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被俘虏并被带到日本的清军将士后来如何了?

李帅领


看过甲午风云电影及电视剧,和小人书,中国军人被俘一字跪排日寇舰舷,日军人手舞东洋刀一刀斩下,跟着一脚踢入大海,那个惨!海面一片浮尸,中国舰只被击中黑烟中缓缓沉入大海,太阳把兰色的大海照得血红血红,不屈的中国海軍在民族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幕,甲午海战以中国战败结朿,百年耻辱象钉子一样钉在中国人的心上,这一战也揭开了中国百年耻辱的序幕,洋人的枪炮带领着异国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在中国搜括财物还把不文明带进了中国,鸦片英国自己禁烟却大量贩运中国,使国人清末大量吸食从根本上使中国人体质下降,日本上几个世纪就流窜侵犯我国,一战,二战中国身受日寇毒害,整个国家近似崩溃,日本对于中国是有罪的,不忘国耻,牢记血泪仇,要强国要强军,帝国主义骑在中国人头上的日子,再也不会发生了,和平安宁是中国人民所希望的,帝国主义野心不死警惕死灰复燃。


家在浔阳


根据记载整个甲午战争期间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大约1800多人,这些被俘人员全部被押往日本进行爱国教育。战争结束以后除了300多人被日本虐待致死之外其余的1500人根据《马关条约》被释放归国,回国后一些被俘人员详细的介绍了他们被押往日本的经过,在轮船上俘虏们被反绑双手,辫子被连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日本人就把碗盆放在俘虏的膝盖上,由于双手被绑着他们只能像猪一样拱食,吃喝拉撒全部在船舱里,等到他们到达日本的时候身上是屎尿满身,臭气熏天。

1894年由于日本首先袭击清军护航舰队光绪皇帝率先向日本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在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看好清军,一致认为日本挑战东亚霸主是不明智的行为,可是经过近一年的激战清军完全失败。被清廷和李鸿章寄予厚望的北洋海军黄海一战五艘主力军舰沉没,而日本联合舰队一艘军舰都没有沉没,甚至是商船改造的西京丸号军舰也没有被击沉但是受伤严重,从此以后北洋水师在李鸿章的指示下龟缩港口最后被日本舰队全歼在军港之内,陆地上清军更是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被誉为东方堡垒的旅顺军港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被日军攻陷。

眼看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清政府完全失去了继续战争下去的勇气,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谈判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同时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除了活着的1500人回到国内外其他的人全部客死异国他乡。在日本这些人受尽折磨,经常遭到日军的打骂侮辱,有时还要上街游行向日本民众炫耀军队战功,为了不让亲军战俘逃跑和在船舱里一样把他们的双手反绑并把他们的辫子用绳子连在一起,在街上他们成为日本民众羞辱的对象,辱骂之声充斥在大街小巷。

而死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则被日本葬在青田山陆军公墓,这个公墓本来是为日本军人牺牲之后而建的目墓地,在清军战俘墓碑上刻着:“清国捕俘xxx”的名字,而“捕俘”二字是有侮辱性的词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战败,他们害怕中国人对他们进行报复就把“捕俘”二字连夜铲去。而活着回到国内的战俘也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由于他们是俘虏在国内并不受待见,很多人默默无闻的悲惨死去。


李帅领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1790人,那么,这些被日本俘虏的将士,其下惨如何呢?

日本当时为了跻身“文明国家”,1894年8月22日,也就是甲午战争开始后的第22天,日本陆军省就向日本陆军第5师团留守处下发了《战俘管理之件》,在该文件中,日本誓约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人权。


日本为什么这么做呢?

1894年7月16日,日本对大清国宣战第14天,英国同意和日本签订新的通商与航海条约,根据新条约的内容,英国将在五年后放弃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其它西方国家也随之跟进,准备跟日本签订新的平等条约。

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果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西方国家就可能借此继续坚持领事裁判权,新的平等条约也可能落空,日本将可能被排斥在“文明国家”之外。

这是日本积极制定战俘政策的原因。


政策是制定了,日本有没有落实呢?

