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欲戰勝病毒,必瞭解病毒。

病毒作為微觀世界的生命體,透視其病之源、毒之理,破解其進化和傳播機制,必須以科學技術為支撐。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圖為病毒圖片 軍事醫學研究院供圖

它們很古老——

出現於生命起源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

它們很微小——

最大的病毒也只有一根頭髮直徑的萬分之一。

它們很簡單——

基本都是“遺傳物質(DNA或RNA)+蛋白衣殼”模式。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圖為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軍隊醫學專家組人員正在進行樣本處理 軍事醫學研究院供圖

它們很“脆弱”——

不能獨立生存,需要找到理想的宿主來完成繁衍進化,一旦離開宿主,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它們數量龐大——

全球僅水域中就蘊含超過10的30次方的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如果將它們一字排開,總長度竟達2億光年。

它們無處不在——

地球上凡有生命的地方皆有病毒的身影。

從海洋到陸地,從植物到動物、從細菌到真菌……甚至在人類基因組中,都包含有病毒基因組序列。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迄今都還是待解之謎。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圖為武漢抗疫一線的研究人員處理待解樣本 軍事醫學研究院供圖

慶幸的是,絕大多數病毒對人類不構成危害。

迄今為止只發現有14種烈性病毒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如天花、流感、肝炎、艾滋、SARS、埃博拉等。

通常情況下,病毒只在特定種類宿主增殖和傳播,難以從一個宿主向另一個宿主“遷居”。

當某些病毒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能夠成功跨越宿主種間屏障,在新宿主中增殖和持續傳播,引起新宿主發病和死亡,進而可能引發疫情。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薦讀‖病毒的“前世今生”


圖為武漢抗疫一線科研人員正接收樣本 軍事醫學研究院供圖

檢視當下疫情,新發突發傳染病始終牽動全球神經。

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是人類防控疫病的防禦之策,從生態文明建設著手,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相處才是治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