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会整天逼自己的孩子学习吗?

燕紫千妈


先把问题分解一下,不知题主是否认可。我认为此题含有三重信息:

  • 有孩子厌学,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 有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上缺少办法,只会逼迫孩子学习;
  • 老师对自己孩子学习,是不是也会采用逼迫手段。

作为老师,很少有人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

家有上学孩子的老师,一般都有较为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智力发展规律,明白孩子的学习成效取决于孩子自身的学习动机高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习习惯如何。因此更注重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周围的老师,很少有整天逼迫孩子学习的,课余周末,倒是经常带领孩子出去逛图书馆,逛超市,逛田野,或带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孩子的成绩还都不错。不过也有个例,很少。

作为家长,要善于学习和倾听,逐渐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一味逼迫孩子学习,不但没有多大效果,还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感觉压迫的难受,一定会有明里暗里的反抗,重压之下,会更厌学。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与孩子成为趴在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攻克学习难关,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进行强制压迫,如果缺少方法,不妨自己先通过各种途径先学起来,给孩子树个榜样。

至于孩子,真的很让人心疼。家长加油吧。


Sunny369i


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教师群体是社会上公认的一个特殊存在,肩负育人与传授知识这双重职责。在教育别人家孩子的时候是怎样教育自家孩子的?

作为教师的我为您解答。

先说一种现象:教师家庭的孩子学习更用心,考取名牌大学的概率更高。

就我成长的环境来说,纯粹的高中老师居住区。从小耳闻目染,连玩游戏都是课堂角色扮演,生活的时间概念也全是用铃声来替代。

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就教训他,“早读铃都响了还不起?”

又比如,该做晌午饭了,“都过课间操了,赶紧回家包饺子!”

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也很有职业特色,“你刚下早读?”“我上午后两节!”“今晚第几节?”“一三节”,好似接暗语,很有意思。

同一个班的老师见面聊天,也是班里学生的状况。老师们比邻而居,家长里短变成了这个班如何,那个老师怎样。自家孩子眼中所见,多是父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耳中所闻,多为讲解、课堂、学生事情。

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子女学习习惯养成水到渠成。父母坐于案前备课写教案,孩子模仿看书写作业,眼观耳闻间,学习的自觉性就养成了。



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很用心,孩子也成才,原因在于:

一、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深刻的洞悉学习的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

每学期初都列学习计划,学期末都有总结。给孩子规划学习进度,按部就班的执行,全家人共同营造的氛围,有利于计划的顺利完成。

有步骤分层次的知识进度,帮孩子打好坚实的基础,有规律的作息生活习惯,易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儿子从小起,每天清晨起床的一件事,就是背诵,内容从唐诗、宋词、诗经到简短的文言文,每天坚持背一篇。一年下来,积累了很多,写作文手到拈来,从不觉得困难。



二、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

居住在周围都是教师的环境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串个门就能得到专业的解答,恐怕没有比这更便利的事了吧!

邻里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多为老师上课有何特色,班上哪个孩子如何优秀,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在孩子心目中一定要比他做的更好,就成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教师的子女在各自的班级中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

另一个便利条件:同为教师群体,相互之间沟通更为便捷,孩子的行为监督到位,管理上疏而不漏。

比如,我儿子上小学、初中,班主任老师都是我的同学、朋友,课任老师虽不都认识,但同为教师群体,心照不宣拉近了关系。孩子在学校偶有听课不认真,思想开小差的行为,我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给予纠正,拉入正轨,如此,保证了孩子始终处在可管理的范围内。



三、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孩子成才。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教育引导孩子健康积极的成长。

对于自己的孩子,分析其特点,及时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成长过程中的弯路。

在沟通上,老师会更平和,更具耐心。本身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原理,熟悉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及时疏导解决,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老师的子女性格多温和,极少出现逆反现象。



综上所述,老师的子女学习习惯已形成,不再需要家长逼迫。


终将长大


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学习,整天逼迫,只会物极必反。


易查分


我是中学电教日志,专注教育领域,分享电教技术,畅谈教育理念,欢迎关注,交流探讨。

作为老师,会整天逼自己的孩子学习吗?