事实上,日本的战俘政策主要是给西方国家看的,所以战俘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送到日本的战俘。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些被关押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并没有被迫从事苦役。按照日本陆军大臣公布的战俘处理规则,对清军战俘的处理是相当“人性化”。

首先按等级,把清军战俘分将校、下士、兵卒,不同等级的战俘有不同的居室饮食标准。比如饮食,按照当时日本《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的标准,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

战俘中死者会按照军人的待遇安葬在陆军指定的区域;伤者,由各陆军预备医院、日本赤十字社救护员负责治疗。
▲平壤日军野战医院,日军为清军战俘实施手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

甚至日本还准许战俘和国内的家人通信,日本提供信件接收的便利条件,但信件的内容需要经过检查,确保对日本安全无害。

当然,前文也说过,日本的这些行为是做给西方国家看的,按照日本的说法,战俘当中“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而日本的随军记者也将这一幕展示给国际媒体。

第二种是战场上的战俘。

在日本国内,顾及到国际视听,日本很少虐死清军战俘,但在战场上又是一番情况。

在战场上,日本对战俘的残暴虐杀层出不穷,比如在平壤,日本枪杀600多清军俘虏;在旅顺,至少虐杀了900名清军战俘。

除了屠杀,战俘的受辱情况也很严重,比如“操山舰”投降后被押往佐世宝港,据一同被俘的丹麦人弥伦斯回忆:“午后2点钟,上岸之时极备凌辱……船近码头即放气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其监即在码头相近地方,将所拘之人分作二排并行,使之游行各街,游毕方收入监,以示凌辱。”
▲在平壤被俘的清军战俘



除了游行所受的凌辱,还有饮食上的虐待,如被俘士兵栾述善回忆说:“被拘者甚众,均系道署中,饮食俱无,并有火焚刀裂之说……死既不能,生更犹死,两手背缚,发用绳联……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

最后说一下,包括战俘问题,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全方位大秀对国际法的忠诚,把自己打扮成文明国家,西方也因此对日本大加赞赏。大清国作为被侵略者,因为对国际法的一窍不通,最后反而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批评。


金兔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是涉及中日两国国运的博弈,双方都投入了几十万军队。

当然,最终大清国败了,不仅从东亚秩的统治中心跌落下来,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

战争中,清军将士有2万多人阵亡,还有上千人被日军俘虏,他们的遭遇,也成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国的悲剧缩影。

只是,这些被俘虏的清军将士,不仅在日本遭受虐待和羞辱,即使回到了故土,也继续承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和凄凉的人生。

当然,晚清的中国,本就大厦将倾,统治阶层腐朽不堪,内忧外患不断,帝国的子民尚且生如蝼蚁,更何况这些还家的将士呢?

甲午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期间清军和日军有多次的海战和陆战,因此被俘虏的清军将士也是陆陆续续被押送到日本,最终有1000多人。

当然,鉴于日军本身的残暴性格,在旅顺,仅仅4天就残酷屠杀了2万多中国平民,因此除了上千名被俘的清军士兵,还至少有数千名清军遭到了日军的屠杀。

清军的被俘人员主要来源于丰岛海战、平壤会战,此外还有在旅顺、辽东海城、牛庄等战役中。

日军第一次大量俘虏清军为丰岛海战,当然起因是日军无耻的偷袭,由于军舰济远号逃跑、军舰广乙号遭到重创,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上千清军陆军葬身大海,仅剩运输舰操江号无力抵抗,全舰72名官兵成了第一批被日军俘虏的清军将士。

第一次抓到天朝的战俘,日军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把这些清军士兵运往日本本土,给民众展览,以展示武力,炫耀胜利。

70多名清军在被运往佐世保之后,被迫游街示众,随后被日军押入监狱关押。

平壤战役后,有近700名清军士兵因在异国他乡作战,在大雨中遭到日军突袭,伤亡惨重,在突围的过程中遭到日军俘虏。

而这些清军在被俘后,根据日本军史记载,其中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公开斩首,还有25人因为伤势过重而死,另有三人在后期的羁押过程中病死,还剩下608人被运往日本。

