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比會計更適合做納稅籌劃”納稅籌劃不是老闆們的第一需要

 前天,有個朋友語音我:冷老師,我做了20年的財稅工作,我現在想跟你學做納稅籌劃,行麼?

  我說:會有點兒難……

  她說:為什麼?

  我說:因為你做了20年的財稅工作。

  她說:做納稅籌劃不就是要有豐富的財稅經驗嗎?我做了20年啦!


“老闆比會計更適合做納稅籌劃”納稅籌劃不是老闆們的第一需要


  我說:是的,你有20年財稅經驗,也養成了20年的財稅慣性思維。這種“財稅慣性思維”對納稅籌劃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財稅慣性思維”是財稅人的定勢思維,它是用財稅的視角看待問題,用財稅的工具解決問題的心理傾向。財稅思維講因果、講邏輯,講依據,凡事求確定,喜歡解決問題的直接方案,只關注明確的和專業的東西,卻忽略潛在的和周邊的東西。在固定的條件下,財稅思維使財稅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財稅問題。但在不確定的條件下,財稅思維卻變為財稅人創造力的枷鎖,阻礙他們的前進。而納稅籌劃工作正是一種在不確定工作環境下的納稅創新工作,所以你長久依賴或引以為傲的所謂“財稅經驗”,便會成為你從事開創性的納稅籌劃工作的最大障礙。

  她說:那該怎麼辦?

  我說:轉型!將“財稅思維”轉型為“稅籌思維”,你才有機會。

  以下,是我與她近90分鐘談話內容的節選:


  1、稅法“好的”你要利用它,稅法“不好的”你更要利用它。


  納稅籌劃從不吐槽稅法,因為吐槽不是改善稅法的最佳途徑。你說你無力改善稅法,但無人能阻止你改變稅法的“適用環境”。


  你說“一次性轉讓股權的方式轉讓不動產要交土增稅”不好!那是誰去阻止你分次轉讓股權,你先轉99%,再轉1%,或者你讓收購方先投資1%,再轉讓剩下的99%?


  你說“股東、員工跨年借錢,要交個稅”不好!那是誰阻止你與隔壁王老闆之間向對方公司互借100萬元?又是誰阻止李會計的小舅子從公司借錢幫李會計買房?


  2、不是考慮“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而是考慮“取兩利,避兩害”。


  你說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各有利弊,難於取捨選擇。那你為何不能先成立“小規模”,變大後再轉“一般人”,然後再讓“一般人”投資新設一個“小規模”?


  你說公司因為什麼什麼的註銷難,那你為什麼非要“註銷”,你為何不能讓公司先“空心化”?


  3、真正的用戶思維——老闆在想什麼?納稅人要什麼?


  有個段子,老闆打電話給秘書說:幫我訂一臺割草機。

  秘書問老闆:老闆,你要割草機做什麼?

  老闆說:當然是割草啦,我家花園的草長得老高了。

  秘書給老闆說:老闆,那我幫你訂一包永遠長不高的草種籽吧。

  老闆說:好的!

  具體到籌劃,如果老闆給我說:我公司的增值稅要交好多,老師,你能不能幫忙給我省1萬元?

  我說:你公司的增值稅我真省不了,你的個人所得稅我給你省1萬元行嗎?

  老闆說:好的!

  人民幣在老闆心中都是一樣的,你要知道用戶真正最關心的是什麼。


  4、納稅籌劃不是老闆們的第一需要!


  我問100個老闆:如果A方案能幫你賺100塊錢的收入,B方案能幫你省100塊錢的成本,你選哪個?


  99個老闆對我說:我選A。


  你要清楚就算納稅籌劃在你心中再神聖,再重要,但它永遠不是老闆們心中的第一需要。


  納稅管理只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納稅籌劃收入只是我們在幫企業主創造商業收益時的附產品。


  “最牛”的納稅籌劃是通過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幫用戶先掙錢,順道還把這新掙的錢的稅還給省了。你能做到嗎?要做到這個,你只懂財稅肯定不行,你還要懂業務,要跨界!


  納稅籌劃不需要專家,納稅籌劃需要雜家!


