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軍,為何一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

半城煙沙斷橋雪


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個奇怪的現象,黨衛隊情報和行政機構監控著國防軍的思想和行為,國防軍同時又在戰場上指揮著武裝黨衛隊的野戰部隊。只有對納粹黨和國防軍的關係比較清楚,才能理解這個狀態的深刻內因,因為國防軍和黨衛隊所屬的武裝黨衛隊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部隊。



(黨衛軍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

德國國防軍是具有普魯士軍事和榮譽傳統的國家正規軍隊,黨衛軍(特指武裝黨衛隊)則是納粹黨的自建武裝,他們能夠合法的擁有武器和走上戰場,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納粹黨魁希特勒成為了德國元首,否則的話,黨衛軍就是一支非法武裝。

我們通常所稱謂的黨衛軍準確名詞應該叫“黨衛隊”,是成立於1929年的納粹黨私有準軍事組織,初期成員都是從衝鋒隊中挑選出來的,黨衛隊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它的理念為“忠誠是我的榮譽”。忠誠於誰呢?希特勒個人,這就與衝鋒隊有了本質上的不同,自然得到希特勒的鼎力支持。

(黨衛軍士兵)

由於黨衛隊逐漸成立了用於作戰的武裝部隊,所以在後期分別稱為“下屬黨衛隊”(普通黨衛隊),負責第三帝國的情報和治安(保安總局、集中營等等);以及在戰場上與國防軍“並肩作戰”的武裝黨衛隊,或稱武裝黨衛軍。

到1933年希特勒成為合法的德國總理時,德國境內有四種可以持槍的人群:國防軍、警察、衝鋒隊和黨衛隊,此時的黨衛隊實力仍很弱小,大約有50000多人(衝鋒隊250萬人)。但是要注意,拿槍未必就是部隊,實際上這四種力量的政治劃分如下:德國國防軍是唯一的武裝部隊,由傳統的普魯士軍官團所掌握,當時還不太鳥希特勒。



(普通黨衛隊和武裝黨衛隊的兩個頭目)

警察則是國家機器的治安力量,為了給衝鋒隊一個合法的地位,已經掌握警察系統的戈林宣佈衝鋒隊為“輔助警察”,那就是像現在的輔警和協警一樣。而黨衛隊作為從屬衝鋒隊的單位也是這個性質,無論是警察、衝鋒隊還是黨衛隊當時都只能擁有輕型武器,因為他們都不是“軍隊”,這條紅線不能觸碰。

這一時期,德國陸軍雖然只有10萬人,但在興登堡總統的支持下,仍然是德國最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衝鋒隊參謀長羅姆就是試圖把衝鋒隊搖身一變成為德國“第二軍隊”,遭到了陸軍的強烈不滿和警惕,在老總統和陸軍的壓力下,希特勒不得不清洗了衝鋒隊,從此這個納粹黨的準軍事武裝一蹶不振。

(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

在清洗衝鋒隊的過程中黨衛隊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吸收了大批衝鋒隊精幹成員,勢力開始坐大。1934年8月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成為德國最高統治者“元首”,陸軍也不得不宣誓效忠,在這種政治環境下,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建立一支只忠誠於希特勒、由他來掌握、與陸軍分庭抗禮的納粹黨屬軍隊的野心開始顯露出來。

1933年3月17日,希特勒親自下令成立柏林大本營警衛隊(領袖警衛旗隊前身),這是第一支武裝黨衛軍部隊的雛型,雖然只有120人,但它標誌著黨衛隊武裝化的開始。不過希特勒也必須顧忌陸軍的感受,第三帝國的軍事擴張畢竟還要依靠陸軍,所以武裝黨衛隊的規模發展是與希特勒對陸軍的掌控程度直接關聯和成正比的。



(武裝黨衛隊創始人迪特里希)

1933年底武裝黨衛隊不過800人,次年約有3000人,到1939年波蘭戰役時達到18000人,相比於擴軍後的幾百萬國防軍來說實在不算什麼。因此這一時期希姆萊是小心翼翼擴軍,而國防軍(不單是陸軍了)則是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 武裝黨衛隊發展到六個師10萬人,規模已經可觀了。