一名被俘的清军军官这样记载战俘们的悲惨遭遇:

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发给饭糰一握……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仅给臭水一滴……足无整履,身少完衣……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

平壤战役后,日军向清朝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此后又有许多清军战俘被押往日本。

为了关押这些战俘,日本还租用了一些寺庙场地作为战俘营,除了定期把这些清军战俘押出去游街示众、展示武功之外,日军还不断提审每位战俘,以获得各种中国的情报。

由于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一次对外的大规模战争,到了战争后期,日本的财政压力已经高度紧张,国内的经济秩序也濒临崩溃,导致日本政府不愿为这些战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而地方政府和关押场地方也不愿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导致这些清军战俘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在关押的1年左右时间里,至少有两三百名战俘因各种因素死去。

不过随着战事结局的明朗化,日本已经实质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日本政府也失去了开始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态,他们把这些清军战俘视作累赘,于是,在战争后期,被俘的清军将士都被关在了海城。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战俘的放回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895年8月18日,关押在日本本土的清军战俘被首先放回,有976人被送回,而到了8月26日,第二批关押在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放回。

这些死里逃生的清军将士,刚脱离牢笼,很快就迎来了清政府的处罚,士兵们没有拿到一分钱的补偿,而是就地遣散回家,军官则被革除一切官职,免职回家。操江号的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反遭清廷严辞责骂。

这些被俘的清军将士,为了清廷流血牺牲,却因为成了“不祥之人”,成了政府和同僚嫌弃的对象,成为社会的弃儿。


云中史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日军在战场并没有善待过清军战俘。

同后来一样,日军在战场抓住清军战俘,如果是伤员一般就地枪毙。或者清军抵抗比较激烈的地方,清军士兵投降后一般也会被杀害。

这些被杀的战俘,不会被列为战俘的。

而即便能够活着被俘虏的清军,在战场上也难逃虐待和杀戮。

比如平壤战役期间,日军宣布俘虏清军616名,但一般认为被俘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么多,那些人都被就地杀掉了。

至于被俘的这些人,下场也不好。

日军官方资料记载,一股59名清军战俘有47人被杀,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被集体枪决的。

在旅顺大屠杀中,就有被俘虏的900名清军战俘。

第二,被俘虏运送到后方的清军战俘,则相对得到较好的待遇。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被俘总计1790人,其中1000人被运回日本国内,其余都关押在海城的战俘营。

1886年,日本已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和《日内瓦公约》。

当时日本为了向西方宣传自己是文明国家,对于这些战俘还算不错。

在西方记者的瞩目下,日本对于被押解到国内的1000战俘,给予还算可以的待遇:如战俘营的设置、战俘粮食和被服寝具的发放、病患战俘的治疗、战俘的移动等,也确实都符合当时国际法中有关战俘待遇的条款规定。

资料中写道:俘虏的被服寝具配给,从军需仓库的库存中调拨。饮食营养供给,适用《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的标准,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其他生活必要的消耗用品,采用现物支给的方法。各所配备若干卫兵,负责收容所的警戒、保安等管理事务,配置医务员负责收容所的日常卫生和健康管理。在所俘虏允许与国内家人通信,提供信件接收发送的便利条件,但信件内容需要经过检查,确定对日本安全无害方可放行。

当时西方对于日本大加赞赏,其实都是宣传而已。

一来,日方共计交还战俘1544名,其余246名战俘去向不明,日方也并未提及。

一般认为,这246名战俘都死于战俘营,或者被虐待致死,或者被杀。

二来,这些所谓的不错待遇,都是满清政府付钱,日本人不承担一分一毫。

资料记载:

1896年4月9日,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向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索要从日本遣还清军战俘的运输费等费用,共有五个项目,其金额计算到几钱几厘:

一,雇用轮船运输清军战俘用款“六千七百元零三钱”(在此所列均系当时的日本银元);

二,押解战俘用车运输费“七百六十元七十三钱一厘”;

