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历史上,对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评价可谓正反两极,称颂者说他有雄才大略, 建立了丰功伟绩;批评者说刚愎独断、愚昧迷信、荒疏朝政。嘉靖皇帝身上的这种矛盾性以及他的许多特殊嗜好,使他成为历代帝王中的一位奇葩皇帝。

天上掉下来的皇位

正德十四(1519 年),受封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御驾亲征,这一仗其实用不着他去打,王阳明平息了叛乱, 朱厚照更多是想到南方游山玩水。过镇江时,自然要登上金山,之后又游清江浦。朱厚照长年生活在北方,看到水比较喜欢,非要驾一叶小船去捕鱼,谁也不能劝。一网下去,鱼果然捕了不少,朱厚照大乐,使劲提网。捕鱼是个技术活,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不停晃动的江面上,朱厚照一使劲,小船失去平衡,朱厚照掉进水里。周围肯定有不少太监在保驾,朱厚照不会水却也不至于丢命。众人把朱厚照捞上来,发现除呛了几口水外倒也没什么大碍。开始没当回事,后来发现这几口江水竟然很要命,水呛到了肺里,引起肺部感染,加上朱厚照平时荒淫无度,身体素质很差,又受了惊吓,竟然发展成为严重肺炎。

正德十六年(1521 年)正月,大驾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朱厚照抱病到南郊主持大祀礼,跪拜天地时朱厚照忽然吐了一口鲜血,再也没站起来。强撑了 3 个月,年仅 31 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就这样死了,他没有子嗣,临终遗言: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杨廷和,他跟一帮大臣依据前朝祖训寻找新的皇位继承人。朱厚照唯一弟弟朱厚炜 3 岁时就死了,这样只能在朱厚照的“叔伯兄弟”里找。朱厚照的父亲是明孝宗朱祐樘,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已故去且无子嗣,唯一的弟弟是兴王朱祐杬,虽然也故去了,却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朱厚熙,已故;次子叫朱厚熜,是现任的兴王。如此以来,朱厚熜就成了血统上距皇位最近的那个人,且是唯一人选。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按宗法,嫡长子一系为大宗,其余子孙为小宗,作为前任皇帝朱厚照的堂兄弟,朱厚熜是小宗,本与皇位无缘,但由于大宗子嗣断绝,这才有机会登上了皇帝宝座。)


大礼议之争

朱厚熜此时年仅 14 岁,别看年纪小,但他却聪敏过人,从小就苦读经籍诗文,研习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他的父亲、老兴王朱祐杬在世时,经常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各种典礼活动,从小他就对各种礼仪规范十分熟悉。

朱厚熜与迎请使团到达北京郊外的良乡,“礼官具仪,请如皇太子即位礼”,这是杨廷和等人的安排,意思是要用皇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进入北京,具体路线是从东华门入宫,居于文华殿,之后择吉日登基。对于这个安排朱厚熜表示不能接受,他对长史袁宗皋说自己接到的遗诏是“嗣皇帝位”,并非让他来当皇子,所以不能用皇太子的礼仪入宫。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然跟这些熟知典章制度的朝臣们“切磋”起了礼仪, 但这也是朱厚熜的强项,众人居然奈何不了他,大家最后抬出了皇太后,由皇太后下旨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这才同意进宫。但进宫路线仍然不按皇太子礼仪,而是从大明门入宫,之后居于奉天殿。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正德十六年(1521 年) 五月二十七日,朱厚熜在奉天殿即皇帝位,他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由于次年改年号为嘉靖,所以一般人把他称为嘉靖皇帝。即位不久,嘉靖皇帝即下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多数朝臣主张嘉靖皇帝是“小宗”入继“大宗”,现在即皇位,应尊奉正统,也就是以明孝宗为“皇考”,嘉靖皇帝的生父反而成了“皇叔考”,生母成了“皇叔母妃”,在祭祀时,嘉靖皇帝在其亲生父母的灵位前反而要自称“侄皇帝”。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既然继承了“大宗”的皇位,就要在法律意义上彻底变成“大宗”的人,嘉靖皇帝与其前任正德皇帝本是堂兄弟关系,现在要变成“亲兄弟”,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反而变成了“叔侄”。连入宫礼仪都要较个真的嘉靖皇帝自然不接受这样的安排,但礼部尚书毛澄联合了 60 多名文武百官集体上奏皇帝,赞成杨廷和等人提出的主张,他们在奏议中称“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一时间给嘉靖皇帝制造了很大压力。这场礼议之争逐渐演变成一场新旧政治力量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了三年多。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嘉靖皇帝坚持不妥协,在一批新生代朝臣的支持下,嘉靖皇帝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杨廷和等人被削官为民,还有一些旧臣受到更严厉的惩处。

