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祕密”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兒童的成長有著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今天,小五媽給大家推薦的《童年的秘密》,作者蒙臺梭利,這個名字對今天的父母而言,簡直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了。

這本書裡面作者通過很多例子對自己多年的教育實踐進行了描繪和思考,其中很多理念都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細細體味,真正要提取出來,對小五媽確實是有些難度的,所以今天只能就本書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摘錄和總結,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跟大家討論,對本書有更深入的體會,權作拋磚引玉吧。


導語

1

瑪利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她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體系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臺梭利學校遍及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蒙臺梭利出生於意大利安科納省,就讀於羅馬大學,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精通醫學、哲學、教育學、實驗心理學和人類學。

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3~6歲的兒童,她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

這些普通的貧寒兒童,幾年後,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被培養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臺梭利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學方法,轟動了整個歐洲,關於這些奇妙兒童的報道,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人們仿照蒙臺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許多新的“兒童之家”。


2

作品目錄

導言:兒童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兒童

兒童的世紀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對成人的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學序曲

新生兒

天賦本能

實體化

第三章 形成的心理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內部定向

智力發展

第四章 成人對兒童的阻礙

愛的衝突

睡眠

行走

手與腦

有目的的活動

節奏

人格的替換

運動

愛的智慧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一章 教師的任務

認識兒童

精神準備

第二章 教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兒童之家”

兒童的表現

重複練習

秩序感

自由選擇

獎勵與懲罰

安靜練習

尊嚴感

自發的紀律

書寫與閱讀

身體的發展

第三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則

遭受不幸的兒童

富裕家庭的兒童

兒童的皈依

第八章 兒童的心理畸變

心理畸變的原因

心理畸變的表現

神遊

障礙

依附

佔有慾

權力慾

自卑

恐懼

說謊

心理畸變對身體的影響

第三部分 兒童與社會

第一章 人的工作

兒童與成人的衝突

兩種本能

主導本能

工作本能

兩種不同的工作

成人的工作

兒童的工作

兩種工作的比較

活動與兒童的發展

第二章 兒童的權利與社會的職責

成人的自我認識

兒童的權利

父母的使命


3

書中觀點編錄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成人與兒童的衝突


“當兒童的發展達到他自己能夠獨立行動的階段時,兒童與成人的衝突也就開始了。那是一種無意識的憂慮感,是缺乏理性和貪婪感的結合,總擔心一些東西可能被弄髒或被打碎。”

“無論我們多麼熱愛兒童,從他來到我們中間的最初時刻起,我們就本能地提防著他。本能的貪婪使我們趕緊保護自己所擁有的任何東西”,“從兒童出生時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種思想所支配:‘當心這小孩,別讓他弄髒任何東西或惹人討厭。看住他!提防他!’”

“成人是一貫正確的……兒童在任何方面偏離了成人的方式……,成人必然會迅速加以糾正。”

這點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有切身體會,對兒童這個外來物種我們總是保持天然的警惕,以免對我們二三十年形成的和諧穩定造成干擾。

除了防禦心態,雙方衝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成人行為遵循“最大效益法則”。

“這引導他運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沒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間就可以做完而且做得更完美,這時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

兒童對看似瑣碎和毫無用處的東西特別有熱情,成人覺得是可笑和不可理解的。但兒童的動作雖然慢,卻包含著他的全部精力和熱情。把一些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對他們成長而言是非常有意義,也會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和對外界事物最初的控制感。成人代替兒童做到即使一百分,也不如兒童自己動手做到六十分,對兒童自己而言更有意義。

此外,兒童與成人有著不同的節奏“當我們被迫使去適應他人的節奏時,我們就會感到痛苦”成人阻止兒童自由地行動,因此他自己成為了兒童自然發展的最大阻礙。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工作


蒙氏認為有兩種不同的工作:

1、成人的工作

“勞動分工的規律”以及“勞動效益的規律”

2、兒童的工作

“一種偉大的、重要的和困難的工作,那就是造就人的工作”

成人工作為實現外部目的,兒童工作目的就是工作本身:

“兒童的工作是對一種內部需要的滿足”,“他必須完成全部的工作。沒有人能承擔兒童的工作,代替他長大。兒童也不可能加快他的發展速度。……它必須遵循一種計劃和進度表……他完全依據一種天賦能量而行動。這種天賦能量對他進行指導,並給他安排一種他自己將完成的工作”。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並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蒙氏進而提出了:

“兒童是成人之父”

如果成人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兒童,那麼,他就不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就不會去克服它自己與幼兒之間的衝突,幼兒的心理就會產生畸變,並將伴隨其終生。

“成人所有的力量都來自‘成人之父’去完成秘密使命的潛能”,“成人在完善環境,而兒童卻在完善他自己”。

兒童“通過工作得到發展”,“沒有意識到這種秘密的成人是不能理解兒童的工作的。成人為兒童做每一件事情,僅僅受他自己勞動的自然規律,即最少的努力和最節省時間的規律所指導。成人比兒童更快和更熟練,因此,他幫兒童穿脫衣服,幫兒童洗臉和洗手……”兒童內在需要則想說“幫助我讓我自己來做!”