三,押解官兵差旅费“五千五百六十五元一钱五厘”;

四,清军战俘饭钱“一千四百五十七元一十二钱”;

五,零星报销款项“五十九元”。

共计“日本银货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一元八十九钱六厘”。


萨沙


话说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大败,却不知陆上士兵同样大败,败状之惨,士兵是狼狈,令人不禁唏嘘。

1894年7月24日,日军率先发动进攻,目标直取北韩王宫,防御清军与朝鲜军随即与之开战,依照初期战况来看,清军打的不错,但将帅无能,加之朝鲜守军不合群,致使日军得利。第二日清晨,日本海军对丰岛清军开炮,清军防御失策,遂溃败而逃。两次得胜之后,日军遂对驻扎牙山的清军开火。29日凌晨,甲午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陆地战成欢驿战役打响。守将聂士成指挥得当,初战之时,日本没能占到便宜,反损兵折将。日本旧档案记录,当时清军作战十分英勇,日军几番进攻都未能得逞,后调来山炮,依旧难以制胜。

(图:甲午战争时的日军官兵)

谁料想,在制胜关键之时却出了篓子,另一守将叶志超眼见兵力悬殊,下令撤军,这一来导致军心动摇。日军趁机猛攻狠打,本来部署有序的清军瞬间溃不成军。日军旧档案记载,日军炮火一起,清军随即大乱,哥呼弟声,仔呼爷声,乱作一团,日军趁势入寨,杀清军无数。

此役清军大败,门户彻底敞开,日军长驱直入,突破摩天岭防线,分两路兵马直逼满洲腹地盛京(辽阳)。后世学家不禁感慨,若是成欢驿防守的当,甲午之战或许重写。

(图:甲午战争时的清军官兵)

11月初,日军攻打金州、旅顺,遂城破,日军入城之后,展开大屠杀。

而那些清军将士又作如何呢?说来真是令人无奈,几场战役,清军被俘数千人,带回日本本土者与没有带回日本本土者,命运天壤之别。初战之时,日本当时为震慑清军,举凡抓到清军,一概处决,仅平壤战役一战,就虐杀清军战俘616人。

(图:被朝鲜伪军抓获的清军官兵)

而金州、旅顺之战,被俘清军更是不堪。时有记载,日军将清军战俘发辫系在一处,而后用枪托、大棒、铁链、铁锹等物进行殴打,不少朝鲜伪军也参与其中,手段更为歹毒。这些清军被打的哭爹喊娘,因为发辫系在一处,相互不能挣脱,打断手脚者,当场毙命者大有人在。而后,日军与朝鲜伪军将其分成批次,以刀砍、枪刺、火烧、斧劈等方式悉数杀害。仅旅顺一处,就是近千清军战俘被虐杀。时隔几年之后,杀人之所,仍可见埋入泥土中清军发辫、衣、鞋等物,可见当时之惨状。

(图:旅顺战役后,日军斩杀清军战俘)

而被押往日本本土的1000多清军战俘,待遇就不一样了,这些战俘大部分关押在海城战俘营,不但有专门的医疗单位为其治疗,还为其发放被褥和统一制服,营内配备沐浴室、娱乐室等,官兵按军衔不等,每月领取不等疗养费。日本人将西洋一些娱乐项目引进,供清军战俘使用。可以说,这些战俘在此过得是神仙般的生活。

(图:日本曾用这张照片对外界展示日本的文明)

为何日本人这样做,因为当时日本刚加入“日内瓦公约”和国际红十字会,有德国、英国等国际红十字会人员在日本驻扎,日本人为了在国际上保持好形象,因此刻意优待这些清军战俘,其目的也不外乎是给外国人看。另外,战俘在日本期间的费用,由清政府担负,他们列出清单,清政府李鸿章大人只能乖乖送钱,任由日本人盘剥。

(图:甲午战争中的日军将官)

