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古人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為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節氣後,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降雨逐漸增多,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雨水養生要點

1、做好“春捂”以防病

在起居養生方面,重視“春捂”,可以很好地預防季節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

高血壓、腎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氣溫稍稍升高就急於脫下冬裝,以防氣溫的上下起伏導致血壓波動、病情反覆。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對於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應該適當保暖,預防因感受風寒而導致感冒、頭痛、呼吸道感染等。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預防過敏性疾病

春季是冷暖交替、鮮花盛開的時節,也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特異性皮炎等過敏體質人群最難過的季節,容易出現病情發作、復發和加重。

預防過敏性疾病,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來增強體質;也通過檢測儘可能查清過敏源,針對性防護,減少接觸過敏源,必要時可接受脫敏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溫水洗鼻、毛巾熱敷面部特別是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於減少鼻炎發作和緩解鼻炎症狀。

特異性皮炎或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患者,雨水節氣要注意保持衣物的乾爽、透氣,儘量穿著寬鬆、柔軟的棉質衣物。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雨水節氣養生三要素

防“倒春寒”、健脾祛溼和準備養陽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溼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溼困脾胃,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黃帝內經》中說“溼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溼。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防“倒春寒” 春捂要恰到好處

雨水節氣是最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節氣,因為這個時期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如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

很多朋友要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比如日最高氣溫超過22℃的時候,不要急著只穿單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著,以防捂過頭使人上火、血壓升高。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一兩天先增添衣物捂起來。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此外,老百姓們有句保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準備養陽 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間有句俗話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晚上睡覺不再像冬季那麼冷了,這主要是因為人體此時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時間,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為陽氣沒有養護好,比如陽虛怕冷睡不著還多夢。

那麼如何在睡覺前養護我們體內的陽氣呢?按摩腹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具體方法是:仰臥床上,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來有利於促進消化,排除脾胃溼毒,二來有助於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質量。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還有一個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其具體做法是:平躺床上,兩手並貼大腿外側,兩眼微閉,全身放鬆,以鼻吸氣,緩慢勻和,吸氣的同時,用意提起肛門,包括會陰部,肛門緊閉,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時向上收縮;稍停2-5秒鐘左右,放鬆,緩緩呼氣。呼氣時,腹部和肛門要慢慢放鬆。這樣一緊一鬆,做9次。一般若能堅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見效。

《金匱要略》: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遊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冬眠動物如蛙、蛇、龜、甲魚等)。

《雲笈七籤》: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於溫也。禁吃熱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春季順應陽氣生髮,應養陽護肝,但肝旺可能傷脾,所以要同時注意補脾。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雨水節氣最佳食物

小米-最理想的滋補佳品

古人認為:“小米湯賽參湯”,可見小米的營養價值之高,對於老弱病人和產婦來說,小米可以說是最理想不過的滋補佳品。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鐵量比大米高一倍,維生素B1比大米高1.5—3.5倍、維B2高1倍,而纖維素更比大米高出2~7倍。

豆苗-清熱祛火美容菜

豆苗,俗稱豌豆藤。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丙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

中醫認為,豆苗性涼微寒,具清熱作用,春天吃可清熱祛火,還助於使皮膚光滑柔軟。另外,豆苗還有利於消除水腫。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大蒜-很強的殺菌作用

春季多吃蔥蒜不但有利於生髮的需要,還能幫助身體抵抗更多外部的侵害。春季多感冒和病毒,大蒜卻含有抗菌成分——蒜氨酸和蒜酶這兩種有效物質。蒜氨酸和蒜酶存在新鮮大蒜的細胞裡,一旦把大蒜碾碎,它們就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一種沒有顏色的油滑液體———大蒜素。大蒜素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可以幫助人體免疫外部的“菌群”侵害。

菠菜-解毒、防春燥

雨水節氣吃什麼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雨水節氣吃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薺菜-藥食兩用護生草

薺菜在我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詩經》中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曬乾,留著經常煮水服用。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酰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益肝護脾,健脾祛溼,抓住春天養生要點,健康一年

春筍

筍含有一種白色含氮物質,構成了春筍獨具的一種香味。具有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作用。食用春筍能促進腸道的蠕動,具有消食的作用,可以降低與高血脂有關疾病的發病率。同時,春筍低脂、低糖、低熱量,是適合減肥食用的食品。

中醫認為,筍味甘、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汪穎《食物本草》雲:“治小兒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本草綱目拾遺》說它“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尤獨善於清化熱痰。現代醫學證實,筍中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能夠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腸內壓力,使糞便變軟,預防便秘。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能夠通便自然對於肺部疾病有利,可見古人誠不欺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