“我們的觀念既不是要成人為兒童做一切事情,也不是要成人在一種被動的環境中讓兒童放任自流。”


父母的使命

“兒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創造者,而只是他的監護人。”“兒童生產人類自身”,成人“必須對兒童採取一種新的態度,改變他原先的傲慢態度。他必須成為一個學習者,而不是一個盲目的支配者或專制的評判者”。

成人應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幫助他,即讓兒童可以獨自地活動和進行他的實際工作”即提供一個生氣勃勃能讓兒童“支配和享受樂趣的環境”“並在這種環境中得到發展。”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敏感期


“他如何開始自己的內部建構”(兒童的工作)只有通過敏感期這個特殊的時期顯現出來。“在這些時期中,敏感性是特定發展階段的特點。……這種能力也是短暫的。”

關於什麼是敏感期,書中對此及其他相關概念並沒有明確條陳出來,整本書中的觀點都是結合案例在文中帶出,這恰恰是蒙氏倡導的理念。

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總結出敏感期“是暫時的現象,目的是為獲得一種明確的特性。這種特性一點獲得後,相關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

“每一種特性都是藉助一種刺激的幫助而獲得的,一種短暫的敏感性只能在一個特定的發展時期中出現。”

“發展並不是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種不能改變的內部遺傳,而是受一些短暫的本能細心指導的一種工作,從而帶來了對一些特定活動的渴望”。

那麼我們父母如何把握敏感期呢,蒙氏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當一個孩子正處於他的敏感期,正在發展自己的內部格局時,他會對一些同類的活動同樣的事物表現出“欣喜若狂”。(“這種欣喜若狂正是敏感期的特徵。”)

父母只要順應孩子目前的這種形式,創造條件並加以適當引導,就能滿足孩子當下的敏感期需求,使孩子得到相應的發展。比如說他同一本書就是要求你講幾十次,你儘管受不了還是儘量滿足,實在累了告訴他你真實的感受,等條件合適的時候,再滿足他這種要求。

而如果出現相反的應對方法:“當一些東西在它的環境中阻礙了兒童的內在本能起作用時,敏感期的存在則會通過一些激烈的反應而表現出來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沒有原因的絕望,所以被認為是“任性”和“發脾氣”。‘發脾氣’表示一種內在的障礙、一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和一種心理緊張的狀態。”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兒童對成人的愛


“從成人那裡兒童不僅得到他所需要的物質幫助,而且得到很多的愛,這對他的自我發展是必要的。”

“兒童是愛成人的,他需要成人在他身邊陪伴他,而且很高興能引起成人對他的注意:‘看著我!和我在一起’”

“成人對兒童所講的話,就會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樣永遠銘刻在他的心靈上”,“兒童是如此渴望得到愛,因此,成人應該仔細和認真地考慮他在兒童面前講的所有話。”

“但是,當成人要兒童拋棄那些有助於他發展的本能時,他就不可能服從了”,“兒童發脾氣和進行反抗,是兒童創造性的衝動和他所愛的但不理解他的那個成人之間一種生存存亡的衝突的外部表現。……它源於兒童對其發展所必需的生命活動的防禦”。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重複練習和自由選擇


“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練習”沒有外在目的,“是出於一種內在的需要

“兒童在不斷地成長,他會迷戀於對他的成長有幫助的每一件事”“從兒童的自由選擇中,我們能看到他們的傾向和心理需要”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尊嚴感


“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兒童的位置上”,“我們應該懂得兒童容易感受到對自己的嘲笑”

“儘管成人壓抑兒童,但兒童從他本性深處不斷地原諒成人,並努力使自己成熟起來。 所以,兒童正在不斷地跟壓抑他的正常發展的力量進行鬥爭。”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外部秩序


“兒童總是通過物體的外部秩序而認識他周圍的環境,並理解他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兒童對秩序的熱愛……在某個年齡階段,它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需要。對兒童來說,雜亂無序是一種痛苦。”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內部秩序


“因為它正處於形成自己模式的過程中,通過識別圖像把他們固定在記憶中,並由此高興和平靜地進行著內部構建的工作。他那試圖獲得一種內部秩序的神秘工作,被一個成人的無知打亂了。因此,當成人粗暴地打斷兒童的思維或企圖分散他的注意力時,就有可能阻礙了這種艱苦的內部工作。”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行走


“但是與我們成人相比,兩者的行走有著截然不同的目的。成人的行走是要到達某個外在的目標,結果他直接走到那裡。……幼兒的行走是為了完善他自己特殊的功能,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他自己。”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手的動作