雖然兵力只佔國防軍的幾十分之一,但終於引起了普魯士軍官團的警惕,對於這支日漸龐大的軍隊開始打壓和限制,他們主要通過國防軍掌握的軍需供應、徵召兵員等系統,在一段時間裡比較成功地遏止了黨衛軍的發展。



從此以後,希姆萊和國防軍之間開始鬥智鬥勇壯大自己的軍隊,而希特勒採取了近乎騎牆的政策,他既支持希姆萊建立一支完全效忠於自己的軍隊,又不想過分觸怒他的將軍們,戰爭總歸還是主要由幾百萬國防軍在支撐。但國防軍也不可能徹底“消滅”黨衛軍,因為它的後臺老闆又是國防軍最高統帥。

博弈的結果,希姆萊失去了武裝黨衛軍的作戰指揮權,他們必須配屬給國防軍遂行戰鬥任務,接受最高統帥部和各高級戰地司令部的指揮。但國防軍亦不能干涉武裝黨衛軍的人事、獎懲、經費和內部事務,於是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才出現瞭如開篇所述的現象,也正是因為國防軍兵役委員會不停卡著黨衛軍的脖子,希姆萊才開始徵召外籍志願兵,儘管希特勒對此並不感冒。



(普通黨衛隊的高級官員)

武裝黨衛軍進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是在1944年以後,一方面是戰況不佳國防軍士氣低靡,一方面是國防軍將領的反希特勒活動和暗殺,讓希特勒對國防軍的不信任達到高峰,在他的親自幹預下,武裝黨衛軍第一次有了“集團軍”的編制,迅速擴充到兩個集團軍共18個軍的番號,總兵力突破90餘萬人。

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中,黨衛隊被宣佈為犯罪組織,既包括普通黨衛隊,當然也包括武裝黨衛隊,而我們通常所指的“黨衛軍”,實際是黨衛隊所有武裝人員的統稱。

(衝鋒隊和黨衛隊的軍裝同框)


度度狼gg


在一本反映二戰的小說《鷹從天降》裡,英國牧師叱罵德國士兵,說他們是卑鄙的納粹。德國傘兵中校施泰納回答說,我們是德國國防軍,不是黨衛軍,你以為所有的德國人都是在希姆萊手下服役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隊分為國防軍和黨衛軍。這兩支軍隊分別是兩個系統,一個屬於陸軍,一個屬於納粹黨。但是,既然是一個國家的軍隊,為什麼要分成兩個系統呢?

這是因為在納粹黨奪取權力的時候,它就擁有了一支多達二百萬人的準軍事化武裝----衝鋒隊。這些身穿褐色襯衫,腳踏皮靴的暴徒,是納粹黨的重要支柱。他的首領羅姆也是野心勃勃的人,對權力有無限的渴望。

在希特勒登上總理寶座的時候,為了獲得軍方的支持,他答應瞭解散衝鋒隊的要求。為了這個目的,他動用了他自己能夠直接指揮的納粹黨的特別行動隊,黨衛隊。在黨衛隊的迅速處置下,羅姆和他的黨羽被處決,衝鋒隊被解散。

衝鋒隊被解散了,德國軍官團認為,這除去了納粹運動對他們的傳統特權和權力的威脅。但是,他們錯了。因為除去了衝鋒隊,又來了黨衛隊。不久,黨衛隊因為執行處決有功,脫離衝鋒隊而獨立,由希姆萊擔任全國領抽,只聽命於希特勒一人。沒有多久,這支紀律嚴明得多的忠實部隊的力量就大大超過了當初衝鋒隊的力量。

希姆萊偷偷摸摸的招募人員,來擴大黨衛隊的實力。但是,與國防軍相比,這支部隊缺乏必要的裝備和訓練。同時,德國陸軍也對這支超出自己控制的第二武裝抱有戒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希特勒允許了黨衛軍建立自己的戰鬥隊,因為他認為黨的軍事精英應該在戰爭中付出血的代價,這樣,在戰後他們就將得到廣泛的尊敬。

