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前天有读者留言说吃了阿司匹林胃出血,停了3个月,问可不可以再继续吃?阿司匹林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但又会引起消化道出血,用不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今天李医生跟大家说说如何用好阿司匹林这把双刃剑。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阿司匹林作为一个抗血小板药,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PCI(冠脉支架)和冠脉搭桥后需要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据统计,美国有5000万人服用阿司匹林,其中PCI术后患者120万。中国具体人数不清楚,但中国有1100万冠心病患者,2018年PCI数量达到90万例,保守估计也有数百万人服用阿司匹林。

1,阿司匹林是一把双刃剑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一把双刃剑,但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病发作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发生率,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风险提高2-4倍,而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每年0.12%,严重呕血发生率0.2‰,也就是5000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1个会出现致命性消化道出血,但获益也很大,每1000例患者每年可减少19例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支架置入术后为了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通常会应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两种药物联用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3倍于单用阿司匹林。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消化道损伤,约90%的老年患者PCI后3个月时可见消化道损伤。

氯吡格雷是第二常用的抗血小板药,在存在阿司匹林禁忌症的患者中,可以替代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氯吡格雷同样会增加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其发生率与阿司匹林类似。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引起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阿司匹林

  1.局部作用:阿司匹林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磷脂层,即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同时也可损伤肠黏膜屏障。

  2.全身作用: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合酶(COX)导致前列腺素(PG)生成减少。PG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并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合成及分泌,促进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全身作用是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通过阻断血小板上的ADP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损伤胃粘膜的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同,它不直接损伤胃肠黏膜,而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阻碍新生血管形成和影响溃疡愈合,氯吡格雷可加重已存在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包括阿司匹林、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肠道损伤。

3,抗血小板药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为主,更容易引起上消化道损伤(食管、胃、十二指肠),但近年来双联抗血小板时通常与抑酸药(PPI)合用,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反而下消化道出血更常见。

临床表现

阿司匹林引起消化道损伤的常见病理类型为:胃粘膜糜烂、溃疡,大出血或胃穿孔、肠穿孔。

常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柏油样便)、鲜血便等症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还可有发热、贫血、氮质血症等异常。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多少有关(下图)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出血量与相应临床表现

阿司匹林引起胃溃疡常见于老年女性,有明确服药史,疼痛往往不明显,胃溃疡更多见。消化道出血高发期为服药12个月内,其中3个月时发生率最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剂量有关,建议小剂量使用(中国常规100mg/天)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评估

主要从严重程度(失血量)、有无活动性出血和预后3个方面评估。出血量评估可从下图中的几个指标进行判断。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

有无活动性出血的评估

1,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色血便

2,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输血后增加不明显

3,血压波动或持续下降

4,经充分补液后,尿量仍进行性减少或血尿素氮水平升高。

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评估,可以用Rockall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估,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预后

5,长期抗血小板治疗需要预防消化道损伤

PCI和搭桥术后患者均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鉴于阿司匹林有引起消化道大出血风险, 因此在决定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要对消化道出血风险进行筛查和预防。发生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危险发生率升高13倍,如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年内复发率达15%。

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胃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需要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推荐的筛查方法为13C或14C呼气试验,筛查前应停用抗生素及铋剂至少4周,PPI(xx拉唑)至少7天。若幽门螺杆菌监测阳性,建议进行规范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使用抑酸药预防消化道损伤

PPI可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减少87%,因此推荐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消化道损伤,高危患者可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前6个月联合PPI,6个月后可更换为H2受体抑制剂或继续PPI治疗。常用的PPI包括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但需要注意,PPI可能抑制氯吡格雷的疗效,抑制强度从强到弱为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因此,PPI与氯吡格雷合用时,可选泮托拉唑。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标准化的筛查流程图

6,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如何处理

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损伤或出血后,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需要权衡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进行个体化评价。出血停止后,应尽快启动抗血小板治疗,一般出血停止后1周左右开始再次抗血小板治疗。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相同的消化道损伤风险,因此不建议用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同时需要再次排查消化道损伤危险因素,筛查幽门螺杆菌,若阳性,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有患者问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牙龈出血要不要停药?少量的牙龈出血不用停药,可以补充维生素c或口腔科就诊,治疗牙龈炎。拔牙时无需停阿司匹林,但压迫止血时间可能延长。

需要吃阿司匹林,又怕消化道出血,医生教你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出现消化道损伤后如何处理。高血栓风险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PCI的患者。

7,长期随访

在进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剂量,医生和患者均需要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观察有无贫血、黑便、腹痛等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每1-3个月复查便潜血,这是最简单而经济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在前12个月内

总结

1,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石,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致命性消化道出血风险极低。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前需要进行筛查,查找高危因素,并根除可能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

3,发生消化道出血后是否停用阿司匹林,需要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和血栓风险个体化分析。

4,医生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消化道损伤,定期复诊、复查便潜血。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关于阿司匹林,您还有哪些疑问,可以在文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