我是老师,爱人也是老师,而且孩子就在我们学校。我来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作为老师,了解教育规律,不会逼迫学生,也不会逼迫自己的孩子。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具体什么含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在这不做过多解释了,就说一句:

家庭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对学生要求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作业,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如果学生确确实实智商或生理不能完成一般的学习要求老师会采取降低难度和要求的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完成的学生,老师会引导、教育,并给予适当压力,但绝对不会去逼迫学生,老师也是尽力而已。

对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如此。

老师对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

1.注重早期阅读习惯培养:

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别笑啊,抱着孩子出门,会指着对联给孩子读,会给孩子买一下早教读物,看不懂没关系,就当玩具吧。

孩子2到3岁,每天晚上会给孩子读故事,孩子会养成睡前听故事的习惯,但我们会只读一半,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他求知的欲望,随着时间的延续他就会对书本产生兴趣了,就会喜欢上阅读。

2.尊重孩子,凡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都是协商解决。

随着孩子长大,要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意识,不是单单指穿衣吃饭啊,对自己的选择,要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报兴趣班,先带孩子去参观体验,再和孩子商量报与不报,如果孩子喜欢就要告诉孩子,要坚持,要遵守兴趣班的要求,做不到,就不报。必需要孩子的承诺,而且必需要做到。孩子说不喜欢,就要告诉孩子,这个有什么意义,孩子还是不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3.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老师回家休闲就是看书,家里书多,床头、书柜、沙发,都是书,两口子交流也是学习、学生问题,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也就对学习产生兴趣了。

4.注重给孩子创造学习氛围:

孩子在学习,我们绝对不会做打扰孩子的事情,家里来人,会直接告诉客人,孩子在学习,咱说话声音要小一些,或者换个环境招待客人。

5.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做父母的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求,要保持一致,就算是有不同意见,也要避开孩子进行沟通,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样,孩子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要么谁的也不听,要么就观察谁占上风,总之,孩子的学习就在父母的争吵中慢慢荒废了。

6.树立孩子老师正面形象:

在孩子面前,老师永远是对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服老师,才能尊重老师,才能学好老师所教的课程。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老师这不行,那不中,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旦坍塌,那这个老师的所有言行,对孩子就没有可信度了。

综上,老师不会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也不会逼迫自己的学生学习。

如果觉得老师逼迫自己孩子学习了,那么请家长反思吧。

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老师的形象,哪怕您在气愤,哪怕老师真的不对,您也要树立老师正面的形象。

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中学电教日志


我是一个老师,我也逼过我的孩子。但不会“整天”无休止地逼他学习。

我个人认为有几个节点是需要“逼”一下的。

一、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必须逼迫一下孩子,让他养成生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阶段孩子太小,无论干什么家长都随着他的性子,无论犯什么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但一旦入了小学,写字、做题都有规范的要求,上课时间也不像幼儿园那么自由,有了比较正式的考试,这个时候,一定要狠下心来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候该读书、什么时候该练字、什么时候该玩耍、看电视都要认真地监督他遵守。一旦习惯养成,后期的管理就比较省劲了。

二、小升初的过度假期。

小学主要的科目只有语数英三科,但初中一年级共七科文化课,多了政治、历史、生物、地理。每一科的知识容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小升初的暑假还要逼孩子一把,先让他熟悉一下初一的教材,然后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假期计划,这是第二次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计划中一定不要把看电视、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排除在外,一定让孩子有意识自觉的规划干这些事情的时间,才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排除隐患。家长要做的就是逼迫他按计划行事。

三、同理,初中升高中的假期需要逼迫孩子认真的做预习,缩短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

高中的学习难度加大,老师讲课的速度也很快,如果不做很好的预习,很多孩子在高中的第一学期就会掉队,失去信心,增加烦恼。做好预习工作,入班后学习各科都会有的放矢,在第一次月考中拿到一个好成绩,孩子就会信心大增,完成顺利的过度。

我想做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老师懂得教育的规律,知道各科学习的重难点,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的重要节点,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朋友包含了各科老师,可以随时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孩子的学习不能光靠逼迫,那样孩子会逆反,家长会很累,亲子关系会受到影响,家长只要抓住关键的时间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陈思远


我是一个辅导班的辅导老师,也算符合资格吧,聊聊我的看法,我不会

逼自己的孩子学习,原因如下:

1.如果逼自己的孩子学习,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情绪,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情绪不好,学习是不是受到影响呢,如果在孩子身上,会更加明显,学习受到影响,没有学习效果,还不如让他做点而喜欢的事,再学习呢

2.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逼出来的,说的更直接些是孩子为什么学没有解决好,我们需要解决好为什么学习,说的宏观些,是为社会作贡献学习,还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学习,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来到了美丽的北京城后,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最终如愿。在这里我想提一个理想法,指的是问问孩子有什么理想,当他说出后,接着问他、那你怎么去实现呢?然后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个小目标等等

3.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想提高成绩,这样我们还不如教孩子些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制定我们制定我们的回忆方法,俗称过电影法,指的是下课后先利用一两分钟想一下课上的内容,放学再回忆一下,晚上睡觉前再回忆前天的知识等等

在放学的路上让孩子说说今天课上学了什么,这用的是费曼学习法,此外还有很多方法,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私信我

4,逼孩子学习,还不如教孩子把上课的效率提高,老师讲的一般都是他的这些年对于即将讲解知识的一个艺术性的展示和经验的总结,所以一定要抓住课堂,这里的内容很多,我就不一一展开讲了,我说一个可操作性的消防法吧,您跟孩子说,老师私下跟我说老师可喜欢你了,类似这样的话,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很多孩子都是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的课,喜欢上课会使课堂效率提高的。

