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許多家長都受不了孩子哭,孩子一哭就暴躁,有些家長會直接劈頭蓋臉的罵孩子一頓,有些甚至動起了粗。孩子哭確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更頭疼的是每個孩子都會哭。所以如何解決孩子哭泣就是一個家長們需要關注的問題,其實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意味著壞事,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情,並且去找應對的方法。

我的同事妮妮性格比較火爆,平時還好,最受不了他們家孩子哭。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基本上就開始煩躁。久了久了,她發現孩子離他似乎越來越遠。這才知道,平時他對孩子的估計的態度是不對的。

確實如此,很多家長都受不了孩子哭。認為孩子一哭就是無理取鬧,孩子一哭就得發火動粗去阻止他們。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孩子哭這件事情,也應該積極的去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孩子為什麼會哭?

第一、他們認為有地方不舒服

孩子哭其實是對世界的一個反饋,他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告訴我們家長,他現在很不舒服。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去觀察孩子有什麼地方不對勁。而不是一聽到孩子哭就不耐煩。人都是有情緒的,成年人況且如此,更何況一個幾歲大的孩子。 孩子哭其實只是一種發洩情緒的方式,我們不用過分的看待他們哭鬧的責任。理智看待孩子們哭,積極去尋找原因。這才是成為家人應該做的事情,孩子們情緒自控力差,但我們身為已經走過半生的成年人,我們的情緒自控力,沒必要在孩子面前崩潰,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發洩的出口。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第二、孩子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在很多關心比較平淡的家庭裡,孩子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而感到不滿,這個時候他們總會想一些稀奇的方法去吸引父母的注意。哭泣就是其中的一種。事實上孩子們都知道,他們一哭,很多人的焦點就會到他們身上。所以他們也許有這樣一種方式,讓父母把視線移到他們身上。孩子的這個心理是十分正常的,他們只是求愛。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足夠的關注。

有些事情還怎麼能不知道怎麼說出來,也不會用適當的語言去表達它。哭是一種更直觀的方式,所以比起直接說出來,孩子們更喜歡這樣一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情。很多父母都認為哭泣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跟情緒。甚至很多成年人覺得哭泣是懦弱的人才會幹的事情。但其實不是的,悲傷是人類七情六慾中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如果一個人連悲傷都不會,那麼他的人生該是有多灰暗啊。有句歌詞說男人哭吧,不是淚。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哭的權利,包括我們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很多父母小時候可能有被禁止哭泣的案例。所以長大之後才會把這個案例同樣的強加給自己的孩子,我相信被人禁止哭泣的時候,父母應該是不好受的。那又為什麼要以牙還牙似的吧,同樣的難過加註在孩子身上呢?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面對孩子哭泣父母應該怎麼辦?

第一、ACT溝通法

美國的教育專家科恩曾提出過act三步法,是一個可以排解孩子不良情緒,讓孩子停止哭泣的溝通方法。這其中a的含義是接納,accept;c的含義是溝通,conversation,t的含義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按照含義來說,我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們的訴求。

孩子哭都是有理由的,他們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哭。就算是一些真的是鬧情緒的孩子,他們也是需要博得父母的關注,這就是他們的訴求。我們要嘗試著去接納孩子們的訴求,去走進他們的內心。這就是平和他們心情的第1步。

然後就是溝通。溝通是家庭關係裡必不可少的一環,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溝通的話,也不會有一個好的家庭。我們要積極的去和孩子進行交流,去通過言語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就算孩子們不肯說,我們要一點一點引導他們說出來。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這不僅僅是在瞭解孩子,更是讓孩子更瞭解自己,讓孩子更加的大方的展示自己。高中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生活裡,工作中,包括我們日常去超市去菜市場買菜。那麼為什麼不能在我們最親密的家庭關係裡,運用好我們的溝通技巧呢?

然後就是提供結果,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我們在工作的時候都知道,只有有一個結果這件事情才算真的完成。很多父母都習慣逃避,把這次的問題先延緩,延緩幾天以後再說。事情只會越積累越大。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逃過的,最終都會排山倒海的奔向我們。我們需要正確的提出自己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明確的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式,這才算是完成了整個溝通法則。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第二、一定要有耐心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們哭泣,自己也就崩潰了。就會開始進入一種暴躁的狀態去罵孩子,甚至還會動粗。事情平息過後,又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對,內心生起愧疚之心,又對孩子千般好,萬般好。但是傷害已經造成,打個巴掌給個甜棗並沒有用。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剋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他什麼都不懂,我們寫上了什麼,他就變成了什麼。我們會發現我們日常在生活中對待其他人都會比孩子更加有耐心,像我們的上司,我們的朋友。

但是一到了孩子這裡,我們情緒就特別容易崩潰。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覺得孩子好欺負。並且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更加親近,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暴露我們的本性。其實這是不對的,就像網絡上一個很火的話一樣,我們往往把最深的傷害留給我們最親的人。人往往都會有焦慮,但我們需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我相信成年人都知道,在長大的這個過程中就是越來越收斂自己。要給孩子一個好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也應該學會著在孩子面前收斂一下自己。

孩子一哭你就忍不住發火,別急著煩躁,調整溝通方法助你輕鬆安撫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宣洩情感的權利。包括我們包括孩子,我們應該給孩子留一點,他們情緒發揮的空間。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和孩子們分享我們的心事。我們是最親密的人,我們有什麼不能說的呢?父母和孩子之間本就是一個互相扶持的關係。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人生旅途中的一些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情,我也願意與你分享。這才是家庭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