這個觀點被一些黨衛軍內的高級官員所接受,例如黨衛軍全國副總指揮埃利希·馮・巴赫・澤勒維斯基就曾對此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非常重要,“黨衛軍中大多數的高層領導幹部應該在這場生死鬥爭中流血犧牲”。

這些思想,成為黨衛軍建立的理論依據。1938年8月17日,希特勒簽署的一項命令明確指出了黨衛軍戰時的職責以及軍事地位。該命令指出,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包括----除了豪塞爾的三個團外----警衛旗隊、容克學校以及艾克的骷髏隊,還包括骷髏旗隊的預備隊。

這就不太引人注意地指出了,骷髏隊的後備人員將為武裝黨衛軍各作戰單位提供後備力量。這項命令在當時確實並未引起太大的注意,但卻讓希姆萊一改戰前偷偷摸摸用盡手段擴大黨衛軍部隊的做法,他現在可以積極地為各個預備旗隊招兵買馬了,對黨衛軍預備隊的人員限制放開後,現在的黨衛軍想招募多少人就招募多少人。

希特勒明確地指出,武裝黨衛軍將在陸軍的指揮下參加戰爭,這就給予了武裝黨衛軍合法的軍事地位。這一安排被陸軍在1938年9月17日欣然接受了。

該規定還指出,“黨衛軍軍事組織的成員……根據他們的加入時間,與國防軍士兵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這樣,這項法令就徹底解決了黨衛軍的合法性問題,它成為一支和德國國防軍一樣的國家武裝力量。

黨衛軍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四處擴充人員,並且和陸軍合作,派軍官去進修學習,提高自身的戰鬥力。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黨衛軍表現出色。在東線,黨衛軍尤其起到了救火隊的作用,在許多戰役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比如在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三個黨衛軍裝甲師就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得德國獲得了勝利。

在戰爭後期,尤其是發生了狼穴的爆炸暗殺行動後,希特勒對德國國防軍失去了信任。他越來越依賴自己的黨衛軍。希姆萊趁機將黨衛軍擴張到三十八個師之多。在很多地方,黨衛軍成為了作戰的主力。黨衛軍為了希特勒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直到納粹德國滅亡。

與德國國防軍不同,德國國防軍認為自己是國家的正規武裝,他們遵循自己的傳統。他們認為自己的義務就是為了國家而戰鬥。因此,在戰爭中,雖然國防軍也犯下了很多戰爭罪行,但一般都能夠遵守國際法。比如,隆美爾在北非就拒絕執行處決猶太人俘虜的命令。

但是,黨衛軍則不同。他們的忠誠是向著希特勒的。他們唯希特勒之命是從。在戰爭中,他們對所謂的戰爭法則嗤之以鼻,毫不在乎的踐踏國際公約。他們不但執行作戰任務,還擔負佔領區的治安任務。

他們在戰爭中濫殺無辜,處決戰俘。並在佔領區進行大規模的滅絕猶太人,犯下了累累的罪行。因此,黨衛軍的名聲十分惡劣。甚至在盟軍,有著不給與黨衛軍俘虜軍人待遇的呼聲和做法。最終,黨衛軍隨著戰爭的失敗,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二戰時的德國武裝力量分為國防軍和黨衛軍。兩者在性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國防軍是德國名正言順的正規部隊,效忠於國家,服務於人民,不去崇拜某個人;而黨衛軍則是納粹黨的專屬武裝力量,是隻屬於這一個黨派的軍事力量,他們崇拜希特勒,可以說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裝力量。從這一點上說希特勒並不信任國防軍。

著重說一下黨衛軍:黨衛軍最開始就是黨衛隊,主要就是希特勒的護衛以及處理他的政敵之用,他們是有了納粹黨之後才成立的。在衝鋒隊長羅姆被解決後,黨衛隊得到長足發展,因為他們乾的竟是一些髒活(屠殺猶太人就是他們搞的),在這方面國防軍是瞧不上黨衛軍的,國防軍認為黨衛軍充其量就是一群打手。1935年希特勒擴軍後,黨衛隊被軍事化,有名的就是那三個裝甲師,其中黨衛軍第一裝甲師又被稱為希特勒師還參與了坦克大決戰。



