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國家基業1949-2014》26 向海洋要油氣之 3

1975年11月,國家地質總局局長孫大光決定在廣州建立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進口物探船以改善調查設備後,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受到極大鼓舞,他們按照之前的調查成果,加快了珠江口盆地油氣勘探的步伐。

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珠江口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陸架和陸坡上一個大型新生代為主的沉積盆地,北接萬山,西鄰海南及鶯歌海盆地,南界西沙一東沙隆起區,東以東沙隆起區與臺灣西南盆地相隔。要揭開這片廣袤海洋隱藏的秘密,與大海撈針無異,而要找到有沒有針,並能最終準確鎖定針的位置,前期工作要做到面面俱到。他們其將勘查工作佈置在東經108°-114°,南到北緯16°,北抵廣東沿岸,總面積達29萬平方公里。

經過物探區域工作,確立了珠江口盆地具有面積大、沉積厚、生有條件好、局部構造發育等有利特點。到1977年,珠江口盆地具備了海上鑽探的條件。

能不能在珠江口盆地找到油田實行工業開發,需要鑽探驗證,它是尋找資源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極其關鍵的一步,也就是要在茫茫海面定位一根針。

可是,地質部門缺鑽機。我國自行研製的雙體鑽井船“勘探一號”正在南黃海鑽探,唯一能指望的只有正在新加坡製造的鑽井平臺。這是國家地質總局為加強海洋地質工作,通過涉外渠道訂購的先進海上鑽探技術系統——“勘探二號”大型自潛式石油鑽井平臺。

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時任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指揮長的李鳳伍向孫大光局長寫了求援信,請求“勘探二號”到珠江口工作。地質總局黨組仔細論證後,決定“勘探二號”出廠途徑珠江口試鑽。

1977年5月,“勘探二號”在南海平靜的浪花中開鑽了。這臺先進的鑽井平臺先後在珠江口施工了4口井,其中珠二井、珠四井見到了油氣顯示和油砂,但都未曾試油。

1979年7月8日,珠五井打到了中生代變質岩基底,井深3150.34米,證實有8個油層,總厚度達到26.2米。這是兩年來發現的最好油層,地質工作者感覺到,也許這裡就是龍宮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大家躍躍欲試準備試油時,第八號強颱風正向南中國海逼來。從海洋地質一線到國家地質總局,圍繞是否撤出“勘探二號”產生分歧。

如果撤出不試油,等颱風過後再打新井,是一個安全選擇,但是,那將浪費很多時間和資金。

“不試油,地質部在珠江口石油勘探史上就沒有名字。”二海大隊技術負責人金慶煥代表大家表達了試油的強烈心願。由於缺少鑽探設備,以前地質部門所做的大量工作,甚至設計了精準井位,卻只能提供給其他單位施工,結果是人家打出石油登上臺面,前期大量的地質工作卻得不到肯定和承認,地質成果也難以發揮其重要價值,開拓人、發現人、探明人只能隱藏在施工者的後面,眼看這鮮花和掌聲與自己擦肩而過。

大家憋著一口氣,要在珠江口實現地質人的石油夢。總局黨組認真聽取了一線關於珠五井的彙報,聽取了包括國際沉積學會主席、著名華裔地質學家許靖華教授等專家對珠五井的論證分析意見,對“勘探二號”的設計結構、技術性能和抗颱風能力作了詳細考察和論證,權衡各方意見後,最終下了決心。

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一場生死大戰在即。為最大程度地保護工作人員和平臺安全,80多名同志撤回陸地,留下前線指揮組組長、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副指揮長蘇學章、平臺長徐樹立等17位勇士堅守平臺。

他們搶在臺風抵達之前,起套管、固井,為試油做準備。但海風越來越大,在平臺上行走都很困難,為減少風阻,他們脫掉工作服,只穿著背心短褲與海風抗爭,齊心協力地把深入海底的套管一根根拔了起來,一直忙碌到午夜。這是海風呼嘯、海浪咆哮、內心忐忑、難以入眠的一夜,他們擔心的不是自己生命,而是苦戰數年即將借出的碩果別被風吹雨打去。蒼天不負有心人,在最讓人擔心的時刻,颱風中心竟然臨時轉向,這些勇士和他們的平臺經受住了8級颱風的襲擾和考驗。

試油如期進行,他們期待已久的衝鋒時刻終於降臨,84粒射孔彈帶著他們的石油夢衝向海底,在2800米深處炸響。

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藍色的海面依舊平靜,沒有他們所期望的油花噴出開放。

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平臺的勇士在期待,岸邊的廣州在期待,千里之外的北京在期待,而時間在凝固,勇士們的心情在凝固。技術人員決定採取新措施,用海水替噴,再用抽吸助噴,他們能想到的措施都用上了,他們不相信打不開這座“龍宮”。

8月13日凌晨1時25分,守候在井口油池旁的地質錄井組技術員郭連生突然眼前一亮,他發現泥漿槽裡出現了閃著星光的黑油花。泥漿開始變黑,沉寂開始湧動,沒等他繼續觀察研判,一股股黑油油的原油如泉似瀑湧盪出來,南中國海3000米地層之下的原油噴湧而出。

“出油了,出油了!”郭連生這驚喜的呼喊,喚醒了勘探二號,喚醒了珠江口,喚醒了廣州。這是一口高產油井,巨大的原油燃燒臂火炬,噴射出熊熊火光,照亮了中國南海廣闊的海面,照亮了地質工作者凝固已久的寂寞。

途徑珠江口的外國油輪看到“珠五井”出油的壯麗景觀,紛紛拉響祝賀的汽笛。消息很快傳遍世界,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紐約時報》頭版頭條報道了珠江口盆地鑽探見油的重大意義,並強調多年來“中國一直獨自在珠江口盆地勘探石油”。

國家基業1949-2014:廣州珠江口海底發現油田,開發南海揭大幕

海洋地質工作者打開了龍宮,逮住了龍頭,宣示了中國南海的分量——珠江口的突破為中國海洋石油勘探對外開放的談判天平加上了一塊頗有分量的砝碼,為對外合作勘探並大規模開發南海油氣田提供了重要的地質依據和開發基地。

如今,南海珠江口盆地已找到20多個油氣田,成為全國第四大油田,有力地緩解了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的原油緊張局面。

未完,待續,下一章《揭示南海南部油氣富集區》。欲瞭解廣州北部灣油氣發現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