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院、株洲“清零”的背後:株洲最後1名患者出院,系全國首例採用清醒ECMO治療併成功撤機的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

3 月 14 日上午 10 時 40 分,在株洲市新冠肺炎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門口,46 歲的患者鄧女士接過醫護人員遞上的鮮花,與醫護人員合影。" 玫瑰既是她姓名的諧音,也是我們希望她的生命之花猶如鏗鏘玫瑰一般綻放。" 定點救治醫院 ICU 護士長賀曉元說。

出院前,鄧女士最後一次掃視了空蕩蕩的病房,在兩名醫護人員的陪同下,走出隔離病區。至此,株洲累計確診的 80 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24 小時無間斷觀察

危重症患者成功完成 ECMO 脫機

鄧女士是一家服裝廠的質檢員,於 1 月 28 日確診。因病情持續惡化,2 月 10 日,在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情況下,她的氧合指數仍然走低,一度跌至 100mmHg(正常值為 400~500mmHg)。當晚,病情危重的她被轉入 ICU。2 月 12 日,醫生為她用上了 ECMO。ECMO 俗稱 " 人工心肺機 ",能暫時替換患者不堪重負的肺,給心肺以休息時間從而恢復功能。通過省市醫療專家組的精準治療、精心護理,3 月 2 日凌晨,鄧女士成為全國首位採用清醒 ECMO 治療併成功撤機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 上 ECMO,越快越好!" 當晚 10 點,專家組達成共識。ECMO 能把患者不堪重負的肺暫時替換掉,給心肺以時間。上 ECMO,是拯救病人的最後一道防線。12 日凌晨 4 時,ECMO 成功運行。鄧女士成為株洲首位使用 ECMO 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任何一個細小的疏忽,都能讓‘救命神器’變成‘奪命工具’。" 彭蘇娜說。針對鄧女士的病情,株洲成立專醫特護組,派出一支由近 20 人組成的精幹團隊,4 小時一輪班,對其實行全天 24 小時無間斷觀察、特護。每一天醫護人員都在無間歇陪伴、照料和救治著鄧女士,為了激勵她活下去的勇氣,每一個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都親切的將她稱之為——玫瑰阿姨。" 玫瑰既是她姓名的諧音,也是我們希望她的生命之花猶如鏗鏘玫瑰一般綻放。" 定點救治醫院 ICU 護士長賀曉元說:2 月 14 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楊明施帶領團隊馳援株洲。專家們都將手機鬧鈴設置成每隔 2 小時響一次,以便隨時會商、救治。在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下,2 月 23 日,鄧女士病情好轉,成功脫離呼吸機實施清醒 ECMO 治療。3 月 2 日凌晨 1 時,在 ECMO 脫機測試達到 30 小時後,經過評估,專家組為鄧女士拔除管道,ECMO 正式脫機。12 天后,鄧女士治癒出院。" 株洲的醫療團隊真是了不起,患者從置入 ECMO 管道到脫機的 19 天,都未出現感染,這樣成功的操作在全省都少見。" 提及鄧女士的救治過程,楊明施連連點贊。

多學科合作

株洲人員密度大、流動性強,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鉅。自 1 月 24 日收治首例確診病例以來,株洲市累計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80 例,數據顯示,80 例病例中,男性 40 例,女性 40 例。病例介於 3 歲至 90 歲之間,17 歲以下 5 例,佔 6.25%;30 歲至 60 歲 46 例,佔 57.5%,60 歲以上 22 例(其中,70-79 歲 5 個,80 歲以上 6 個),佔 27.5%。同時,重症病例 17 例,佔比達 21.3%。

高齡患者、危重症患者多,其中危重症患者 17 例,在全省市(州)中僅次於長沙。

2 月 16 日下午,全省確診的年齡最大患者、90 歲的曲奶奶出院。" 老人有中風史,生活無法自理,入院時呼吸困難,同時因為高齡,有各種心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為重症患者。" 定點救治醫院病區主任黃彭介紹說:為了救治曲奶奶,專家組採用多學科合作的治療模式。同時,我們在 24 小時一對一護理的同時,還針對性的加入了 2 味特別的 " 藥 "。黃彭口中的 2 味 " 藥 ",分別是注重陪伴的心理干預和一人一方的中藥治療。考慮患者年輕大,中風後導致言語功能障礙,醫務人員和曲奶奶從最簡單的手勢交流,變成了帶有音樂感和喜感的手舞足蹈,讓老人心態樂觀、陽光;針對患者的多種疾病,救治團隊和省級專家一道制定了個體化的中醫治療方案,並採取一人一方的中醫精準治療。從確證、救治到出院,曲奶奶的治療只用了 8 天。" 對於一個 90 歲的老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瀟湘晨報記者陳詩嫻 通訊員 張書樂 株洲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