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封川古城。謝厚燦 攝

肇慶封開,

這是一座曾經在兩廣歷史上

獨領風騷、高步雲衢的古城。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封開古稱“廣信”的由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遣大軍揮師沿瀟賀古道進入西江流域,華夏文明從長江水系向珠江水系擴展波靡,而古封川成為溝通中原和嶺南的交通要衝,成為陸上、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連接點。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頒佈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封開的古稱廣信由此得名。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封開設廣信縣,封開成為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而廣信之名一直沿用至南北朝時期。到了宋代,中央政府將廣信以東稱為廣東,廣信以西稱為廣西。因此,兩廣的得名,正是源於古廣信。

而漢語方言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粵語

就形成於古廣信,

封開正是粵語的發源地。

如今,封開古村落裡那些說著廣信古語的老人,

已成為粵語的活標本。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封開,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造就了璀璨多姿的人文景觀,

孕育了嶺海儒宗陳欽、陳元、牟融、士燮,

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炳輝等歷史文化名人。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

古粵語活化石——“標話”

在封開縣的長安鎮,

當地有一群人一直保留著一種獨特的語言,

這種語言跟古代人說的粵語差不多,

被專家學者稱為古粵語的活化石,叫做“標話”。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彩霞生輝映古村 歐鏡開攝

“嶺南第一塔” 展廣府風流

廣信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之一,

是嶺南文化的制高點。

廣信塔就像一位智者,守護著廣府歷史文化,

因其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

成為了西江、賀江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登上廣信塔,俯瞰嶺南大地,彷彿歷史的烽煙吹過,封開縣城全貌盡收眼底,鴛鴦江、西江與賀江在此交匯。有著深遠歷史文脈的廣信塔以及廣信文化園,為人們追索廣府文化、嶺南文化的根,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場所。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謝厚燦 攝

封開廣信塔選址奇妙,在懸崖峭壁的犀牛山上,西江、賀江交匯處,居高臨下,濱江近水,“依兩廣而屹,攬三江而成”,別具風姿,塔高居廣東第二,西江第一,被人譽為

“兩廣第一塔”。整體上看,塔與樓結合,採用框架結構,外裝修則按照漢代美學原則並採用傳統工藝材料,再現古代建築形式與現代工藝技術的完美結合。佈局既有嶺南活潑多變、生動靈通的特點,又有中原穩重典雅、中和挺拔的風格。

廣信塔首層如荷瓣托盤,塔身似花蕊高標,塔簷四邊平衡起波紋,用琉璃瓦裝飾修邊,線條美觀而燦爛,四角有風鈴,屋脊嵌龍雕。整體猶如一座巨型的瑪瑙藝術雕刻精品。頂部如寺似亭,採用我國傳統覆缽、寶匣、相輪形狀安置塔頂,嵌五龍戲珠,光頂圓珠恰似風水球,既表示巡迴九天,又意寓與日月同輝。這種標是“剎”的裝飾。遠觀宛如塔上仍有雋雅秀美的小花塔。整體佈局緊湊,建築精美。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老牛阿杰攝

山川形勝,交織成一副錦繡畫卷

封開,兩廣門戶,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大西南交匯處,

全國第一個

以縣域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大自然的格外垂青,

給這裡留下了瑰麗的地質奇景。

天下第一石—大斑石、

千層峰林、十里畫廊,

濃縮了這片熱土5億年的滄桑鉅變。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磅礴大氣的西江與碧綠秀麗的賀江,

穿越重巒疊嶂,在這裡相會。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封開河蕩密佈,地沃禾嘉,

山川之勝、魚稻之饒共同交織成一幅

令人流連忘返的嶺南錦繡畫卷。

肇慶的這個縣,是粵語的發源地,還有嶺南第一塔……

來封開,有千萬個理由

來封開,沒有理由~

封開,一座粵西邊陲的嶺南古鎮

一座清雅悠閒的現代詩意小城

待疫情過去,一起到封開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