿易金融業務領域內有諸多關於電子化改革的嘗試,但是相比較於一些新興的金融機構而言,銀行業電子化業務轉型緩慢。


在國際業務方面,信用證、託收、保函等主要產品經歷了業務模式上分散到單證集約化處理的業務模式,但從產品架構設計上來看,當前處理模式與電子化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度還不夠,同時在產品創新方面,創新與變革仍是基於傳統業務模式下的流程改進,電子提單BOLERO、BPO、essD0Cs等基於新興信息技術的產品儘管有試點和發展,但線上化的業務模式設計複雜,客戶體驗度不佳,同業的推廣進程效果不佳。


在國內業務方面,電子化進程主要通過兩方面得以體現,但兩方面的進程差異較大。


首先包括銀行承兌匯票、票據類業務的電子化,2016年票交所成立以來,國內票據業務的線上化發展趨勢成為業務主流,但不同銀行內部因業務管理條線不清晰,行內資源整合程度不夠。


其次是以國內信用證、保理等為代表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的電子化,目前,國內證、保理的業務發展模式多以線下為主,尤其是國內證仍是線下業務模式為主導,線上的平臺化探索多集中在大型供應鏈業務模式項下的電子保理業務。


因勢而變,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的數字化建設升級之路


傳統貿易金融業務在面臨轉型壓力的同時,各家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的數字化探索卻並未停止,依託銀行客戶資源、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優勢,藉助大數據技術、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數字化銀行建設成為當前商業銀行實現技術突破、改革創新的主要戰略方向。


在國際貿易領域內,通過整合行內信息資源,構建完善的國際貿易金融生態圈,以全球供應鏈的方式發展和拓展銀行業務,為客戶提供包括結算、融資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服務。


如工行通過打造“智慧貿金平臺”,一方面依託人工智能、OCR影像識別等提升銀行服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通過流程改造打造友好的客戶-銀行業務處理界面,以客戶為中心全面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便捷度,積極探索互聯網+的國際貿易金融業務的發展新模式。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方式服務於核心企業及其供應鏈客戶,實現精準營銷、優化客戶服務方案以及風險防控管理,以系統功能完善代替人工操作流程,在減少操作風險的同時實現銀行服務的延伸。


以“開放銀行”的發展思路實現銀行服務的一點接入,打造標準化、開放化的接口以適應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以客戶服務為核心的導向下,商業銀行通過銀企互聯等平臺對接的方式,實現銀行服務向客戶端的延伸,從而提升服務效率、提高客戶滿意度。如多家銀行與一達通平臺通過API的方式形成的新型銀企合作關係,工行的華為SWIFT直連項目中,通過銀行與企業的業務平臺對接,一方面華為實現SWIFT報文等功能的電子化處理、另一方面工行可基於系統平臺向客戶提供一攬子的金融服務。


在國內貿易領域內,結合銀行優勢產品資源,利用金融科技技術打造集結算、融資、風險防控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系統平臺,不僅實現銀行服務從線下向線上的遷移,以在線、簡化的流程方式服務於企業客戶,而且基於客戶歷史交易數據的監控完成風險防控。


積極推進銀行自身的線上融資產品,如建行的網絡銀行“e貸款”系列產品、平安銀行“橙e網”線上供應鏈融資平臺、工行的網貸通、電子供應鏈融資等產品,銀行通過互聯網+線下結合的方式,拓展了服務的客戶群體,實現銀行服務的下沉,成為銀行數字化平臺建設的重要方向。


加強與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作,共同打造功能更全、輻射範圍更廣的金融服務生態圈。如中企雲鏈+銀行合作的業務模式,商業銀行依託中企雲鏈提供的業務平臺,為線上客戶提供在線融資、資金理財等金融服務,為銀行擴展了客戶群體,增加收入來源。


九卦 | 銀行貿易金融業務數字化轉型突圍

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首先通過自上而下的頂層構架設計,整合全行信息資源,打通業務信息交互壁壘,以整體統籌發展改善各業務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針對貿易金融業務統籌安排歸口管理部門,改善當前銀行業務模式下多部門、多條線管理下的業務效率低下的問題,全面負責從結算到融資全流程的業務處理、風險管理,最大限度的使得銀行業務流程更加順暢。


其次,擴展應用場景,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最大限度實現服務下沉,全面覆蓋線上線下銀行服務一體化。供應鏈金融意味著整體的、聯動式的金融服務,是對供應鏈條上從上至下的一攬子的金融服務方案,依託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以橫到邊、豎到底的方式梳理整條供應鏈涵蓋的企業,不斷提升服務的廣度與深度,結合線上、線下的銀行產品,併為之設計相符的金融服務方案,最大程度的將服務外延涵蓋至全部供應鏈中,以服務的下沉贏得更大的市場。


再次,依託科技發展多渠道的線上化產品方案,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在互聯網時代下,商業銀行應當聚焦多渠道的線上化產品方案,可以自行開發網頁端服務平臺與手機APP,提供多渠道的線上化服務方式,使得客戶能夠更加便捷的使用銀行服務,如在貿易業務中,通過手機APP的形式實現銀行、企業間信息數據的在線查詢、傳輸,不僅可提升業務辦理的效率,又可以滿足客戶的便捷化需求。


此外,通過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風險防控的系統化設計。通過設置合理的風險防控模型,實現銀行貿易業務事前、事中、事後的實時風險監控,定期對客戶進行風險測評,將更有助於保障全流程的業務風險管理,進而進一步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


結語


新時代下,依託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有助於打造更加現代化的銀行,更好的激發我國商業銀行服務於實體經濟的潛力。商業銀行的數字化升級是歷史時代賦予銀行業的重要任務,我國銀行業正經歷著摸索、探索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彷彿一場臨時測試,測試所暴露出來的對企業貿易金融方面問題卻並不少。因此只有加強數字化轉型變革,才能更好的促使我國銀行業的轉型升級煥發國內金融市場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