這裡說一下,一開始我就說了希特勒不信任國防軍,所以假如你是國防軍,但是晉升速度很慢,這可以考慮加入納粹黨,成為他們一個系統的人,這樣你的晉升速度就很快了,但是你會被周圍的國防軍同僚排擠,瞧不起,因為國防軍成員是不屑於加入某個黨派的,他們根本就瞧不上黨衛軍。



在發生戰鬥的時候,黨衛軍是要被編入國防軍戰鬥序列的,雖然黨衛軍只聽從於納粹黨,但是在這種大事大非的時候還是會和國防軍合作。在戰事很順利的時候,國防軍是主力,當戰事陷入焦灼時,希特勒就不信任國防軍了,著重打造黨衛軍。所以在戰爭後期,黨衛軍的裝備武器還要比國防軍略微先進一些。

另外如果一個國防軍和一個黨衛軍被俘,他們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國防軍很可能被按照戰俘優待條例對待,而黨衛軍可能就呵呵了。幹壞事的往往都是黨衛軍


怎樣區分國防軍和黨衛軍:國防軍陸軍頭盔兩側的標誌分別是鷹徽和國旗三色徽,而黨衛軍則是雙閃電和萬字旗。


鐵血戰史192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也是漫長的故事。

德國國防軍來源於普魯士軍隊,有著幾百年的悠久傳統。

早在腓特烈大帝縱橫歐洲的時候,普魯士軍隊就是他的工具。

所謂德國國防軍就是德軍。

至少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前,這個說法沒有問題。

當年希特勒在一戰中加入的,也是德國國防軍。

在整個二戰中,德國國防軍也是德國的主要軍事力量。

國防軍的將軍們,基本都是傳統的容克貴族軍人。

他們對希特勒這個前下士多持不屑的態度,希特勒也不信任他們。

希特勒在自殺前,曾經接見過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們。

得知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單人擊毀了2輛蘇軍坦克,希特勒拍著他的肩膀,“孩子,真希望我的將軍們,也能有你的勇氣”!

二戰中,希特勒一度認為,自己是在同德國國防軍的將軍們作戰。

這些將軍們過於保守,他們的思維和英法蘇軍都差不多。

希特勒認為,德軍獲得輝煌勝利的戰役,基本都是強行命令將軍們改變戰略才獲得的。

因為以上原因,希特勒對國防軍並不很信任。

希特勒曾經向秘書說過心裡話:我真想學斯大林,把所有的高級軍官都殺光。

只是,希特勒可以說是草根政治家。

他想要統治德國,必須獲得德國各階層的支持,也包括容克軍人階層。

所以,希特勒是不可能徹底改變德國國防軍的。無論如果渲染希特勒是獨裁者,隻手遮天。

其實,希特勒對於德軍的干涉有限。

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都敢直接對希特勒出言不遜。

直到戰敗,國防軍內部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沒什麼改變。

然而,希特勒的改變,只能用於自己的軍隊,也就是黨衛軍。

黨衛軍來自於黨衛隊,本來只是衝鋒隊的一個下屬分支機構。

衝鋒隊是希特勒起家的準軍事組織,多是社會底層組建。

在希特勒上臺時,他和德國實力派達成協議,消滅仇視貴族和上流社會的衝鋒隊領袖們。

長刀之夜中,1934年6月槍決了羅姆和150多名衝鋒隊頭目,以希姆萊的黨衛隊取代。

黨衛隊只是衝鋒隊的分支,在1929年在希姆萊領導以後,就開始快速發展。

到1934年已經有5萬人規模。

需要說明的是,黨衛隊和黨衛軍是兩個概念。

黨衛軍也就是武裝黨衛隊,是黨衛隊下屬的軍事作戰部隊。

而黨衛隊一半以上的成員不是軍人,也不需要作戰,從事諸如行政、情報、警察、集中營管理等五花八門的工作。

大家看到死亡集中營的看守,基本都是黨衛隊,帶著骷髏的標誌。

黨衛軍則是作戰單位,開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在1939年波蘭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國防軍已經有400萬規模,黨衛軍也就幾萬人而已。

