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毁约潮,大家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李李6595


【蕗蕗老师说】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这次疫情的影响。在这次疫情中,很多民营企业无法正常营业,轻则营业额受损,重则直接倒闭。因此,导致很多人,尤其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前不久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位网友刚过完春节大假就盼着返岗上班,好不容易等来了公司说让他返工的通知,还没高兴几天,又收到了公司倒闭的消息,只能另谋出路。相信这位网友的经历肯定也是很多人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的,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否都找到了合适的新工作?

应届毕业生可能是出于谨慎,也可能是出于担心,毁掉民营企业的offer,更愿意去国企,即使薪水要降低很多,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害怕自己的工作会因为公司的状况受到影响,这种心理我觉得很正常。毕竟走出校园后,花销一下子就会多起来,一旦没有工作了,拿什么养活自己呢?

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还有众多民营企业依然坚挺地在经营,甚至经过了这次疫情会变得更好,最近世界各国都在从中国采购各种物资,这难道不正是民营企业翻身的契机吗?所以我们还是要对民营企业保有信心,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好,他们的员工薪水和待遇肯定也不会差。

另外,还要给这些毁约的应届毕业生提个醒,不管去哪里工作,建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最好能在心仪的公司实习一段时间,试一试自己是否适合那里,以防正式入职之后才发现很多地方自己都不适应。一般来说,大学生能去实习的地方大多都是民营企业,对于国企的了解并不多。

不管应届毕业生做出什么选择,我觉得只要你们自己当下满意就好,即使不满意以后还有改变的机会,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一份自己喜欢、也适合自己的工作,要不然真的很痛苦。

以上仅代表我蕗蕗老师的个人观点,如果你们有不同见解,也欢迎来和我讨论,感谢你们的关注!


蕗蕗老师


一般来说求职的历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磋商,包括面试

二:发offer,只有双方信息、职位、薪资、报到时间均清晰确定的才算offer

三:签约,用人单位发了offer,你表达了同意之后,就算签了一份约,后续签正式文本的劳动合同,只是进一步明确而已。

很多时候毕业生和企业互为备胎关系

企业找学生面试,一般会有二到三次面试,但过程拖泥带水,几轮笔试几轮面试,多级面试异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一套流程下来可能需要三四个月。而且最终还不一定录用。

既然企业与学生互为双向选择的关系,那么学生也不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即使其他企业不来挖人,学生也会多找几课树试试。很多企业的校招,其实很多时候是奔着学生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而去的。那么也没法指责学生,就业奔着更高多 劳动报酬而去,留不住人,无非就是给学生开的价钱低了,待遇差了。人被其他高待遇的企业挖走了。

提前最好准备

所以在一二阶段,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可以骑驴找马,可以随时退出或拒绝,不存在任何法律或道德上的制约。

至于到了第三阶段,签约之后再违约,那自然按照法律合同办理。学生违约,只要履行了违约责任,也不应再在法律和道德上被附加任何责任。

大学毕业生频繁违约,说明的是当代毕业生对于企业和自己薪资总体的要求的提升,不能说明其他什么。

综上,请求职的同学们务必骑驴找马,如果果你因为用人单位任何没有法律效力的承诺,而被吊住,是自己太天真,也无从指责用人单位。


禾朗星


目前,整体经济未来趋势判断都是偏向悲观。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避险倾向被大大放大,稳定性被摆在第一位。

所以即使高薪的民企职位,在这一阶段吸引力也是没有有国家作为背书的国企职位来的有吸引力。

相信,后期随着行情变好,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天人何意


1.这是个别现象,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毁约的是少数,占整体的比例很低;

2.民企比国企更有竞争力,从发展来讲,他的选择未必是明智的;

3.他会很穷,而且保持很长时间,有可能是10年甚至更久。


丽讲娘


今年吗?我只听说好多用人单位毁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