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看过金庸小说《碧血剑》的人都知道金庸对袁崇焕的推崇,在历史上,袁崇焕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崇祯年间,袁崇焕是以“通敌叛国”的大罪惨遭凌迟。不过,后来袁崇焕被翻案,于是形象发生了一大反转,又成了民族英雄。这里对袁崇焕被杀的真相不做探讨,只对袁崇焕战功进行评论。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袁崇焕曾挫败努尔哈赤,在崇祯面前请命“五年平辽”,担任大明的蓟辽督师,还被赐尚方宝剑,所收到的恩宠当时无出其右。既然崇祯这么高看袁崇焕,那自然是因为袁崇焕除了口才以外,确实有战绩作为佐证。那么,袁崇焕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呢?

提到袁崇焕,首先就得说一说宁远大捷。在这一战,袁崇焕挫败了努尔哈赤的进攻。这一战结果简单,但过程却很曲折。后金在与明朝的作战中,逐渐处于攻势,明朝辽东局面危急。在孙承宗的领导下,明朝大力修建关外,修下了多个坚城堡垒,作为抗后金的阵地。而袁崇焕则在明朝军士人心惶惶的局面下,坚守宁远城,直面努尔哈赤的铁骑。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这一战,努尔哈赤势在必得,带好了充足的攻城器械。然而袁崇焕采用了坚壁清野,死战的策略。用上了先进的西洋大炮,炮轰努尔哈赤。由于明军众志成城,尽管以少敌众,仍然重创后金军队。这一战明军首次击败后金,极大地鼓舞了明朝的士气。不过,虽然是胜仗,但其实含金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首先,袁崇焕是死守城池,依托防御阵地和大炮才对后金军队造成了伤害。后金军队攻不下宁远城,也能安然撤退,来去自如。而且在回去的路上,偷袭明朝军事基地,毁坏明朝关外重要的后勤基地。对于此,明朝军队尽管在宁远大战取得了胜利,却毫无办法。因此,袁崇焕宁远大捷更多的是对于明军士气和国威的提升,真正的战绩其实并不算出彩。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后来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方案,也多是修建城堡,布设大炮,也算是对宁远大捷的经验延续。可是后金在皇太极的统帅下,很快就吸取了败仗的教训,不再花大力气攻城,而是学会围点打援,甚至于绕过阵地,直捣京师。袁崇焕的这一策略,可以说已经破产。

在皇太极突袭京师以后,袁崇焕不敢进攻皇太极老巢,只能被动追击。在广渠门,虽然勉强打退了后金,但依然无力影响后金的进退。这一战即便算袁崇焕以少敌多打赢了,战绩依然不算光彩。因为在战略上受制于人,战术上也没有克敌制胜的方法。后金最后的撤退,也是迫于明朝京师周边来援的强大兵力,而非不敌袁崇焕。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我们不可否认袁崇焕在抵抗后金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确实是取得了一些胜利,这些胜利对于屡战屡败的明朝军队来说,确实属于可喜可贺。但也当冷静的认识到,这些胜仗,对于后金来说,实属不痛不痒。这些战役的胜利根本也无力阻挡后金的步伐,明朝军队真要和后金野战也是一触即溃。

袁崇焕的战功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是否言过其实?现实很残酷

袁崇焕的战绩虽然看着还行,但其实含金量真的有限,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然,在明末乱局中,袁崇焕已经属于当时的佼佼者,在那种敌我悬殊的配置下,能够打出那样的战绩,也值得高度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