嘉靖三年(1524 年)七月,朱厚熜诏谕礼部,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标志着他在“大礼议”之争中获得了胜利。通过这场漫长的斗争,实现了政治生态的新旧代谢,年轻的嘉靖皇帝也逐渐掌握了实权。


雄才大略

嘉靖皇帝的确是个既有雄才又有大略的人,其统驭能力和政治智慧不仅为前任正德皇帝所不及,在明朝所有皇帝里也是出类拔萃的。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从明朝第五任皇帝宣德开始,明朝的政权便越来越呈“三足鼎立”的趋势,类似于东汉末年的情景,皇帝、士人和宦官构成了权力的三极。嘉靖皇帝的前任正德皇帝在位时,以掌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权势熏天,先后担任内阁首辅的刘健、杨一清、费宏和杨廷和等人权力也很大,还出现了著名的权臣钱宁、江彬等人,皇权由此大打折扣。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通过“大礼议” 之争加强了皇权,对旧有的文官集团进行了打击,摆脱了文官集团的掣肘,接着他迅速进行新的人事布局,重用张璁、方献夫等人。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在削弱宦官集团权势方面,嘉靖皇帝同样大刀阔斧,他下诏严禁宦官干政,削弱了司礼监的实权,让司礼监重新成为摆设,而将实权收归内阁。之前朝廷向各地派遣有镇守太监,插手地方事务,嘉靖皇帝下诏将他们召回,镇守太监一职随后裁撤。随着文官和宦官两大集团势力的削弱,皇权得以巩固,为革新政治、开拓新的政局奠定了组织基础。正德皇帝在位时不问朝政,《明臣奏议》称这一时期“国柄潜移,权幸用事,祖宗之制度,朝廷之纪纲,荡废殆尽”,造成 了“天下汹汹,几至大乱”的局面。嘉靖皇帝力图改变这种局面,针对当时存在的土地兼并严重、财政状况恶化等积弊,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密疏治天下

