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說起86版《西遊記》是永恆的經典,陪伴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86版《西遊記》中的唐僧和女兒國的國王的片段,女兒情別亦難,相信很多觀眾印象特別深,因為是非常的經典的角色,其中飾演唐僧的徐少華,還有女兒國國王的飾演者朱琳。你們還記得唐僧與女兒國國王告別的時候嗎?唐僧沒有用佛門的雙手合十禮,卻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令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西遊記中,唐僧途徑女兒國,唐僧不僅被女王的美驚豔到,還處處表現出了真愛。比如,唐僧起初不敢看女王,看了女王之後,眼神中充滿愛。畢竟,唐僧是個男人,面對這麼一個楚楚動人的美女自己也是會動情的。平常看到的唐僧都是一臉呆板的樣子,唯獨在面對女兒國國王時動容了,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內心也是喜歡這個國王的,可是無奈肩上擔負著取經的使命。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面對女兒國國王痴痴地挽留,唐玄奘每一個躲閃的眼神,和小心翼翼的動作,無一不在證明,他愛過,不過被清規戒律所束縛,愛而不得…… 所以唐僧臨走前對女兒國國王婉轉地說了一句拒絕的話,那就是“若有來生。唐僧短短四個字,卻將那份想愛而不能愛的隱忍刻畫的絲絲入扣。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最後唐僧離開女兒國的時候,做了一個動作令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這是什麼情況呢?

唐僧離開女兒國的時候,他拱手對女王說:“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唐僧為什麼會拱手呢?在出家人的禮儀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跪拜大禮,另一種是合十禮。唐僧對女王行的是拱手禮,是凡人禮,而不是僧人的雙手合十禮,這個細節十分感人。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唐僧為什麼會拱手呢?要破解當時唐僧的心理,咱們先得看看拱手禮都有什麼的含義。

在古代孩童入學的第一課就是講的拱手禮,它其實包含了四個意思:第一是表明自己的敬意;第二是表明無為而治的意思,要麼是皇帝幹得好,“垂拱而治”,要麼是皇帝被架空了,“少帝拱手而已”;第三個意思是表明做什麼事情非常容易,比如賈誼在《過秦論》裡所說:“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第四個意思是無能為力,《魏書》中就說:“高武子孫所在棊布,皆拱手就戮”。


從當時的場景來看,唐僧不可能是第二、第三個意思,表達敬意的成分或許有,但更大可能還是表明自己無能為力的態度。他是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一點元陽未洩。他的一生,就只能是吃齋唸佛,早日返回佛界,如果墮入紅塵,那就會萬劫不復。因此,唐僧無可奈何地做出了這個姿勢,可以理解為最後唐僧他沒當自己是出家人,而是將自己置於一個世俗之人來告別。面對女兒國王,其實他還是動心,只是他有他的信仰。

縱觀全書,拱手禮也僅有此次而已,其餘全部都是立掌合十禮。 拱手禮是世俗禮節,而立掌合十是佛門禮節,這細微的差別是唐僧在微弱的表明自己的心意吧。浮光掠影卻又驚心動魄的愛情,什麼都沒發生過,但什麼都已經發生了的愛情。為正因如此,能取到真經是有多麼不易,要放棄多少!


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做了一個動作讓人費解,一直以來頗受爭議


劇中甚至出現,西梁女王和唐僧化身新郎新娘的鏡頭,看起來直如賈寶玉林黛玉一般。再加上一首動聽的插曲《女兒情》,更是讓很多人相信,唐僧愛女王。所以才會有唐僧離開時的那句“願有來生”。——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