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前天有讀者留言說吃了阿司匹林胃出血,停了3個月,問可不可以再繼續吃?阿司匹林廣泛用於治療心血管病,但又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用不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今天李醫生跟大家說說如何用好阿司匹林這把雙刃劍。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阿司匹林作為一個抗血小板藥,在心血管病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PCI(冠脈支架)和冠脈搭橋後需要終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抗血小板藥物。據統計,美國有5000萬人服用阿司匹林,其中PCI術後患者120萬。中國具體人數不清楚,但中國有1100萬冠心病患者,2018年PCI數量達到90萬例,保守估計也有數百萬人服用阿司匹林。

1,阿司匹林是一把雙刃劍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一把雙刃劍,但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心血管病發作的同時,也會增加出血發生率,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損傷風險提高2-4倍,而阿司匹林導致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每年0.12%,嚴重嘔血發生率0.2‰,也就是5000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1個會出現致命性消化道出血,但獲益也很大,每1000例患者每年可減少19例的嚴重心腦血管事件。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支架置入術後為了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通常會應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兩種藥物聯用時消化道出血發生率2-3倍於單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現消化道損傷,約90%的老年患者PCI後3個月時可見消化道損傷。

氯吡格雷是第二常用的抗血小板藥,在存在阿司匹林禁忌症的患者中,可以替代阿司匹林進行抗血小板治療,但氯吡格雷同樣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發生率,其發生率與阿司匹林類似。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損傷的機制

阿司匹林

  1.局部作用:阿司匹林對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直接作用於胃黏膜的磷脂層,即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同時也可損傷腸黏膜屏障。

  2.全身作用:阿司匹林抑制環氧合酶(COX)導致前列腺素(PG)生成減少。PG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並刺激黏液和碳酸氫鹽的合成及分泌,促進上皮細胞增生,從而對胃黏膜起保護作用。全身作用是阿司匹林導致胃腸黏膜損傷的主要原因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通過阻斷血小板上的ADP受體發揮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損傷胃粘膜的作用與阿司匹林不同,它不直接損傷胃腸黏膜,而是通過抑制血小板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從而阻礙新生血管形成和影響潰瘍癒合,氯吡格雷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腸道黏膜損傷,包括阿司匹林、幽門螺桿菌導致的胃腸道損傷。

3,抗血小板藥所致的消化道損傷的臨床表現和特點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以胃腸道為主,更容易引起上消化道損傷(食管、胃、十二指腸),但近年來雙聯抗血小板時通常與抑酸藥(PPI)合用,故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明顯減少,反而下消化道出血更常見。

臨床表現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損傷的常見病理類型為:胃粘膜糜爛、潰瘍,大出血或胃穿孔、腸穿孔。

常見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嘔血、黑便(柏油樣便)、鮮血便等症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還可有發熱、貧血、氮質血癥等異常。臨床表現與出血量多少有關(下圖)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出血量與相應臨床表現

阿司匹林引起胃潰瘍常見於老年女性,有明確服藥史,疼痛往往不明顯,胃潰瘍更多見。消化道出血高發期為服藥12個月內,其中3個月時發生率最高。消化道出血發生率與阿司匹林劑量有關,建議小劑量使用(中國常規100mg/天)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病情評估

主要從嚴重程度(失血量)、有無活動性出血和預後3個方面評估。出血量評估可從下圖中的幾個指標進行判斷。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消化道出血嚴重程度

有無活動性出血的評估

1,嘔血或黑便次數增多,嘔吐物呈鮮紅色或排出暗紅色血便

2,血常規提示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或輸血後增加不明顯

3,血壓波動或持續下降

4,經充分補液後,尿量仍進行性減少或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消化道出血的預後評估,可以用Rockall評分系統進行預後評估,評分越高,預後越差。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Rockall評分系統評估預後

5,長期抗血小板治療需要預防消化道損傷

PCI和搭橋術後患者均需要終身服用阿司匹林,鑑於阿司匹林有引起消化道大出血風險, 因此在決定長期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要對消化道出血風險進行篩查和預防。發生過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患者危險發生率升高13倍,如繼續服用阿司匹林,1年內複發率達15%。

根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發生胃潰瘍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篩查和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推薦的篩查方法為13C或14C呼氣試驗,篩查前應停用抗生素及鉍劑至少4周,PPI(xx拉唑)至少7天。若幽門螺桿菌監測陽性,建議進行規範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使用抑酸藥預防消化道損傷

PPI可使雙聯抗血小板治療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減少87%,因此推薦首選質子泵抑制劑(PPI)預防消化道損傷,高危患者可在抗血小板治療的前6個月聯合PPI,6個月後可更換為H2受體抑制劑或繼續PPI治療。常用的PPI包括蘭索拉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但需要注意,PPI可能抑制氯吡格雷的療效,抑制強度從強到弱為蘭索拉唑>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因此,PPI與氯吡格雷合用時,可選泮托拉唑。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標準化的篩查流程圖

6,出現消化道出血時如何處理

抗血小板治療過程中出現消化道損傷或出血後,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藥,需要權衡消化道損傷的危險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進行個體化評價。出血停止後,應儘快啟動抗血小板治療,一般出血停止後1周左右開始再次抗血小板治療。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相同的消化道損傷風險,因此不建議用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進行抗血小板治療。

同時需要再次排查消化道損傷危險因素,篩查幽門螺桿菌,若陽性,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有患者問服用阿司匹林期間出現牙齦出血要不要停藥?少量的牙齦出血不用停藥,可以補充維生素c或口腔科就診,治療牙齦炎。拔牙時無需停阿司匹林,但壓迫止血時間可能延長。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醫生教你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

出現消化道損傷後如何處理。高血栓風險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徵、近期PCI的患者。

7,長期隨訪

在進行長期抗血小板治療的過程中,除了選擇合適的劑量,醫生和患者均需要注意觀察有無消化道損傷和出血等併發症,觀察有無貧血、黑便、腹痛等症狀,定期複查血常規,每1-3個月複查便潛血,這是最簡單而經濟有效的辦法,尤其是在前12個月內

總結

1,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基石,長期抗血小板治療導致的致命性消化道出血風險極低。

2,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前需要進行篩查,查找高危因素,並根除可能引起出血的危險因素。

3,發生消化道出血後是否停用阿司匹林,需要根據出血嚴重程度和血栓風險個體化分析。

4,醫生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消化道損傷,定期複診、複查便潛血。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關於阿司匹林,您還有哪些疑問,可以在文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