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明太祖朱元璋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历经多次兴盛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慢慢的走向没落。明清时期日益僵化的封建体制,以及勃勃兴起的新经济影响在不断冲击着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身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不可能察觉不到时代变化给统治带了的严重危机,封建统治者们不仅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还恐惧来着海外的影响。明朝时期就曾经下达过“海禁令”以及禁止私自出境的命令,企图隔绝与海洋的联系。

明代海禁政策内容分析

1、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及强化

明朝的海禁政策出台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因为当时明朝初定,百废待兴。而且外有强敌环绕,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严格的“海禁政策”。据《明太祖实录》一书当中明确记载朱元璋的举措称:“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反映出的就是明朝时期对于中外特别是民间对外交流的严格限制,同时海禁政策也成为明代“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说明朝初年的海禁政策有抵御敌对势力的原因在其中,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朝的政权已经空前稳定之后,明朝的海禁政策不仅仅没有弱化,甚至还有日益强化的趋势

据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当中记载海禁政策实行后沿海百姓的生活状况称:“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沿海百姓的疾苦,也就从侧面反映出明朝海禁政策有着日益强化的趋势,在这样的的背景环境下,以海为生的百姓才会苦不堪言。因此可知“海禁政策”的强化。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外患:抵御倭寇

2、严禁私自出外境政策

首先,明代严格私自出外境的主要对象是陆上的外境,与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遥相呼应。与此同时,明朝前中期实行“私自出外境”的法律还是相对频繁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明朝开国之初不仅仅国内百废待兴,而且北元势力、南诏等政权对于新生的大明王朝虎视眈眈。而且当时的北元势力虽然被明军驱逐到大漠深处,但是凭借黄金家族的号召力,对于明朝的威胁极大。因此在此背景下出台“严格禁止私自出外境”的法律。

明朝严格私自出外境的法律的实行,主要内容是限制民间私自与北元等敌对大明王朝的势力进行私下贸易,以免危害大明王朝的新生统治政权。

据《大明律》当心明确记载此法律称:“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

严格禁止一些军用物资的出口,反映出的就是明王朝对于一些敌对势力的防范压制。因此同时也可以得知明朝“严格私自出外境”的法律的主要内容就是禁止私自出口物资特别是军用紧缺物资的出口。

明朝严格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分析

1、新生的大明王朝,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

众所周知,元末乱世当中脱颖而出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当时的国内早已是百废待兴,满目疮痍。据《明史》当中记载建国之初明朝的困境称:“徇取河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明朝内陆河道

在国内物资紧缺的特殊时期,自然而然的要严格的限制这些物资的出口。除此之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原本说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朱元璋可谓是打败无数对手之后才得以建立明朝。但是明朝建立之后,一些其他农民起义军的残余势力依旧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对明朝政权虎视眈眈。

以明朝初年的方国珍势力为例,割据浙东自成体系。据《明史》当中明确记载称:“一意招抚。”反映出的就是这些残余割据势力对于新生明王朝的威胁。像方国珍这样的残余农民起义军势力数不胜数,盘踞海外。除此之外,明朝初年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海上,还来自于草原上的残元势力等等。在内忧外患的背景喜下,出于维护巩固统治稳定的考虑下,出台了“私自出外境以及违禁下海”的法律,来减少对明朝的冲击。

2、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正政策以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自从商鞅变法以来都一直严格的贯彻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当中有所放松。但是重农抑商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政策之一。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与海外的联系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发展。据《宋史》当中记载称:“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援用于各市舶司。”市舶司的设立就从侧面反映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兴起。而这与重农抑商正常是背道而驰的存在。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贸易商船

除此之外,明朝实行“私自出外境及违禁出海”条例原因还至于当时封建经济的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相对脆弱,稍有天灾人祸就会家破人亡。如果明朝放任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势必会带动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就以维护封建王朝小农经济稳定的角度而已,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存在。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根基所在,因此处于维护巩固封建王朝帝王的统治需要而出台这一条例。

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进入衰弱期,失去开放包容的精神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盛极必衰,我国古代历经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也不例外。在明清时期,随着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日益走向没落。据《明史》当中记载锦衣卫的设立称:“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

明朝的统治需要依靠特务机关来维持,反映出的就是日益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统治者自然而然的会失去开放包容的精神,走向故步自封的地步。因此,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没落成为“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实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繁盛的港口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条例的影响

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巩固封建王朝统治

明朝实行的“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本来就有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巩固明朝统治的意味在其中。而历史的事实也证明这一个方法的确有效。据《明太祖实录》当中明确记载称:“及再调取福建,姑息太过,方散陈友定山寨余党,致八郡复叛,重劳师旅。”该条例的出台以及实行,对于遏制东南沿海的元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严重的倭寇现象,也仅仅是威胁东南沿海地区而已,没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动乱。就可以反映出该条例的积极作用在其中。

2、使大明帝国走向故步自封的深渊,不利于民族的发展

总体而言,明朝初年实行的“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在当时说有利,但是却成为后世地位故步自封的借口。众所周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慢慢的向海洋进军,向大海索取人类新的生存环境。落后就要挨打,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明王朝在故步自封当中日益衰弱,僵化。例如明朝时期的文字狱盛行,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无所不知,就可以反映出明王朝故步自封的现象。

如果是明朝的灭亡是一家一姓的兴衰,那么明朝实行的“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深重的苦难,其中以海禁政策最为明显。明朝的海禁政策不仅仅将明王朝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除此之外,还将整个中华民族推行落后的深渊当中。据《明史》当中记载称:“凡金银铜铁男女,并不许私贩入蕃。”因此,明朝的“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存在。

明代海禁:不仅畏惧国内“新力量”的冲击,而且恐惧海外的威胁

外商贸易

总结

明王朝的“私自出境及违禁下海条例”对于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而已是有一定的好处,然而,明王朝固守成规,不思进取。一味的将明王朝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葬送的不仅仅是明王朝的前途,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虽然有改条例受限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与环境,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民族而言都是深远的。值得引起今天我们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