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過去幾年,人們談到癌症,首先想的就是這個人已經被判了死刑,活不了多久了,但是最近這些年,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癌症發生的機制被揭示,也因此有更多的腫瘤治療方式問世,許多病例生動告訴我們:癌症並不等於死亡。

  患癌後,不必害怕,採取一些正確的應對措施,癌症患者往往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適當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以下這幾點,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是抗癌路上最大的成功。

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制定全面的護理計劃

  大部分癌症患者確診時已達到中晚期,需要長期的綜合治療。往往患者的病情各有差異,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個性化和針對化。這也要求患者或家屬能與醫生進行深入探討,尋求最恰當的治療方式,制定出最佳的護理計劃,包括在哪一階段該進行檢查,該如何進行飲食等。

  以全面且合理的方案,保證患者能得到最適合他自己的治療方式,以期達到控制疾病的效果。

  堅持定期複查

  由於疾病進展往往不受控制,癌症的複查是必不可少的。為防止復發和轉移,鞏固療效,保證康復,定期檢查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般治療期結束一年內,每2—3個月應複查一次,一年以後可每半年複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對於正在治療中的病人更是有必要進行定期的檢查。複查內容包括腫瘤相關抗原、X線片、B超、CT 、肝腎功能等。

  合理應對副作用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許多患者常常被藥物的副作用所困擾,吃靶向藥期間的副作用更甚,常會有腹瀉、噁心嘔吐、乏力、皮膚瘙癢、食慾不振等等。這些副作用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上的一些困擾,更容易影響患者的情緒與心態,影響後續治療。

  針對這些副作用,對症治療很關鍵,如出現噁心嘔吐,可適量補充高蛋白並使用胃復安、地塞米松控制症狀;腹瀉後可使用易蒙停和洩特靈,多吃清淡流質的食物;皮膚瘙癢可使用皮膚外用物皮質激素,儘量避免日曬,預防感染。

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注重自我調節

  癌症的發生和日常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吸菸、喝酒、不良飲食方式等都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而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更也會很容易影響到患者的預後,對患者治療後的康復也不好。

  癌症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吸菸、酗酒、晚睡熬夜、愛吃肉、不愛運動等,都在慢性傷害細胞。生病後,繼續這些不良習慣還會加重細胞的負擔,因此為了健康,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對於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生活習慣,猛然改變可能會有難度,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互相監督,共同改變。

  1. 避免接觸高危因素

  吸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以及缺乏運動是世界癌症問題的主要危險因素,也是其它非傳染性疾病的四個共同危險因素。

  一些慢性感染也是癌症的危險因素,這對中低收入國傢俱有重要影響。2012年確診的癌症中約15%歸咎於幽門螺旋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3等致癌性感染。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某些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分別增加罹患肝癌和宮頸癌的危險。艾滋病毒感染會大大增加宮頸癌等癌症的危險。

  改變或避免一些主要危險因素可以顯著減少癌症負擔!

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2. 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對癌症患者更是如此,免疫力如同人體健康的“防火牆”,一旦牆面出現缺口,則免疫力低下時,癌細胞或者其他疾病便會更容易入侵,也是提示我們要增強免疫力,學會把握免疫平衡。

  如果常出現感冒、發熱、感染等,可以及時做一些免疫力的檢查。同時也要注意飲食、睡眠和心態,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多以樂觀開朗的心態與其他覓友們交流,減輕自身的壓力和負擔,這些都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方式。

  3. 均衡飲食

  有相當多的研究關注了癌症患者膳食營養與腫瘤相關生存的關係。結果表明,膳食結構和食物選擇確實與癌症患者的疾病進展、復發風險、總體生存率有關。

  富含蔬菜水果、全穀物、禽肉和魚的膳食結構與富含精製穀物、紅肉和加工肉、甜點、高脂奶類製品和油炸薯類的膳食結構相比,可以使癌症患者的總體病死率降低43%。

  每日應攝入300-500g水果蔬菜,建議深色蔬菜約佔總蔬菜攝入量的一半,如西蘭花、油菜、菠菜、西紅柿等等。

  除了蔬菜水果以外,健康的膳食結構還應包含豐富的魚類、禽類而非紅肉、加工肉類,低脂奶類而非全脂奶類,全穀物而非精製穀物,植物油而非其他油脂。

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4.科學運動

  有研究表明,規律、合理的體育運動能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適當的有氧運動,讓病人身體內諸多免疫調控相關的細胞因子以及內分泌系統調控相關的多肽,含量有所增加。這些細胞因子、神經內分泌多肽,最終促進了機體的抗癌反應。

  不同的患者要因地、因人、因病而宜,根據不同的環境、天氣、溫度、患者的體質、病情等採用適當的鍛鍊方法,運動適量,不宜過猛過大,勞逸結合,從患者不同的個體情況出發,制定有效適量的鍛鍊計劃。

  推薦的運動方式主要有:步行、慢跑、形體操、關節操、游泳、打太極拳等。

患癌後能做到這幾條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太差

  5.心理調節,緩解壓力

  情緒好壞會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和預後,消極、情緒化、緊張過敏的人往往也會更易感染疾病,所以,進行及時的自我心理調節對患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可以適當的多聽聽輕鬆的音樂緩解壓力,放鬆身心,也可以多與人交流,舒緩患者情緒。

  有位醫生對他的每位病人都會說一句話:“這個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

  相信是一種強有力的能量,它並不是讓病人抱有虛假的希望,而是勇敢、樂觀地面對現實。作為醫生和周圍人,一定要給癌症病人積極的心理暗示。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科醫師一陳智娟,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