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今天,小五妈给大家推荐的《童年的秘密》,作者蒙台梭利,这个名字对今天的父母而言,简直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

这本书里面作者通过很多例子对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描绘和思考,其中很多理念都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体味,真正要提取出来,对小五妈确实是有些难度的,所以今天只能就本书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摘录和总结,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跟大家讨论,对本书有更深入的体会,权作抛砖引玉吧。


导语

1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

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2

作品目录

导言: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对成人的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学序曲

新生儿

天赋本能

实体化

第三章 形成的心理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内部定向

智力发展

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爱的冲突

睡眠

行走

手与脑

有目的的活动

节奏

人格的替换

运动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一章 教师的任务

认识儿童

精神准备

第二章 教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儿童之家”

儿童的表现

重复练习

秩序感

自由选择

奖励与惩罚

安静练习

尊严感

自发的纪律

书写与阅读

身体的发展

第三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则

遭受不幸的儿童

富裕家庭的儿童

儿童的皈依

第八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心理畸变的原因

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

障碍

依附

占有欲

权力欲

自卑

恐惧

说谎

心理畸变对身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第一章 人的工作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工作本能

两种不同的工作

成人的工作

儿童的工作

两种工作的比较

活动与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成人的自我认识

儿童的权利

父母的使命


3

书中观点编录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当儿童的发展达到他自己能够独立行动的阶段时,儿童与成人的冲突也就开始了。那是一种无意识的忧虑感,是缺乏理性和贪婪感的结合,总担心一些东西可能被弄脏或被打碎。”

“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儿童,从他来到我们中间的最初时刻起,我们就本能地提防着他。本能的贪婪使我们赶紧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任何东西”,“从儿童出生时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种思想所支配:‘当心这小孩,别让他弄脏任何东西或惹人讨厌。看住他!提防他!’”

“成人是一贯正确的……儿童在任何方面偏离了成人的方式……,成人必然会迅速加以纠正。”

这点不用多说,相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对儿童这个外来物种我们总是保持天然的警惕,以免对我们二三十年形成的和谐稳定造成干扰。

除了防御心态,双方冲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成人行为遵循“最大效益法则”。

“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得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儿童对看似琐碎和毫无用处的东西特别有热情,成人觉得是可笑和不可理解的。但儿童的动作虽然慢,却包含着他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把一些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对他们成长而言是非常有意义,也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对外界事物最初的控制感。成人代替儿童做到即使一百分,也不如儿童自己动手做到六十分,对儿童自己而言更有意义。

此外,儿童与成人有着不同的节奏“当我们被迫使去适应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自己成为了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阻碍。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工作


蒙氏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工作:

1、成人的工作

“劳动分工的规律”以及“劳动效益的规律”

2、儿童的工作

“一种伟大的、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那就是造就人的工作”

成人工作为实现外部目的,儿童工作目的就是工作本身:

“儿童的工作是对一种内部需要的满足”,“他必须完成全部的工作。没有人能承担儿童的工作,代替他长大。儿童也不可能加快他的发展速度。……它必须遵循一种计划和进度表……他完全依据一种天赋能量而行动。这种天赋能量对他进行指导,并给他安排一种他自己将完成的工作”。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蒙氏进而提出了:

“儿童是成人之父”

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去克服它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生。

“成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成人之父’去完成秘密使命的潜能”,“成人在完善环境,而儿童却在完善他自己”。

儿童“通过工作得到发展”,“没有意识到这种秘密的成人是不能理解儿童的工作的。成人为儿童做每一件事情,仅仅受他自己劳动的自然规律,即最少的努力和最节省时间的规律所指导。成人比儿童更快和更熟练,因此,他帮儿童穿脱衣服,帮儿童洗脸和洗手……”儿童内在需要则想说“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

“我们的观念既不是要成人为儿童做一切事情,也不是要成人在一种被动的环境中让儿童放任自流。”


父母的使命

“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儿童生产人类自身”,成人“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改变他原先的傲慢态度。他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个盲目的支配者或专制的评判者”。

