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北宋時期第一謎案”

Hey~

我們又見面啦~

你還好嗎?

揭秘:“北宋時期第一謎案”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揭秘:“北宋時期第一謎案”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1] ,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查史料,可知包拯死時,年僅63歲,身體一直比較健康,沒有患大病的記載。而其死亡過程,也頗有疑點。嘉祐七年,包拯在處理公務的時候,突然發病,經過眾人的搶救,包拯被送回了自己的府上修養。皇帝知道後,派來太監給他送藥,可是還沒有幾天就去世了,從發病到去世,總共只用了13天的時間,這完全是暴斃而亡。所以就有人說包拯是被人害死的,有人說包拯的政敵在害他,也有人說是皇帝看他不爽,給他的藥有問題,但是都屬於是猜測,沒有一種說法有證據。

眾所周知,包青天包拯有兩座墓,一座位於河南鞏縣宋陵內,永定陵旁邊,一座位於安徽合肥東部。最早為人們熟知的是河南包拯墓,高大莊嚴肅穆,與人們心目中名昭日月的包青天,氣質上很合。但是後來經考古發掘,在合肥包拯墓中出土了包拯夫妻遺骨以及一些足以證明包拯身份的文物,所以,現在都把合肥包墓視為正牌的包拯墓。

揭秘:“北宋時期第一謎案”


到了1980年代,安徽重修包拯墓園,有關部門對包拯墓進行整理時,發現包拯墓裡的遺骨是與包家很多人的遺骨葬在一起的,需要分清,便委託對遺骨進行了鑑定區分。

經鑑定發現,包拯的遺骨中砷的含量特別高,於是有人提出,包拯很可能是被毒死的。到了上世紀,距離包拯去世已經過了900年,專家在一處古墓中出土了包拯的遺骨,通過現在的高科技手段,他們發現在包拯的骨頭裡含有大量的汞。在古代的毒藥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砒霜,含有大量的砷。另外一種是硃砂,含有大量的汞。難道說包拯真的是被毒死的嗎?

專家對此也不敢確認,要知道古代的醫學不發達,硃砂也會被用作藥物,可能包拯是生前長期服用含有硃砂的藥物才發病而死。還有一種可能是包拯死的時候身體正常,但是死後,人們用汞給他的屍體防腐。當然也不能排除是被毒死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