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赵国风采


人类在进步,语言习惯在变化,诗词文化也在变化。试想今天,生活中谁还在用文言文和别人交流呢?😀传统格律诗词需要传承,新体诗词也允许出新。愿意在哪条诗路上行走,无可厚非。爱诗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来选择诗体形式,是难得的自由!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写现代新体诗歌,是一种好现象,是诗词文化繁荣的象征。或许在一些名家看来,普通诗词作者的笔触依然显得很稚嫩,但是她(他)们只要一直在努力就很可贵!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会写诗,都会把每一诗写得妙笔生花,都有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包容和自律是广大诗词爱好者最好的心态!不管是哪种体裁的诗歌,都要拒绝庸俗、媚态、色情和不堪,要有诗歌起码的样子!诗歌不要去做盲目的追捧,否则你就是个傻瓜,成为那个红人的道具!独立特行的意境,是诗歌的特征!懂你!是读诗最好的境界!高雅的诗歌,一直被高雅的人折磨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呵呵,来首古诗乐一乐!😀😀



现代诗歌雪中情


@诗歌(词)也要与时俱进✔

写诗如放屁,

爱怎么放就怎么放,

只要自己感觉舒服、顺畅就行,

是否格律自己看着办。

那些放屁也要别人脱裤子(讲格律)的“尸”人 ,

我大多不喜欢。

放屁有人听的诗

就是好诗。。。

底下还有啦啦队的

就是绝唱。。。

注:

时代已变,发音不同,词性有改,格律难用。。。醒醒吧。。。

从帲体、五言、七绝、长短句,到自由诗就是例证。。。

该“屁”如春雷,气了风云,醒了小草,乐了歪嘴荷花。。。[我想静静]



山樱美黛子


不懂诗歌格律不要写诗,你同意这观点吗?

在头条我以娱乐为主,不懂格律但喜欢写,多写才能进步,边写边学没错。

文体本身无高底,别让公式化自缚手脚

捕捉刹那间灵感,是遇见美丽,是情感激烈碰撞出意境……。

破题意境绝笔何为律,赋在兴起自娱随意呤。 诗以端正为宜言志, 诗以秀丽清瘦言雅。 诗以魂深意境言情。 诗以仄平格律言韵。 诗在意境为先,格律为次。

别以公式自缚手脚。破世俗,有人欣赏有人喜欢就好,便是精品,瑕不俺瑜。


o风一样的男人


不同意,谁不是在学习、交流中才懂的,在这平台里,真正懂的有几个(我也不懂),如果都不写,这平台也不存在了。


静147739267


不同意,诗歌格律就是把人的诗情画意,定格在某一框架内,我认为它约束了人的自由,破坏了激情,使得自由奔放的激情受到打压,而为谋字去推敲,把美好感人的诗情画意的构思打乱,体现了八股的味道!而那种自由发挥,不去追求格律,把人的感悟情境用诗的词语表达出来;只要自己高兴,能感动他人,为什么硬要追求格律呢?

但也不反对那些能够就轻驾熟,对格律有研究的人来说,格律能增加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到象唱歌那样顿挫有力,享受规律性的好的美的诗句。











東山草堂珍玩


不知道歌德、普希金、泰戈尔懂格律不,一些自恃格律为尊的人憋出来的“国风”超越了诗坛泰斗吗?屈原也不知四平八稳的格律,而著的《离骚》同《诗经》《乐府诗》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国风。现在一些人胡诌两句格律诗,就给自己脸上贴上富贵的标签,以示与众不同。其实说白了格律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用作限制普通市井晋升仕途的工具,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发挥。现在一些抱残守缺的人经常以格律沾沾自喜,所作的诗空洞无物,不知所云,无人看还自我感觉良好,真不明白他们何来的底气喷人。


陌上湘雅


不懂格律就不要写诗了!!!请问提问者:你家祖祖辈辈都是厨师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祖祖辈辈还需要吃饭不?写诗词者都是爱好诗词的人。有的是专业,有的是业余,有自娱自乐的,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爱好,你自认为写的好的人,可以微不足道的偶尔给点个小赞。如果你感觉写的不好的人,也可以给予指出!但未必要以藐视的心态来打击别人。


乘风破浪60244


这个观点至少我不敢苟同。我是文学爱好者,不懂格律,但是喜欢读诗写诗。一直相信这句话,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条件接受格律诗的教育,另外文学是讲究天分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随便便写点东西没什么不好的,读者的文化层次和需求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正面的,读来都有益。如果遵照不懂就不要写诗的观点,那么星光大道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明星,因为很多都没学过声乐。(个人看法)。



浅文絮语


春花秋月何时了,若论诗词数今朝。

古人不识此时月,平平仄仄写离骚。

现代散文诗更美,短短长长意境高。

依蒙无心惹人笑,天山有雨自降妖。








依蒙小诗


不懂诗歌格律,就不要写诗。

同理:

不懂音符曲谱,就不能唱歌;

不懂楷书,就不要写字;

那,不懂营养搭配,就别吃饭……

这是什么逻辑啊!

1

我的家乡,有一种叫“夜歌”的,就是死了人后,大家一起坐夜陪伴,当地人在灵堂上唱的一种歌。这是一种即兴歌,题材很广,一般有四五个人,互相斗歌,很有听头,而唱这种歌的人并没有什么文化,更不懂什么诗词格律、曲谱音符,只要你胆大,见识广,莫出常识性错误就行。

还有一种叫“山歌”,类似如陕北“信天游”,也是些凡夫俗子们唱的,他们好象也不懂什么格律。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靠的也是急智。

哦,不知刘三姐懂声谱么,她唱山歌可出名了。

2

中国的诗歌,如《诗经》、《楚辞》、《乐府》好象都不是格律诗,也就是不合格律,但他们竟流传至今,没人批判,真是怪事!!!

哦,是的!格律成型于盛唐,以前的叫古体诗,盛唐之后合格律才叫近体诗,或格律诗。

但就是盛唐的诗圣李白,也没有局限于格律诗,他的《子夜吴歌》、《行路难》、《将进酒》都不是格律诗,却也令人津津乐道,无人指责。


其后,宋朝竟舍弃格律诗,大兴长短句;再之后是元曲,是新诗……都没将格律诗奉为金科玉律,现在竟有人说不懂格律就不要写诗,岂不怪哉!

3

格律对于诗歌,亦如旗袍与衣服的关系,律诗只是诗歌中的一种。不能说不懂旗就不能做衣服。

国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头条的兴起,人人都可参与,个个都可写作,又岂能因他不懂格律而禁止写呢!

老话说“人非生而知之”,你就不允许他在写作中学习、提高?再说,写不出格律诗,写首打油诗也是一种乐趣,只要他愿意,又为何不能笑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