  5、老闆比會計更適合做納稅籌劃。


  對於這一點,我不解釋,你們財務人自己去想。


  其實,很多籌劃方案都是老闆們教我的,而會計們只會說“一萬個不可能”!


  6、在稅籌的世界,哪有什麼標準的答案,哪有什麼絕對穩妥的方案。


  有個段子說,因太空環境因素制約,圓珠筆寫不出字來,美國宇航局撥專款攻關,搞出一款高科技“太空筆”。但在慶祝之餘,美國宇航局官員突發疑問:蘇聯航天員在太空中寫字用什麼筆?

  情報員很快傳來答案:鉛筆!

  頭痛醫頭,腳疼醫頭,一是一,二是二,“1+1”就一定要等於“2”,線性思維,沒有灰度,不會發散,只會用財稅手段,解決財稅問題。虛心好學,遍訪名醫,學了“36招”和“72式”就會做籌劃嗎?

  我告訴你,真的納稅籌劃不在書本中,也不在課堂上,不嗆幾口水,不吃幾次實實在在的虧,納稅籌劃你學不會!


  風險?!做什麼沒風險?選擇稅籌,就是選擇風險。稅局搞稽查還有風險,你搞籌劃還想沒風險?!

  不要妄自猜度、不要庸人自擾、不要道聽途說、不要葉公好龍,確不確定,穩不穩妥“小馬過河”親自試了才知道。


  怎麼試?

  先來個100塊錢的,試試。

  小的試好了,再來大的。


  7、誰最瞭解“事實”?“真實交易和交易實質”誰說了算?


  誰說關聯方交易,稅局就一定要調整?


  關聯交易又不是非法交易,你大可以按公允價格來進行關聯交易。就算你不按公允價格來交易,你也不要怕,只要你拿得出支撐你交易真實性的依據。


  稅局當然可以認定它認為的事實,但你也可為你認為的事實舉證,“誰主張,誰舉證”嘛。有證據的事實,才是事實!他信不信,那是他的事。一切憑證據說話,大不了法庭見。


  你為什麼非要在“規定”裡待著?沒有規定,你就不活啦?法無禁止即可為,在“為”之前問律師。


  8、稅法是“人”制定的,也是滯後的、有漏洞的、欠完善的。


  只要有納稅,就有納稅籌劃。如果死亡和納稅都無法避免,那隻要納稅人活著就需要納稅籌劃。沒有完美的稅法,也沒有完美的籌劃,它們二者相互促進,併為彼此提供生存空間。


  一味迴避稅法缺陷,卻又一直強調稅籌漏洞的人,通常水平都不高,不要怕。


  9、納稅人納稅也能用“高科技”。


  稅局管稅能用“高科技”,企業納稅為什麼不能用“高科技”。稅局的IT團隊,也是外包的,真正的IT高手在民間、在企業。納稅人的涉稅數據是納稅人最核心的數字資產,這項數字資產非常值錢,它的所有權屬於納稅人。


  10、納稅籌劃與稅法的關係——納稅籌劃就是創造高效的納稅模式,它要走在稅法的前面。


  稅務局在徵管方面搞創新,納稅人在納稅方面搞創新,二者手段沒有差異,本質沒有區別,只是方向不同。納稅籌劃本質就是要創造新的、高效的納稅模式,它必須走在稅法的前面。凡是跟在稅法後面的稅收安排都叫“納稅遵從”,不管你怎麼想往“納稅籌劃”身上靠,那它都與納稅籌劃的關係不大。


  納稅籌劃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具體體現,是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在納稅環節的具體體現。沒有創新就沒有籌劃,“創新”是納稅籌劃的本質和靈魂,但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會篤信,若不篤信,則無法創新。

作者 :冷星。

  眼中唯有“稅法”二字的人無法納稅創新;心中僅有“權錢”二字的人無法納稅創新。


“老闆比會計更適合做納稅籌劃”納稅籌劃不是老闆們的第一需要


有任何財稅問題,歡迎大家關注久思財稅找思思互動交流答疑。

  由於本號無法鑑別所有轉載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著作權人發現本號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及時通知我們,本號將及時處理。 凡未註明久思財稅原創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