后来,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战俘享受到比清军战俘更高的待遇,多数战俘甚至不愿意回国。但仅仅过了几十年,到了二战时期,日军对待战俘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可以说毫无人性可言。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国家好的时候,让你感到情不自禁的喜欢,不好的时候,简直坏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而最关键的是,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狮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是战败以后割地赔款,可一场战争的结束还会产生战俘,作为战败方的清军,自然免不了被俘虏的命运。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虏关押到日本的有近1800人,直至《马关条约》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日本才归还976名俘虏。

日本优待战俘?恐怕只是作秀。

可能历史和影视留给我们的清军印象都是甩着长辫子遛鸟抽大烟,无所事事又瘦骨嶙峋,丝毫担不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爱国将士存在的,也正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去与倭寇拼杀,可是从1800到976,这800人又去了哪里?

当时的日本想翻身做老大与西方国家建交,发动战争后不久,英国就同意与其签订平等条约开拓新航线。

这可把日本激动坏了,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当时是瞧不起亚洲黄皮肤的,而日本想巴结他们就要学习人家,做一个文明国家。

这首先就要善待这些战俘,作秀给大家看,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英国人抓住把柄把他排斥在外。为此,他们还颁布了一个《战俘管理条件》。

条件规定,要保证这些战俘的基本人权。根据日方的公开资料显示,在日战俘接受着很“人性化”的管理。


首先他们将清军战俘按军衔分等级给饭吃,按照当时日本《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

这样子听还不错?不仅如此,日方说1800人里受了伤的战俘他们还负责治疗,实在治不好离世的就找一个好地方安葬。

为了缓解他们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还允许战俘给家里写信,只不过需要检查一下。而且他们的大辫子,想剪就剪,不剪也尊重。

押送途中,还要保证在船上漂的“安心”,按时吃饭,按时洗澡,不做苦劳力,不虐待。

根据日方总结,“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

为了更生动的感动西方国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军记者拍下了很多日本军方优待战俘的照片。正所谓,做戏就要做全套嘛。

那么,日本真的说到做到了吗?反正我是不敢信,以日本屠杀无辜百姓的残暴程度来讲,所谓优待的可信度并不高。



归乡清军口述遭受非人待遇。

恐怕日本人说的自己都当真了,战俘还感动的落泪?想了解真相,当事人说的应该最权威了。当时幸存的被俘虏官兵曾用笔记下亲身经历:

两手背缚,发用绳子连接。十八日申刻,开始给饭团一把,舌为筷子,膝作杯盘,低头就餐。泥沙兼半,口难以下咽。口渴难耐,仅给臭水一滴。九月初八日在长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在不出一步,屎尿均在一个船舱,污秽之气熏蒸,当时想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十里狂奔,几人马上就死了,开始登上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宿舍。一日三餐,无不是脏烂萝卜。数月间满身都是腌脏衣服。月亮暗风凄凉,频洒思乡之泪。”

也就是是说他们在船上时,日本人用绳子栓住他们的辫子,偶尔给一把泥沙混合的饭团,给几滴脏水,屎尿自理,下了船又长途跋涉,即便到了日本营房也还是臭水馊饭。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均是非人待遇,怎一个凄凉了得,在日本本土,他们作为战俘,虽然不被劳役,但打骂难逃,还时常被拉到街上游行,受尽屈辱。

许多人未能扛到回国就病死、累死、饿死甚至自尽了。他们的尸骨也就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那些留着性命回到祖国的也未能善终。

我国自古崇尚死的伟大不如战死沙场,因此战俘自己觉得羞辱,清政府更是如此,所以这些人即便饱受折磨回了国,也没得到任何抚恤金,反而被遣散回乡了。

所以,按照日本人的说辞,这1800是不会变成976的,相比之下,我选择相信后者。

还是那句话,“勿忘国耻,落后就会挨打”。只有我们真正强大了的时候,才对的起这些将士亡魂。


史之策


(在平壤之战中被俘的清军)

(在日本国内陵园中的清军病故将士墓碑)

(日军军医救治被俘的清军伤患)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俘虏被押往日本者近千人,大多是丰岛海战“操江”号上的官兵,以及少数朝鲜战场,金州旅顺战场俘虏

