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在几番争斗之后,总算形成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不得不说,刘备和曹操的发家史还是比较励志的,袁绍、董卓、袁术等人,没一个势力不比他们庞大的,但是曹操等人还真就凭借自己的领袖魅力和长远眼光,获得了一帮忠臣良将的追随,从而剿灭了其他的势力,开创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实际上到了三国末期,除了魏蜀吴之外,还有一个政权的存在,因此应该是四国鼎立,那就是公孙度父子所创立的辽东燕国。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公孙度出生于150年,恒灵二帝时期,天下大乱,公孙度随着父亲公孙延逃到了辽东,年少的他十分机智聪慧,当地的玄菟太守公孙琙看见了,十分的喜爱,他的儿子早夭,因为出自同姓,所以公孙琙将公孙度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送他去学习,并且为他去了妻子,公元169年公孙度被推选为了尚书郎,后来又升迁至冀州刺史,但是因为谣言,后来被罢免,190年,董卓入主关中后,因为老乡徐荣是董卓手底下的中郎将,公孙度也被任命为了辽东太守,从此展开了他对辽东的统治。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公孙度知道中原一带正处于内乱,也就有了成立王霸之业的野心,他经常对部下说,汉朝皇室即将覆灭,那我们也可以考虑下王位的事情了。(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公孙度在辽东统治14年,设立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当时北方的曹操为了不让后院起火,也主动的交好公孙度,承认其地位,辽东长时间里面免于了战乱的干扰,百姓得以发展生息。

等到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公孙康则继承了位置,公孙康在位期间,继续采取了父亲和曹操交好的政策,207年,袁绍的两个儿子兵败投奔公孙康,他们竟然打算乘机图谋不轨,结果公孙康斩获了两个人的首级,并且将他们献给了曹操,最终公孙康被封为了左将军,襄平侯。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随着辽东的局势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公孙康也积极地向境外扩充土地,当时的高句丽王朝为伯固在位,他们不断的侵犯辽东,209年,公孙康亲自率领大军进攻高句丽,并且攻破了他们的都城,伯固的儿子拔奇埋怨父亲和国人不让他作为太子,故而带着自己的三万多人马向公孙康投降,最终公孙康将朝鲜京畿道等地设置成为了带方郡,积极治理。209年,公孙康去世,在此之后,辽东政权又存在了29年,一直到司马懿率领大军攻克辽东重镇襄平,公孙政权才彻底告一段落。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为何罗贯中的只写魏蜀吴,而忽略辽东公孙家呢?总结原因,主要是辽东的存在感太低,三国纷乱期间,辽东仿佛置身事外,而且他们名义上是臣服于曹操的,公孙家也没有称帝,所以只是在后面司马懿征讨辽东的时候略微提了几笔,这个势力就没有过多的叙述了。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