成人应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帮助他,即让儿童可以独自地活动和进行他的实际工作”即提供一个生气勃勃能让儿童“支配和享受乐趣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发展。”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敏感期


“他如何开始自己的内部建构”(儿童的工作)只有通过敏感期这个特殊的时期显现出来。“在这些时期中,敏感性是特定发展阶段的特点。……这种能力也是短暂的。”

关于什么是敏感期,书中对此及其他相关概念并没有明确条陈出来,整本书中的观点都是结合案例在文中带出,这恰恰是蒙氏倡导的理念。

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总结出敏感期“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点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

“每一种特性都是借助一种刺激的帮助而获得的,一种短暂的敏感性只能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中出现。”

“发展并不是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不能改变的内部遗传,而是受一些短暂的本能细心指导的一种工作,从而带来了对一些特定活动的渴望”。

那么我们父母如何把握敏感期呢,蒙氏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当一个孩子正处于他的敏感期,正在发展自己的内部格局时,他会对一些同类的活动同样的事物表现出“欣喜若狂”。(“这种欣喜若狂正是敏感期的特征。”)

父母只要顺应孩子目前的这种形式,创造条件并加以适当引导,就能满足孩子当下的敏感期需求,使孩子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说他同一本书就是要求你讲几十次,你尽管受不了还是尽量满足,实在累了告诉他你真实的感受,等条件合适的时候,再满足他这种要求。

而如果出现相反的应对方法:“当一些东西在它的环境中阻碍了儿童的内在本能起作用时,敏感期的存在则会通过一些激烈的反应而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没有原因的绝望,所以被认为是“任性”和“发脾气”。‘发脾气’表示一种内在的障碍、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和一种心理紧张的状态。”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儿童对成人的爱


“从成人那里儿童不仅得到他所需要的物质帮助,而且得到很多的爱,这对他的自我发展是必要的。”

“儿童是爱成人的,他需要成人在他身边陪伴他,而且很高兴能引起成人对他的注意:‘看着我!和我在一起’”

“成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会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样永远铭刻在他的心灵上”,“儿童是如此渴望得到爱,因此,成人应该仔细和认真地考虑他在儿童面前讲的所有话。”

“但是,当成人要儿童抛弃那些有助于他发展的本能时,他就不可能服从了”,“儿童发脾气和进行反抗,是儿童创造性的冲动和他所爱的但不理解他的那个成人之间一种生存存亡的冲突的外部表现。……它源于儿童对其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活动的防御”。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没有外在目的,“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

“儿童在不断地成长,他会迷恋于对他的成长有帮助的每一件事”“从儿童的自由选择中,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倾向和心理需要”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尊严感


“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懂得儿童容易感受到对自己的嘲笑”

“尽管成人压抑儿童,但儿童从他本性深处不断地原谅成人,并努力使自己成熟起来。 所以,儿童正在不断地跟压抑他的正常发展的力量进行斗争。”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外部秩序


“儿童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而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儿童对秩序的热爱……在某个年龄阶段,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需要。对儿童来说,杂乱无序是一种痛苦。”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内部秩序


“因为它正处于形成自己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识别图像把他们固定在记忆中,并由此高兴和平静地进行着内部构建的工作。他那试图获得一种内部秩序的神秘工作,被一个成人的无知打乱了。因此,当成人粗暴地打断儿童的思维或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时,就有可能阻碍了这种艰苦的内部工作。”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行走


“但是与我们成人相比,两者的行走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成人的行走是要到达某个外在的目标,结果他直接走到那里。……幼儿的行走是为了完善他自己特殊的功能,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他自己。”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手的动作


“这些不同的例子表明,人们如何潜意识地把手当作内在“自我”的一种表现。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在这种基本的人类活动中儿童的手的发展更令人惊叹和更加神圣的。因此,我们应该真诚地期待儿童第一次朝着外界物体伸出小手的举动。这是儿童的小手第一次有智慧的举动,其最初的举动代表了他的自我要进入这个世界的努力,成人对这种举动应该表示赞美。但恰恰相反,成人害怕那些小手伸出去拿一些本身实际上毫无价值和不重要的东西,他千方百计想把这些东西隐藏起来,不让儿童拿到。”