1894年8月23日,日军陆军大臣公布战争俘虏处理规则,将俘虏收容分为“内地收容”和“战地收容”两者。押往日本的战俘,收容地为各地寺院,每个寺院收容百人左右。安置待遇按照日军军阶标准,分为将校,下士与兵卒三等。俘虏分成班组,由日军军选定班组长,协助管理战俘日常生活。俘虏中的伤病者则由国内各地陆军预备医院,赤十字社救护员负责医疗。死亡者按照军人待遇安葬在陆军制定陵园区,标准以日本陆军士卒安葬标准执行。

清国战俘的被服寝具与饮食供给,按照日本《陆军给予令》标准第九章的标准,以将官24钱,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标准支付,其他生活消耗品,则采用实物供应的方式,各寺院战俘收容所,配置卫兵担任警戒与保安任务,并配置医疗官负责战俘的医疗与健康管理,清国战俘允许与国内家人通信,但内容需经过检查。

根据统计,战争期间,清军战俘一共1790人,其中战伤以及病患326人,重症治愈者231人,被俘后不治死亡者55人。

日本本地战俘营,有东京,佐仓,高崎,名古屋,大阪,姬路等所,日军规定,清军战俘是否愿意剃发断辫,由其自由决定,取暖之柴炭暖炉火盆等,按照日本陆军标准供给,战俘营室内外清洁扫除,衣物洗涤由战俘自行进行。日本居民可以向俘虏赠送内衣裤,文具,拖鞋等日常用品。战俘进入战俘营之前,需进行体检,消毒与灭蚤工作,由陆军医务局派遣医官与护士执行。

关于清军战俘在战俘营中的待遇和花费,存世亦有不少文件,譬如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列举,东京浅草本愿寺所存档案“12月28日清国俘虏179名抵达,俘虏患者的医疗问题由本愿寺附近的日本陆军军医负责,或嘱托民间医师诊所进行,医疗标准,每月嘱托金为10日圆,药剂费实费支付”,又有俘虏将校死亡埋藏公文一件“日下清国俘虏一名,为将校相当职位者,病重逝世,指令以陆军准士官标准安葬,费用日圆20元支付。”

1895年8月战争结束后,日本派遣运输船“丰桥丸”两次把在押战俘运往中国,于天津,盛京进行战俘移交。

根据日军档案《清国俘虏还送途中概况》:1895年8月10日下午12点50分,清国战俘登船,驶出横滨港,乘船俘虏总数976人,航行中风平浪静,天气良好,8天航行中没有疫情新患发生。由于时值夏末,舱内气温较高,战俘被允许自由到上层加班露天处换气,出发前,船舱均进行严格消毒。

8天行程中,食物提供采用陆军标准定量,主食为每人精米六合,副食提供猪肉罐头,杂鱼茄子,牛蒡大酱汤,腌制南瓜萝卜咸菜等,每日供应茶水两次。9日内,战俘在船上共入浴三次,2次冷水浴,1次热水浴。


用户69792950182


甲午战争最终以清政府付出约25,000人性命的代价,被俘虏1790人结束。尽管开战前清军由90余万人,日军仅仅20多万,但是双方在悬殊的实力差距面前,还是不得不承认固有的主观差距。

本来这是一场把被西方列强都看成是日本自讨苦吃的军事行动,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西方列强大跌眼镜,但与此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此时清政府存在的严重弊端。

总体而言,当时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不出意外,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第一种,被日本人表面上礼遇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并不一定说战俘就一定要接受非人的待遇,当时的日军为了维护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形象,对于当时的清军俘虏刚开始还是比较礼遇优待的。

据说当时的清军战俘营,刚开始就仿佛标间一般,里面不仅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十分贴合人道主义精神,但其实看似美好的假象背后,实际上也是日本人为了作秀给西方媒体看。

  • 第二种,日军本性显露后的侮辱

刚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西方列强都基本上在注意着日本的行动,而且刚开始的战俘极具利用价值,就是为了让日军能够获取更大额度的赔偿款,等到日军索取足够的赔偿之后,只要合同已签订。

