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學者說透了“奶茶消費”的某些問題

明知道多糖增肥,不利於健康,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奶茶控”?

諾獎學者說透了“奶茶消費”的某些問題


瞥過去的那一眼,是哪些東西打動了消費者並轉化為購買行為?對於理性消費者,他們更看重什麼?這中間的某些問題,2017年經濟學諾獎得主理查德·塞勒都說透了。

很多消費者去買奶茶前,會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能再喝了,要剋制……然而,總有一部分人受不了誘惑,買了一杯又一杯。

每次購買之後,他們總是後悔不迭,想著下次一定要剋制剋制再剋制……

諾獎學者說透了“奶茶消費”的某些問題


然後呢?當然,奶茶黨的託辭和藉口永遠在下次,周而往復,循環不已。

為什麼會如此?理查德·塞勒的回答是,人的偏好是動態不一致的,在任一時刻,都會給眼前的利益給予更高的權重,而對未來評價較低。

這就是衝動消費:

購買之前,奶茶店的店招、堂食環境、喊麥、營銷話術,以及飲品的顏值,乃至奶茶杯的外形都會讓消費者產生新鮮感而頭腦一熱,既然發生購買。

但理查德•塞勒認為 這種新鮮感帶來的效用是短暫的,這些效用在未來消失得快。

諾獎學者說透了“奶茶消費”的某些問題


當然,世間除了“衝動消費者”,還有大量的“聰明消費者”,這部分人就是所謂的“理性消費者”。

他們知道自己一旦打開就受不住誘惑,所以總是能夠從源頭上預防自己多買多吃,總是通過均衡式的消費策略,既獲得新鮮感,又避免了新鮮感退去後的後悔。

理查德•塞勒認為,對於“理性消費者”,合適的促銷策略和科學的會員機制,會打動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