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奇妙的德西效應

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村裡休養,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喧譁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誰得到的獎勵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據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到孩子們已經習慣於獲取獎勵的時候,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最後無論孩子們怎麼吵,老人一分錢也不給。結果,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認為“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了。

在這個小故事中,老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變成了外部動機。而他操縱著外部因素,所以也就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或許,人們會認為這個老人很有智慧,實際上,他運用的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學現象“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機抽調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抽調的全部學生在解題時都沒有獎勵;進入第二階段,所有實驗組的學生每完成一個難題後,就得到 1 美元的獎勵,而無獎勵組的學生仍像原來那樣解題;第三階段,在每個學生自由休息時間,研究人員觀察學生是否仍在做題,以此作為判斷學生對解題興趣的指標。

結果發現,無獎勵組的學生比獎勵組的學生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去解題。這說明獎勵組對解題的興趣衰減得快,而無獎勵組在進入第三階段後,仍對解題保持了較大的興趣。

實驗證明,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應產生呢?可以從人的動機兩重性來考慮:

一方面,人有內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做事情,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一個人如果意識到學習或者工作的重要性,就會對這種行為產生興趣,從而自願地從事這方面的事情,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會久一些。

另一方面,人又有外部動機。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比如,小學生並不喜歡彈鋼琴,家長為了鼓勵他繼續學習,就會拿物質獎勵作為刺激,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就成為了物質獎勵的奴隸。

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其實,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在適當的情況下是可以進行轉化的。當學生尚沒有形成自發內在學習動機時,教師從外界給以激勵刺激,以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種獎勵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學習活動本身已經使學生感到很有興趣,此時再給學生獎勵不僅顯得多此一舉,還有可能適得其反。一味獎勵會使學生把獎勵看成學習的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而只專注於當前的名次和獎賞物。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正確使用獎勵的方法而不濫用獎勵,從而避免“德西效應”。

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大力提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很多家長也瞭解到“學習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自主構建的過程”。於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為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一改往日傳統的教育方式,採用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確實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在這其中不乏會有一些家長喜歡採取物質刺激的形式。比如,考試達到 90 分就有筆記本、圓珠筆、糖果等等。於是,孩子的學習熱情空前熱烈,每天都精神抖擻。這裡,家長們對孩子的這種用心良苦著實讓人理解。為了能讓孩子有學習的興趣,眾多家長們無怨無悔地掏了自己原本就不豐厚的腰包。這種物質的刺激也確實換來了孩子學習興趣的高漲。

但當我們冷靜之後,就不難發現物質獎勵的種種弊端。

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第一,孩子興趣持續時間不長。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僅靠物質的刺激遠遠不夠。雖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家長在教育中以物質獎勵所激發出來的學習興趣只能是暫時的,無法保持長久。

第二,孩子思想不集中。當家長把獎勵的物品給孩子後,孩子的注意力會轉移到獎品上去。這就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思維深度不夠,學習效果不佳。

第三,孩子心理不平衡。家長給孩子實施物質獎勵,但不會每次都讓孩子拿到獎品。因此,當某一次得不到來自父母的獎勵,孩子馬上就會有不滿的情緒。得到獎品的時候自然是開心了,沒得到的時候呢,馬上像洩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了。更有甚者還表現出極度的不滿,怨父母對自己說話不算話。造成孩子情緒的不快、心理的偏激。甚至有的孩子還對此產生逆反心理,從此以後再也不認真學習了,無論父母拿什麼作獎勵都無濟於事。

第四,過於注重物質所得影響人生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頻繁使用物質獎勵會導致孩子把學習看成是帶有物質所得的一種活動,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度,認

可以用獎勵,但不可濫用獎勵。避免孩子學習中的德西效應

為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得獎勵。長此以往,孩子會過於看重物質的獲取。學習、做事都帶上了物質索取的色彩,成為一個過於功利的人,最終會影響其正確人生觀的確立。

對於家長而言,如果單純地依靠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那是培養不出人才的。只有讓孩子發自內心地喜歡上某一領域的事物,並正確引導他們朝著興趣的方向靠攏,才是教育的正確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