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远离伤害,该先教会他如何面对危险【亲子育儿】


想孩子远离伤害,该先教会他如何面对危险【亲子育儿】

恐吓不能带来安全情绪稳定才能处理险情

都说现在的社会太复杂,危险到处都有,对孩子们的安全几乎就是提到嗓子眼的关注度。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通过吓唬孩子们的方式以求保护孩子们不受伤害:

孩子想爬上高高的石头或台阶,立刻被家长厉声训斥“不许爬高,你会摔下来受伤的”;

孩子想用剪刀做手工,立刻被家长粗暴夺走“不许玩剪刀,你会弄伤血的”……

想孩子远离伤害,该先教会他如何面对危险【亲子育儿】

“冷静”才是家长在面对孩子可能遇到危险时应该有的情绪。

在我们与孩子讨论自身安全的话题时,必须冷静平和、就事论事。你只需要给他一条简单清楚的规定让他遵守就好了,不必详加说明后果。

孩子爬得太高可能要摔下来时,你可以直接过去扶一把,等他下来后告诉他这样容易摔下来后果很严重;

想用剪刀没问题,但必须安静坐着时使用,若要走开需要把剪刀放下,等等。

哪怕当你看见相当危险紧急的情况,自己完全不能冷静的时候也要假装表面上的冷静,不要把自己的恐惧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困境中脱离出来。

请 | 记 | 住 |

孩子们在危险的时候做出的安全回应,是因为他们能够回忆起清楚的信息,父母的大吼大叫反而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停留在险境中。

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一段时间后,从一开始不断跟孩子说“你不要”“你不可以”要慢慢转变“你可以做什么”“你该怎么办”。

比如前面的视频,国外小男孩一家用“情绪稳定轻松”来面对小事故,爸爸妈妈不慌乱不紧张,相信这个小男孩以后遇到危险的事情肯定也可以自己试着冷静想想办法。

告诉孩子哪些绝对不可以做

不把东西如小石头、花生粒、瓜籽、小纸团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发生意外;

不要铅笔、筷子、剪刀、玻璃瓶或尖锐的东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处跑,以防发生扎伤危险;

不把塑料袋当做面具往头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

不要在户外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放入口内,以防中毒;

不要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去江河游泳;

不要用手指去抠电源插座等。

告诉孩子哪些一定要做

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联系电话;

遵守交通规则,知道哪些是安全的地方、哪些是不安全地方;

发生危险的时候要学会判断能否自救,若不能,则要学会求救;

记住110和119的使用等。

模拟演练可能的危险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办更好

小朋友都是天真善良的代名词,在外面的时候他们真的是会去帮助陌生人,一旦遇险很难自保。

所以,与孩子进行重要的自卫方法,并且模拟一些情景和孩子进行训练,定期复习。

想孩子远离伤害,该先教会他如何面对危险【亲子育儿】

报纸上有一则报道“某女孩在商店门前被拐走”,有的妈妈看完就会紧张万分对孩子说:“最近坏人太多,你也不要出去玩了!太可怕了!”

如果我们不考虑言语对孩子有何影响的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往往跟这位妈妈所说的没什么两样。

但是,如果她换一个方式跟孩子讨论这个新闻,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妈妈:乐乐,如果发现有个陌生人拿了你的车,你会怎么办?

乐乐:恩,我会跟他说,把车子还给我。

妈妈:可是,这是一个陌生人。我们以前讲过,面对陌生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反应比较安全?

乐乐:不要太靠近他们。

妈妈:对,要记得和陌生人靠太近不是什么好主意。

乐乐:可是她拿了我的脚踏车呀!

妈妈:没错,如果有个陌生人拿了你的东西,你最安全的反应就是:咦,事情好像不是很对,然后走开,去找人帮忙。

乐乐:好比我可以对他说:喂,马上放下我的脚踏车,可是如果他没有放下我的车子,我就跑开,然后告诉别人吗?

妈妈:没错,做得很好,这是更安全的方法。这样妈妈也能放心让你自己骑车去商店买东西。

乐乐:没问题,妈妈。

想孩子远离伤害,该先教会他如何面对危险【亲子育儿】

小安想说:最好的避开危险、或是脱险办法,不是把孩子圈养在你伸手能及的小范围里,而是多带孩子出去天底下冒险、历险。

就像动物世界里的北极熊一样,在冰天雪地中漫长跋涉,寻找食物,如果不能完成这段充满惊险的旅程,活下来的机会十分渺茫。

我们人类同样如此,只有让孩子适度历险,才能一步步了解自然法则与社会法则,在各种意外中保持冷静,并迅速找出对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