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戰“疫”中,他們帶來心靈的撫慰

“馬老師,我已經回到家裡,心情也平靜多了,謝謝你的陪伴……”日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馬麗華收到了這樣一條微信,笑容在臉上盪漾開去。

疫情,既考驗醫療技術、社會管理,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一場情緒與心理狀態的博弈。疫情期間,馬麗華、曾媛香等心理諮詢師受衛健部門的委託,穿上防護服深入集中隔離點、定點救治醫院,為大家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求助

集中隔離點內,兩名女士情緒異常

城區某集中隔離點,兩名女士,一個異常心煩、情緒暴躁,一個痛苦壓抑、十分低落。

“我們思想工作做了不少,可效果不理想。當然,過來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完全尊重您的意願。”電話中,工作人員不好意思對馬麗華直接說出請求。

“沒關係,我可以去!”馬麗華爽快同意。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她趕赴一線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來自線上線下的心理支持求助一直不曾停歇。

支援

穿上防護服,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馬麗華隻身進入集中隔離點房間。

株洲:战“疫”中,他们带来心灵的抚慰

馬麗華深入集中隔離點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通訊員供圖

一名女士抵達老家時進行了14天居家隔離,返株後又要集中隔離,生活單調,不能開工,沒有收入,房貸車貸讓人力不從心,孩子天天要上網課,可學習資料又沒帶齊,各種煩心事雜糅在一起。另一名女士,房間內擺放著3部手機、兩個平板電腦,焦急地聯繫著列表中的客戶,她說近段時間流失了很多訂單,加上家裡的一些瑣事,心情煩躁得很。

除了傾聽與開解,馬麗華還與兩名女士交換了聯繫方式,“分享一些減壓音樂與呼吸法給她們,說說一天來的情況,慢慢也會聊到她們的生活、工作,就像是朋友一樣了。”目前,這兩名女士都已經結束了集中隔離觀察,生活回到正軌。

深入一線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的不止馬麗華老師一人。2月23日下午,市三醫院心理科主任曾媛香走進定點救治醫院,為病人和醫護人員進行個案和團體心理輔導。

聯動

諮詢師採購物資上門探望求助者

生活中,馬麗華、曾媛香各有本職工作,“孃家人”心理支持團隊志願者是她們共同的身份。今年1月28日,市婦聯牽頭組建“孃家人”疫情防控心理支持團隊,免費為大家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專家團隊不計報酬、始終堅守,諮詢師隊伍從先前的31人發展到如今的近80人。為方便大家放心吐露心事,團隊還特意引入了外省的心理專家進駐,而加入微信群的市民也達到500多人。僅馬麗華老師一人,就已接聽心理諮詢熱線100餘個。

很多心理支持需要線上線下聯動。一名女士曾在群內發送語音信息,自稱“痛苦、無助”。原來,疫情發生後,她不但收入減少,而且遇到了生活物資採購難等現實問題。諮詢師團隊不但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給予心理支持,還自發採購物資,驅車上門探望。 (株洲晚報記者 李卉 通訊員 肖芳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