所以我不会逼着孩子去学习的

这是我的不成熟的见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张帅的自媒体


我身为一名老师,但是一名不要强的老师,所以我不会逼着她整天学习。

孩子小学时,我没有干涉过她的学习。她是个比较自觉的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写作业,7:30以前就写完了。然后是半小时的看电视时间。八点她就开始睡觉了,九点肯定睡着。她愉快地度过了小学时光。

初中她考进了市里面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处处是压力,家长也不由自主地有了烦恼。孩子从表现上看是努力的,经常写作业到晚上十点半。到初三时,经常十一点睡觉。我心疼她,只好陪着她写作业,鼓励她这样辛苦地学习,是为了考个好高中。

高中的压力是最大的,经常十二点睡觉。我一下也不逼孩子学,还不时催她早点睡。高中三年我不想再回首,后来孩子顺利升入大学。

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讲清学习的重要性,让她自己自主学习,而不是逼她学习,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3349努力hard


作为老师,会逼自己的孩子学习。很逼的那种。把耐心给了学生,把脾气留给家人,把伤害加与孩子,可能是不少老师心中的伤。

孩子上小学,学校和我们学校是隔壁。但作息时间不统一。我们三顿饭,他们学校两顿饭。那个时候,学校教师紧张,自己课程很重。常常我监管早读,孩子去上学。我在上课,孩子回来吃早饭,我上自习,孩子放晚学。我上晚自习,孩子写作业。下了晚自习,孩子已休息了。

周末要洗衣服,还想改善生活,又想晚起一会。暑假,又是班主任培训,又是各种教师培训,还有固定的暑期学习。寒假学习少点,但要过春节,家务不少。那个时候,老感觉累,休息不够。

孩子学习基本靠自己。只能给孩子布置任务,抽空检查作业。常常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逼孩子去学习。就像把弹簧压到最低处,孩子悶声学习,没有反抗的机会。孩子四年级时,一篇获奖作文"我的妈妈\

心月聊教育


我是老师,我儿子18年考上一所南方的985大学。我从没有逼过儿子学习,尤其是儿子幼儿班的时候。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选择抓孩子学习成绩的幼儿园。我选择的是能够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对学习抓得松或者不抓的幼儿园。因为,中国的方块字,孩子年龄太小学习,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中国的汉字,尽管多,也是有数的,常用的更是有数的,用得着那么早就逼着孩子写字吗?况且,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抓得结结实实,进入小学,老师有的是时间教写字。孩子学习习惯有了,学写那几个字,算算数,有何难?所以,幼儿园要培养孩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比如,不论做什么事,注意力要集中,要有良好的品德等等。我会非常有感情地给孩子读童话故事,让孩子全神贯注的听,听过后,给他提一些问题,看他认真听了没。也会让他讲给我听。

小学时候,我也从不要求孩子非要在班里排到多少名。考好了,夸一夸,考不好,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也从不让孩子补课,但是,有一点,做作业,必须注意力集中,要快速完成,而且保证质量。写完了,我绝不会再给孩子额外加量。

孩子小学中等,上了中学开始往上游走,到了高中,就名列前茅啦。从小学到高中,从没有补过课。考不好的时候,孩子就会找原因,哪一块掌握的不好,为什么,怎么补救。

所以,从小培养习惯至关重要,习惯的培养万万不可输在起跑线上!


地球旅者


作为老师,会整天逼自己的孩子学习吗?提出该问题是什么意思?是觉得老师整天逼别人的孩子学习,不舍得逼自己孩子学习吗?我们夫妻都是老师,经常也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老师的孩子学习都比较好,极少数也有不太好的。我们县城近几年中考状元不少都是老师的孩子,家长有小学老师,也有初中或高中老师。原因很简单,老师是搞教育教学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懂得的多一些,也从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孩子身上获得失败的教训,不能重蹈覆辙。所以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都比较严格,导致孩子懂事认真,遵守纪律,长大后都比较省心,不用家长操过多的心。但是我们也时刻反省自己,可能工作原因,把工作习惯用到教育自己孩子,也导致了老师的孩子大多数比较胆小听话,做事也有些拘谨,这是缺点吧。呜呜,可见老师还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导致孩子某方面性格失去平衡,应该引起教师家长重视。对于鼓励孩子刻苦学习方面,老师对孩子要求也不松懈,当然不能用逼这个词,逼大了物及必反。孩子也是鲜活的生命,有思维的人,要用适当方法引导孩子珍惜时间,珍惜当下,很多都可以弥补的,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加油吧,孩子们,多年后你回首往事,你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就足够了。可能你觉得孩子学习不错,还有很多孩子不如他了,不用再努力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海无涯,孩子只有拼再多时间才能获取更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