那么清军俘虏再待着就是对日本资源的一种浪费了,所以刚开始舒适的战俘营,也已经给改换到了狭窄逼仄的地方,别说保证正常的三餐供应,能够吃到发霉的饭菜都算是一种幸福。

尽管没有后期731部队拿来做人体实验那般残忍,但对于清军俘虏人格上的侮辱还是有的,动不动游街示众,而在当时并没有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

  • 第三种,幸存回国后的生不如死

刚开始的战俘1000多人,后来送到日本回国时仅有900余人,其中损失的人数,其悲惨命运可想而知,极有可能是受不了日军折磨的屈辱。

当然也不排除例外,毕竟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也不容易,即使生了病,也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只能够任凭自己扛着。

即使能够撑过日军那一关,回国后面临的屈辱更是不容易被磨去,有幸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但却是以曾经战俘的名义,随后凄惨的生活可想而知。

  • 第四种,留在日本客死他乡

当然也有不愿意回国留在日本的,但对于这种说法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毕竟当时清军的相貌特征太过于明显,留在日本相信也不会有太好的待遇,除非是能够剃发易容 。

尽管当时日本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战俘对待条例,但是其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日军手中,何况当时要想成功在日本生存下来,需要面临的生存考验也不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何况语言不通,也是更容易引起日本居民怀疑的,最有可能就是被日军折磨致死,谎称留在日本。

战争是残酷的,战败对于战俘更是屈辱的,其实当时被日本押解回去的1000多名俘虏,也是经过一一番血腥的屠杀之后,留下的幸存者。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我国境内被日军枪杀虐待的也有上千人之多,这一场甲午战争结束之后,丧失的不仅仅是清政府的底气,而且进一步放宽了所能容忍的底线。但同样在西方列强眼中看来,这又是一种机会。


大国布衣


甲午战争主要分为陆战和海战,而清军全部战败。在陆地上,清军一路败退,从平壤退回国内,日军则一直推进到山海关;在海战中,也是日军率先发起挑衅,并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清军北洋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在威海卫之战中全歼北洋水师残余。

据资料记载,整个甲午一战中清军伤亡官兵大约为2.4万名,被俘数千人,一说1790人,一说为988名。不过,具体数字上至今仍有争议。而日军的伤亡不过万余人,被俘人数11人,双方悬殊比较大。那么,那些被俘的清军俘虏最后的命运如何呢?

在战争初期,日本军方抱着耀武扬威的心态,大肆抓捕清军的俘虏回日本关押,以备将来谈判的筹码,把他们关在东京、大阪等地的寺院或者监狱中。为了炫耀战绩,日军还逼着大批清军战俘上街游行,达到其所谓的“宣扬国威”的目的。


1894年7月25日,清军“操江号”、“高升号”两艘船在回国途中遭到日军袭击。“高升号”被击沉,“操江号”被俘虏,舰上的管带王永发与72名官兵被俘,并被押送回日本关押。

在陆战中,日军也抓获了大量的清军俘虏。其中一些因为患重病而死在日本,极少一部分因为企图逃脱被杀害。监狱关满了,就安置在各地的寺院里。一些俘虏想要逃跑,便被就地斩杀。

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抓的清军战俘越来越多,日本当局再也没有兴趣将他们押送回日本了。在战争后期,日军直接把清军俘虏就地关押,比如辽宁海城监狱。

1895年,清政府向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赔款白银2亿两。根据双方的约定,日本答应尽快释放俘虏。那些被日军关押的清军战俘,这才陆陆续续回到国内。

不过,国内迎接他们的则是各种冷眼和责骂声。由于《马关条约》赔款巨多,窝火的清政府和慈禧太后只好把这些战俘当成发泄的对象,不仅惩治了一批战俘,还把其他战俘就地解散,晚上完全遣送回原籍,不仅没有给一分钱的安置费,还断了他们的饭碗。这些战俘回到家乡后,大多数都靠务农终老,也有人落草为寇,下场凄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