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重鎮如何適應編制改革

江蘇省海安市老壩港濱海新區成立於2011年,由原老壩港經濟開發區、角斜鎮(2000年4月21由原沿口鎮和原角斜鎮合併而成)、老壩港鎮區劃調整而成,是海安唯一的臨海區鎮,也是南通沿海8個重點經濟區鎮之一,下轄的20個村莊沿臨海高等級公路和瀋海高速分佈,轄區面積達145.6平方公里,交通區位便捷,土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聞名的“角斜紅旗民兵團”所在地,擁有“紫菜之鄉”“河豚之鄉”“鰻魚之鄉”等美稱。

自成立以來,濱海新區在海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堅持中央精神,主動把機構編制工作納入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但是面對新形勢,編制工作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服務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下面提出三點思考。

樹立大經濟區的長遠眼光

新區系統規劃、合理部署、高效執行,發揮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建設“3+1+1”產業園區,積極探索沿海產業集群化的道路,包含石材、傢俱、環保裝備、綜合、新能源等產業園,高點定位、因地制宜,走高質量、專業化、環境友好發展道路,特色優勢逐步凸顯。隨著園區日益發展壯大,外來務工人口增多,區黨工委、管委會要及早規劃,在園區管理上做文章。申請成立濱海新區園區辦,向上級爭取更多編制數,配置相應的工作人員,以滿編的火力助跑大經濟區的發展。

促進招才引智與編制工作相適應

發展需要人才,需要智慧。今年我區共招錄公務員6名,事業人員9名(其中包含4名青年人才),涉及園藝學、水利學、航運管理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分別安排在農村工作局、海洋與漁業局、紀工委審計科等局辦與科室,充分發揮其所長,讓人才能學以致用,有發揮的平臺。實行事業人員專業技術崗位競崗制度,適時調整人員性質,充分激發潛力;取消原有的招商服務、農業服務等五大中心,合理將事業人員分佈在各個局辦,鼓勵更多機關人員將建設新區作為目標全力奮進,擔當作為。

嚴格編制管理

用規範的管理塑造合格的隊伍。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按要求辦理職數使用和人員出入編手續,杜絕違規進人和擅自使用編外人員現象。配備股級幹部時,按規定辦理進人控編、職數使用審核手續。切實履行保留租賃人員《編外用工承諾書》,按規範使用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加強對機構編制工作的研究,按時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做好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年度報告公示工作。

在濱海新區這片大有可為的土地上,要積極轉化,適應編制改革。(張遠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