历史上,嘉靖皇帝被认为是“中兴之主”,但他同时又被视为懒政怠政的坏榜样,这与他沉湎于道教且长达 20 多年不上朝有关。

嘉靖皇帝是从封地钟祥来到北京的,那时候在钟祥等地道教很盛行,嘉靖皇帝的父母都信奉道教,在他们的影响下,道教在嘉靖皇帝的思想深处很早就深深扎下了根。在还未成年时,嘉靖皇帝就来到了北京。没有父母的陪伴,身边也没有亲人,长年生活在深宫中,虽然高居万人之上,但刚即位时面对凶险的政局, 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嘉靖皇帝的内心里想必是孤寂的,道教成了他的情感依托。此外,如同多数帝王那样,嘉靖皇帝也喜欢追求长生不老和及时行乐,道教的丹药方术对他有着极深的吸引力。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宠信道士,有的道士甚至被提拔为六部尚书级别的高官。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先后有 14 名内阁辅臣,其中徐阶、严嵩、高拱、李春芳等 9 人是通过撰写道教的青词而起家的。因皇帝崇道而怠政,出现权力真空,内阁权力随之上升,俨然成了权力中枢,逐渐有了所谓“宰相之实”。明代内阁大学士品级很低。 《明史· 职官志》明确记载,大学士“终明之世不过正五品” ,只不过是个中级官员。内阁没有正式官署 ,“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 ,亦不得相关白” ,不能直接对六部发号施令。 六部尚书有什么事也不向内阁请示。 内阁的主要职能就是“备顾问” ,帮助皇帝起草诏令和处理章奏。就其职能来看 ,内阁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内廷秘书处。明成祖以后的皇帝怠政之风日盛,又没有丞相代为处理政务,这就必然出现权力真空,内阁就自然成为这种权力真空的填补品。 各路大臣的章奏汇至内阁,内阁便代替皇帝处理这些章奏,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初称“ 条旨” ,后称“ 票拟” ,皇帝或代皇帝“ 秉笔”的司礼太监在“票拟”上画上勾,即发下执行。 再加上这时的内阁大学士大都兼有师、保、尚书之类的头衔,故大学士的品级和地位也高了起来。因为外廷没有丞相,人们便习惯性地把内阁首 辅视为过去的丞相。 嘉靖皇帝整天躲在内宫做斋醮,不理政事,外廷事务一 任内阁通过“ 票拟”来处理,所以这时内阁首辅的权力便格外显赫。因此出现了像严嵩、张居正这样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围绕内阁的朋党之争渐起并日趋激烈。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明代历史上有一个突出的怪现象,令许多人颇为费解,即明朝皇帝成年累月地在宫中做斋醮,不理朝政,但国家机器却还在那里基本照常运转。通过以 上的分析即可恍然大悟,原来是内阁填补了这个权力真空。 皇帝不处理章奏,内阁在那里处理,司礼太监代皇帝用朱笔在内阁的“ 票拟”上一画勾,即以皇帝的名义发下执行。 内阁的这种“ 票拟”权自然就越来越重要了。人们似乎很难想象 ,明王朝这台国家机器在很多时期就是靠这种惯性来运转的。

为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在园中种植了许多芭蕉,为的是收集蕉叶上的甘露。为采集甘露,他命令宫女们凌晨就在御花园守候,导致大量宫女累倒病倒。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同时,因长期沉浸于方术,嘉靖皇帝的性情也变得越来越古怪诡异,经常神叨叨地咒骂身边人,许多宫女因此受到惊吓、病倒,这些宫女都感到很害怕。

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杨金英等十多名宫女秘密谋划,趁嘉靖皇帝熟睡时用黄绫把他的脖子套住,试图把他勒死。但由于宫女们体力有限,加上紧张之下把黄绫打成了死结,结果嘉靖皇帝逃过一劫,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壬寅宫变”。事后,虽然处死了 16 名宫女和有连带责任的 2 名妃子,但嘉靖皇帝也受到了惊吓,此后便搬到西苑居住,并不再上朝。虽然不上朝,但嘉靖皇帝仍牢牢掌控着朝局,他的办法是章奏批答,也就是大臣们用书面的形式向他汇报工作,他有什么指示也通过批示的形式下达,所以他“斋居数十年,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除正常奏疏外,嘉靖皇帝还给一些大臣颁赐银印,凭印可以上“密疏”,先后有 16 位大臣拥有这项特权,他们及时向嘉靖皇帝报告情况、表达意见。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嘉靖皇帝还通过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刺探大臣们的情况和社会上的动态,朝臣们深知,虽然见不到皇帝的面,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皇帝所掌握,因而都小心谨慎。

嘉靖皇帝“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严嵩父子一度权势很大,但嘉靖皇帝一纸诏书就能将其苦心经营的权力王国摧毁。


功过是非

嘉靖皇帝在位长达 45 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前期,他积极作为,以极大的魄力革故鼎新,实现了明朝的第二个“中兴”。

嘉靖皇帝:一个荒唐的“修道之人”,皇帝中的奇葩


但在后期, 他意志消退,开始崇信方术,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又重用奸臣严嵩等人,以致朝政荒疏,而这一阶段恰恰又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为嘉靖皇帝的不作为,使大明王朝错过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