“這些不同的例子表明,人們如何潛意識地把手當作內在“自我”的一種表現。如果確實如此的話,那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比在這種基本的人類活動中兒童的手的發展更令人驚歎和更加神聖的。因此,我們應該真誠地期待兒童第一次朝著外界物體伸出小手的舉動。這是兒童的小手第一次有智慧的舉動,其最初的舉動代表了他的自我要進入這個世界的努力,成人對這種舉動應該表示讚美。但恰恰相反,成人害怕那些小手伸出去拿一些本身實際上毫無價值和不重要的東西,他千方百計想把這些東西隱藏起來,不讓兒童拿到。”

這些內部本能要求的動作還會外化為要求模仿成人做家務。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消化不良


“在自然狀態中的每個動物的本能都能告訴它應該攝入的食量”“防禦性衝動”“兒童設置這種屏障是為了反對成人強迫他用與他自己的自然傾向相對立的方式進食。”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兒童的“工作本能”


“在一種適宜的環境中,兒童可以找到發展他自己功能所必需的工具”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兒童的特殊性


“兒童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是一個範圍由小逐漸變大的問題。”


理解兒童,發現“童年的秘密”

關於迴歸自然,本能天賦


如對新生兒的照顧:

“在動物照看它們幼崽”“即使這些幼崽已經覆蓋了絨毛或毛皮,它們的母親仍然像孵化時一樣對待它們,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著它們”

“哺乳動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表明:當幼崽第一次接觸到外界環境時,它們需要特殊的幫助。經過出生的考驗,以及隨之而來他們各種能力甦醒之後,是一段關鍵時期,此時幼崽需要與群體分離和休息”而人類卻漸漸喪失了這種本能,沒有對新生兒的處境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蒙臺梭利在長期的教育實驗中,通過認真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童年時期是人生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成人的幸福與童年時期的生活緊密聯繫。除生理的發展外,幼兒心理的發展更需要得到重視。書中列舉了許多生動具體的例子,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兒童發展自我的了不起,感受成人應該提供給兒童怎樣的成長環境,感受如果沒有對童年的秘密的理解可能會對兒童心理帶來的可怕扭曲。


這本書數百年來第一次如此關注兒童,讓我們發現並清醒:兒童絕不是微縮版的成人,他們的成長有自身的規律和內在的動力,“如果我們將剛出生的兒童和3歲兒童進行比較的話,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有著那麼巨大的差異,已經發生了那麼劇烈的變化。這種劇烈的變化就是‘童年的秘密’” 。新生兒如此孱弱無力,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發展卻如此驚人,憑著成就自己的本能,他們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擺脫了成人各種傲慢的約束和魯莽的阻礙,堅定而努力地一步一步向前邁出自己成長的腳步,最終成為一個人,這本身就是值得我們歌頌的一個奇蹟,無怪乎古羅馬詩人朱維諾爾說 “應該把最崇高的敬意獻給兒童”。


可以肯定的說,我們讀這本書,並不會學到多麼實用的具體操作和育兒技巧。小五媽以為,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高度重視孩子、理解兒童的觀念應該先於所有的技巧和手段之前

,如果我們沒有對兒童成長的規律有基本正確的理解,沒有對兒童成長的艱辛和偉大有基本的尊重和敬意,就不可能簡單通過“搞定熊孩子一二三”這種招式真正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的碰到的各種問題。


不過,這本書把兒童放在一個空前的高度上,往往也容易讓我們做父母的陷入另一個極端——孩子都是對的,父母都是羞恥的、自私的、無知的。這樣的理解無疑也是有問題的。我們尊重孩子和他的成長規律,並不代表要委曲求全,一味討好。如果按照這種兒童全能理論,我們養育孩子將會非常的辛苦和委屈。我們倡導尊重是雙方的,在孩子,他是弱小的,是未社會化的。我們作為父母,除了撫養他健康的長大,也有教育他尊重社會規則、成為社會可用之才的義務。這一點不是這本書的範疇,卻是我們父母應該學習的領域。今後我們將在其他的育兒書籍介紹中跟大家深入討論。


細細想來,《童年的秘密》儘管已經出版了近一百年,它倡導的尊重兒童、發現兒童的理念,在今天宣揚的仍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小五媽在今天讀這本書仍然驚歎於蒙氏對兒童的歌頌和致敬的程度——

“兒童是成人之父” !今天推薦這本書,不為別的,就為讓我們大家在養育孩子過程中能夠心存敬畏,在每一個敏感期,尊重兒童的感受和本能、理解兒童的行為、順應兒童的 “工作”、創造適宜的環境、掃除兒童發展的障礙,記住兒童對成人深沉而無保留的愛,也盡我們所能的去回報他,幫助他成長為健康快樂的自己。


小五媽媽

親子家庭顧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在讀,親子閱讀推廣人,五年繪本館週末館長經歷;

7歲男寶媽,愛書狂魔,家有童書千餘本,隨手可取。小五從半歲開始看書到兩歲多可以自主閱讀,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現最愛看《DK家庭醫生》等醫學科普類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