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将系列小说的后续,是以薛刚反唐拥护庐陵王李显为主题的故事创作。这个故事既采纳了当时唐朝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元素,又在神话基础上进行了发挥,算是比较好的薛家将续篇。因此这段故事在中国民间也非常受欢迎,在评书、戏剧、影视剧等各个领域都有改编著作。解析这个故事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薛刚的身上反映出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一个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另一位是徐懋功的孙子徐敬业。这两位都是历史上有过反唐经历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串在一起,成为薛刚反唐的原型。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薛刚反唐的故事主角是薛丁山与樊梨花的儿子薛刚,从小喜欢惹是生非。由于在元宵节上打死太子,吓死唐高宗李治,所以被武则天满门抄斩,只有他一人逃脱。薛刚逃到西凉后借得大军攻打唐朝,扶持庐陵王李显为皇帝,竖起大旗讨伐武则天。故事的情节非常精彩,也集合很很多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历史元素,其中薛刚的身上最为典型。一般认为薛刚的历史原型是薛嵩,因为薛嵩作为薛仁贵的孙子,薛讷(薛丁山的原型)的侄子,的确有反唐的经历。所以结合这样的历史事实,可以把薛嵩认定为薛刚的原型。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从历史记载来看,薛嵩并不是薛丁山的原型薛讷的儿子,而是薛讷的弟弟薛楚玉的儿子。因为武则天的扶持,薛家逐渐在唐朝崛起,成为军界的重要新贵之一。除了名震天下的薛讷以外,他的弟弟薛楚玉也因功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从当时薛家的地位来看,在军队中是非常显赫的。薛讷掌管京城的北衙禁军,薛楚玉掌管范阳军政事务,权位非常之显赫。在唐朝军界,一个家族同时在皇城禁军和地方节度上有如此大的权势,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对薛家的器重,赋予了薛家超规格的权力。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薛嵩作为范阳节度使薛楚玉的儿子,从小就臂力过人,擅长骑射,是薛家子孙后代中最为善战的一个。薛楚玉去世后,薛家作为范阳老牌军事贵族,在当地的军队中有很大的势力。后来继任的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与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陷入国家崩溃的危机中。薛嵩带领薛家的军队加入了史思明的部队,随同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作战成为叛军的一份子。所以历史学者们把薛嵩作为薛刚的原型,因为他们都有反唐的经历。虽然反唐的原因不一样,但叛乱的共同点算是同样的元素。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实际上薛嵩反唐并不是薛刚那种扶持李唐皇族,具有一定政治正统性的叛乱,而是为了维持薛家这个军事贵族的利益。从历史根源上看,"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的北方藩镇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向中原和关中贵族发动的战争。而这些北方藩镇背后有着庞大的军事贵族将门世家,薛家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而叛乱的带头人安禄山和史思明,只是这些军事贵族将门的代言人而已。所以从反叛唐朝的动机上看,薛嵩是真正的造反,而薛刚是反武则天,扶持李唐皇族,两者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薛嵩反唐的结果对薛家来讲还是不错的,却为后来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史朝义兵败自杀。薛嵩作为史朝义的大将,率领率领相、卫、洺、邢的四州军民归顺朝廷,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御史大夫、昭义军节度使,册封为平阳郡王。可以说薛家成为这场叛乱中获益最为丰厚的军事贵族之一,而这些军事贵族势力的增强为后唐朝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从这个角度上看,薛家将最终发展成为了国家灭亡的重要祸患之一,背离了武则天和李治大力扶持薛仁贵父子的初衷。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从反武则天和扶持庐陵王李显的角度看,薛刚反唐取材于徐敬业的元素很多。徐敬业是英国公李勣的孙子,由于父亲早死,他直接继承了李勣的爵位成为英国公。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家族,李勣又是唐朝开国名将中仅次于卫国公李靖的,所以在朝中影响力很大。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来被赐姓为李,由回避李世民的名字,所以史书上都称李勣,而民间小说则称为徐懋功。徐敬业最早叫做李敬业,他反唐后被武则天废除赐姓,所以改回徐姓。而徐敬业反唐打起的便是扶持庐陵王李显,反对武则天的额大旗,这与小说中薛刚反唐的套路一样。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徐敬业反唐根本原因还是武则天上台后导致朝中两派内斗的结果,徐敬业在内斗中被贬出京城,所以召集旧部发动叛乱,意图以庐陵王李显的名义夺回皇权。在唐高宗李治时期,英国公府并不参与朝中政治斗争,处于中立的地位。这是李勣老谋深算的选择,也让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左右逢源。李勣去世后,徐敬业继承家族爵位,却与门阀贵族走得很近。他们之间的利益链交换,使得英国公府逐渐站到了武则天的对立面。与他交往的人中很不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旧人,就是关陇贵族门阀的子弟,这些都是武则天全力镇压的对象。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由于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徐敬业被贬出京城,对武则天心怀怨恨。于是在同样被贬出京的其它门阀贵族的怂恿下,召集李勣旧部举起了反唐大旗。实际上这才是这些门阀贵族拉拢徐敬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英国公府在唐朝军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备发动军事叛乱的能力。而徐敬业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被人当作傀儡和工具使用,差点害得家族全灭。实际上徐家人中大部分都反对这个叛乱,其中以徐敬业的叔父李思文最为激烈。他不仅率兵阻挡徐敬业的叛乱,还向武则天同胞消息,以此保全了徐氏家族。

重识薛家(四十)薛刚历史原型不仅有薛嵩,也有徐懋功之孙徐敬业

徐敬业起兵造反,只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小浪花而已,根本无法动摇其统治地位。但是这个事情却受到民间百姓的追捧,于是诞生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除了薛刚反唐的故事外,骆宾王起草《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的典故,清朝小说《镜花缘》,都是以这个事件为背景创作的。古代的民间百姓虽然读书识字不多,却也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了解了部分古代历史,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质和辨别能力。这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利,只是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得到其中的宝贵财富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