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笑笑老師這些年一直都在學習人本主義下的完型心理治療和薩提亞治療模式,今天和大家分享關於薩提亞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家庭治療的核心信念。

維吉尼亞·薩提亞,是舉世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師,美國家庭治療發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第一代的家庭治療師,家庭治療的先驅(Goldenberg, 1985),被稱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她曾說:“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以下是薩提亞治療中的核心信念(建議家長朋友們收藏和分享給身邊的為人父母者和教育者哦!):

1、叛逆,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它告訴你有一些東西需要改變了。這並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變,有時候是整個家庭都需要做改變的。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2、大多數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會離婚就是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夫妻間的差異性,如果你們沒有一個好的婚姻,至少你要有一個好的離婚。我們所謂的好的離婚是指最起碼這個離婚對孩子有一個正向的影響。

3、問題不是問題,問題就是解決方案。如果孩子不上學,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想自殺,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抑鬱,那也是他的解決方案;問題是失去功能的解決方案!所以,聰明人,學會這個,學會問 "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學習,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4、和孩子發生聯結。我們現在很少能聽到孩子內在的聲音,大都是從外在行為上回應他們。如果我們能夠聽到孩子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們才可以和你分享他/她的那些感受。你不見得需要完全接受,但是你至少要能聽到他/她的內在發出了哪些聲音。

5、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納。不管孩子是什麼樣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要接納,接納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開心,可是我接納一樣。反之他只是聽到了你過高的期望,感受不到你的愛,雖然你以為你愛,可是他已經絕瞭望。一個絕瞭望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6、我們需要先看見自己內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見別人的;我們要先感受到對自己的愛,之後才可以去愛別人。

7、人的任何負面行為都可以理解為出於某種渴望和傷害,對愛的飢渴,對認可的渴望,和希望被看到聽到的渴望.......是自我對於完整和表裡一致和聯結的渴望。而受傷反映了成長期的最初階段,因為接受的教育,因為接受的教育是必須是壓抑自己的天性達到順從,所以就會讓真正的自我受傷。

8、對於生活,我不再執著於"為什麼"--為什麼他(她)會這樣,為什麼這件事會那樣?而是想:我可以如何看待?更多地想:我可以做些什麼,為我想要的。因為問"為什麼",可能會得到一個答案,而"如何"裡藏著我的目標。

9、如果父母不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可以選擇健康的離婚和愉快的分手。為了孩子,我們兩個不用彼此喜歡,彼此友善就好了。我們不再是夫妻,可是仍然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很多的單親父母,耗費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責、彼此怨憤上,孩子在這個裡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懼。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10、忙碌,是現在父母和孩子間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家長們大都是在外在的行為上對待孩子,卻沒有時間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其實,不見得需要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父母應該花時間聽一聽到底孩子的內在發出了哪些聲音。

11、孩子反叛的時候,並不是代表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們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所以薩提亞模式也試著在幫助這些孩子得到一個正向的注意。

12、到目前為止,我聽到的是,如果一個人變得更一致性(一致地表達自己,不指責對方、不討好對方、不與對方講大道理、不忽視對方),百分之百關係會改變。如果你逐漸地將你自己的生命能量帶出來,那麼你們的關係就會改變。但如果你把這些當成技巧,那就不會改變。

13、對於一個成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介入太多那就是一個負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即使是一個成年的孩子也無法學會如何承擔責任,這到底是爸爸媽媽要的呢?還是我要的呢?對某些人來說就會很頭疼,當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要為他們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責,要他了解什麼事對自己是好的。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14、薩提亞模式和中國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它補充完善了我們的許多信念:改變是可能的,過去的經歷對我們現在產生影響,祖上傳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及我們能夠學會為自己負責。在薩提亞模式中,中醫學的系統思維方式很重要。

15、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大多數夫妻不是在試著解決問題,而是在爭誰對誰錯,誰該服從誰。

16、如果把責任看成一個機會,責任與負擔就有了很大的差別。機會的回報是正向的,負擔的回報是疲憊和怨忿。

17、"我應該(should)改變","我想(want)改變",這些話對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我希望聽到的是:"我要(will)改變","我正在改變","我已經改變"。你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從現在就開始。

18、給中國家長的建議: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中國的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是"總是太忙",很少有時間給我們的孩子。其實所謂忙,不過是我們認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時間最終會讓我們瞭解什麼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給孩子太多時間,就一定要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19、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更應當去關注每一個孩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們內心需求什麼,他們在想什麼。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價值感,建立自信,學會愛與被愛,讓他們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願意去冒險,是每個家長留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20、在親密關係中:I want you,because I loveyou(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和I love you,because I want you(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完全不同。

21、如果你的伴侶不願意改變,這並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是否願意改變?

22、如果我們過去一直在討好父母,當我們停止討好,試圖做到一致時,往往會發現父母會憤怒地指責我們。於是我們感到內疚,又回到了原來討好的模式中,心裡卻隱藏著憤怒。從治療師的角度看,父母從依賴到指責,其實說明他們的能量在增加,我們應該歡迎這個變化,而不是感到內疚。指責代表他們在乎你。

薩提亞家庭治療信條,每一條都值得父母每日反覆誦讀!

23、把你的負面感受當做一個信差,他只是來告訴你,你內在有一些不和諧。但是我們往往傾向於把信差殺了。然而我們也不要被信差誤導,因為他只是個信差。要去探索:那個信息代表了什麼?要歡迎你的信差,並聆聽他。

24、"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薩提亞心理觀點提出,"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孩子現有的問題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孩子成長有幾個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給予他們必須的心理營養,以後孩子就可以自然順利地成才,可謂事半功倍。

25、當你變得更真實(genuine),你就會變得更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