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董卓看項羽,一個大俠,一個浪人

董卓是漢末三國非常關鍵的人物,在歷史上他又是聲名狼藉的人物,一般都把他和王莽相提並論,合稱“莽卓”,被視為窮兇極惡,禍亂天下的惡棍。當然,很多人都有兩面性,董卓也不例外。

從董卓看項羽,一個大俠,一個浪人

董卓早年很像一個大俠

以公元189年為時間段點,董卓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幾十年,他是漢朝的臣子,甚至可以說是忠臣,儘管這個人很多時候很難管制,後三年,他是漢朝的亂臣賊子,最終被呂布所殺。可以這麼說,董卓人生最後三年毀了他一世英名。

董卓父親是個小官吏,後來離職。董卓只能回到家鄉耕種田地。他很喜歡結交朋友,而且非常大氣。羌人首領來看望他,他因和他們早有交情,沒有什麼可招待的,居然殺了耕牛招待他們,讓他們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後,送了上千頭牛羊給董卓。

從董卓看項羽,一個大俠,一個浪人

董卓死在呂布手裡

後來董卓擔任官吏參與了抗擊匈奴等北方遊牧勢力的騷擾,他力氣很大,作戰勇猛,頗有斬獲。被推薦到官府任職,不久入選羽林郎。羌人叛亂,董卓參與鎮壓,再次立下大功。讓人錯愕的是,董卓雖然屢立軍功,卻是個不服管的主,經常與主將發生矛盾,有一次因言語冒犯張溫,張溫手下的參軍孫堅勸其趁機誅殺董卓,張溫沒有同意。孫堅就是孫權的父親。

從董卓看項羽,一個大俠,一個浪人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卻失敗了

公元188年,東漢朝廷徵召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聽命,反而上書推辭,朝廷無可奈何。漢靈帝病重期間,下詔任命董卓為幷州牧,讓他把軍隊交給皇甫嵩,董卓接受了官職,卻死活不肯交出軍隊。又有人勸皇甫嵩除掉董卓,皇甫嵩認為沒有朝廷的命令不應該擅自殺掉將領,沒有同意。後來何進為了繞開何皇后除掉宦官集團,以朝廷的名義徵召董卓帶兵進京。不久,何進後悔了,派人阻止董卓,董卓不從。這樣算來,董卓先後數次違抗朝廷命令,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為他後來欺壓皇帝,專權行暴埋下了伏筆。

從董卓看項羽,一個大俠,一個浪人

項羽與董卓相比,更像一個浪人

如果董卓到此為止,誰都不能說他是兇惡的權臣,反而頗具大俠風範。這一點可以對比項羽。項羽早年因楚國滅亡,跟著叔叔項梁四處逃亡。逃亡的項羽是大俠,還是浪人?很明顯浪人的成分多一點,大俠的氣質少一點。關於這一點,我們看項羽成就霸業後的表現,他拿著官員的印信,捏在手裡,總捨不得給出去。遇到珍寶、美女,項羽總是如狼似虎,盡情享受。

所以從這點上看,項羽反而比不上董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