这些内部本能要求的动作还会外化为要求模仿成人做家务。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消化不良


“在自然状态中的每个动物的本能都能告诉它应该摄入的食量”“防御性冲动”“儿童设置这种屏障是为了反对成人强迫他用与他自己的自然倾向相对立的方式进食。”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儿童的“工作本能”


“在一种适宜的环境中,儿童可以找到发展他自己功能所必需的工具”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儿童的特殊性


“儿童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是一个范围由小逐渐变大的问题。”


理解儿童,发现“童年的秘密”

关于回归自然,本能天赋


如对新生儿的照顾:

“在动物照看它们幼崽”“即使这些幼崽已经覆盖了绒毛或毛皮,它们的母亲仍然像孵化时一样对待它们,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它们”

“哺乳动物的母性本能清楚地表明:当幼崽第一次接触到外界环境时,它们需要特殊的帮助。经过出生的考验,以及随之而来他们各种能力苏醒之后,是一段关键时期,此时幼崽需要与群体分离和休息”而人类却渐渐丧失了这种本能,没有对新生儿的处境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蒙台梭利在长期的教育实验中,通过认真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成人的幸福与童年时期的生活紧密联系。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具体的例子,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儿童发展自我的了不起,感受成人应该提供给儿童怎样的成长环境,感受如果没有对童年的秘密的理解可能会对儿童心理带来的可怕扭曲。


这本书数百年来第一次如此关注儿童,让我们发现并清醒:儿童绝不是微缩版的成人,他们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和内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将刚出生的儿童和3岁儿童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之间有着那么巨大的差异,已经发生了那么剧烈的变化。这种剧烈的变化就是‘童年的秘密’” 。新生儿如此孱弱无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展却如此惊人,凭着成就自己的本能,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摆脱了成人各种傲慢的约束和鲁莽的阻碍,坚定而努力地一步一步向前迈出自己成长的脚步,最终成为一个人,这本身就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一个奇迹,无怪乎古罗马诗人朱维诺尔说 “应该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儿童”。


可以肯定的说,我们读这本书,并不会学到多么实用的具体操作和育儿技巧。小五妈以为,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种高度重视孩子、理解儿童的观念应该先于所有的技巧和手段之前

,如果我们没有对儿童成长的规律有基本正确的理解,没有对儿童成长的艰辛和伟大有基本的尊重和敬意,就不可能简单通过“搞定熊孩子一二三”这种招式真正解决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碰到的各种问题。


不过,这本书把儿童放在一个空前的高度上,往往也容易让我们做父母的陷入另一个极端——孩子都是对的,父母都是羞耻的、自私的、无知的。这样的理解无疑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尊重孩子和他的成长规律,并不代表要委曲求全,一味讨好。如果按照这种儿童全能理论,我们养育孩子将会非常的辛苦和委屈。我们倡导尊重是双方的,在孩子,他是弱小的,是未社会化的。我们作为父母,除了抚养他健康的长大,也有教育他尊重社会规则、成为社会可用之才的义务。这一点不是这本书的范畴,却是我们父母应该学习的领域。今后我们将在其他的育儿书籍介绍中跟大家深入讨论。


细细想来,《童年的秘密》尽管已经出版了近一百年,它倡导的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的理念,在今天宣扬的仍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小五妈在今天读这本书仍然惊叹于蒙氏对儿童的歌颂和致敬的程度——

“儿童是成人之父” !今天推荐这本书,不为别的,就为让我们大家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能够心存敬畏,在每一个敏感期,尊重儿童的感受和本能、理解儿童的行为、顺应儿童的 “工作”、创造适宜的环境、扫除儿童发展的障碍,记住儿童对成人深沉而无保留的爱,也尽我们所能的去回报他,帮助他成长为健康快乐的自己。


小五妈妈

亲子家庭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在读,亲子阅读推广人,五年绘本馆周末馆长经历;

7岁男宝妈,爱书狂魔,家有童书千余本,随手可取。小五从半岁开始看书到两岁多可以自主阅读,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最爱看《DK家庭医生》等医学科普类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