本來黨衛軍是要嚴格選擇的,必須是至少三代沒有外族通婚史的純正日耳曼人、身高和體重都要較高的要求、必須信仰納粹黨的主張等等。

到戰爭開始以後,德國兵員緊缺,黨衛軍就難以招兵買馬,大量徵召兩種人。

第一是有日耳曼血統的非德國人,第二是東歐斯拉夫人。

這兩種人都是黨衛軍中打醬油的,前者用於防禦次要戰場,後者乾脆是在本地維持治安,對付游擊隊。

但武裝黨衛軍是很可怕的。

他們只有50萬(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打醬油部隊),裝備也不明顯強於國防軍,但作戰意志很強悍,不怕犧牲,對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有狂熱的忠誠。

他們的座右銘,就是最出名的:我的榮譽是忠誠!

在隨後的一次次作戰中,盟軍都畏懼和黨衛軍交手。

這些人非常頑強,往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黨衛軍受到的教育讓他仇恨敵人,有過虐待甚至槍殺戰俘的情況。

然而,黨衛軍的士兵也不是禽獸,他們忠於自己的國家,愛護自己的家人。

只是,他們被極端民族思想洗腦,相當嚇人。

柏林被攻克後,一個月內追隨元首自殺的黨衛軍達63000餘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選擇繼續作戰的達70000餘人。

即便柏林戰役中,面對絕對優勢的蘇軍,大部分黨衛軍士兵在碎石瓦礫中戰鬥到最後一刻。

一個年僅18歲的黨衛軍士兵斷氣之前,是這麼說的:“告訴元首,我已經盡力;告訴父親,我愛他。”


薩沙


首先,國防軍和黨衛軍有明顯的性質上的區別。國防軍事隸屬於德國政府本身的,由國防參謀部指揮(馮.凱特爾將軍一派的)。黨衛軍是隸屬於納粹黨的。希特勒親自指揮。國防軍用於軍事戰略的,而黨衛軍是用來進行處理希特勒的政治犯的(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曾經參與過平定二次革命,剷除國德國共產黨,以及處理猶太人功不可沒。),並且可以用來當做憲兵,是德國的秘密警察機構。


其次就是黨衛軍的建設,是在納粹黨在1933年之前沒有奪權的時候就有了。最開始叫黨衛隊,隸屬於衝鋒隊。隊長是海因裡次.希姆萊。為了防止羅姆的勢力膨脹,格林提議下社的。並且平定了納粹黨內的二次革命(肅清衝鋒隊的問題)。後來成立了黨衛軍,並且日益膨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中國。

(希姆萊在黨衛軍上的集會)

後來,由於德國戰事吃緊,黨衛軍才開始參戰。其實一直都是國防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於擴張,黨衛軍的工作就是用來清除佔領區的政治犯人,以及佔領區的治安問題。


(德國閱兵式上的國防軍)

另外,其最先的組成也是不一樣的。國防軍是由正式的軍人組成的,然而,黨衛軍和羅姆的衝鋒隊也是一樣的。最開始都是一些街頭的地痞流氓以及退伍的軍人組成。

(一戰時的德國軍隊)


FengScharnhorst


二戰中黨衛軍的頭盔是雙閃電和萬字旗。國防軍陸軍頭盔是鷹徽和國旗三色徽,所以很好的分辨出國防軍和黨衛軍。

為什麼在二戰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的分出國防軍和黨衛軍呢!這兩支軍隊服務的對象不同,首先國防軍是服務於國家,而黨衛軍是納粹黨的私有部隊,這支部隊是服務於希特勒,所以兩支部隊服務不同。

希特勒是德國的老百姓選出來的首領,希特勒任期滿的時候,那麼就會換另外一個總統,但是希特勒不滿足這樣的一種現狀,於是就開始培養自己私人部隊,黨衛軍的前身是衝鋒隊,在希特勒上臺之後,應老百姓要求,解散了黨衛軍,希特勒換湯不換藥,把中鋒隊的人員改改頭換面變成了黨衛軍。

希特勒的黨衛軍有多麼強大,可能只有蘇聯才知道,希特勒收下的骷髏師,維京師,京國師是蘇聯的噩夢,特別是骷髏師,讓蘇聯損失慘重,也正是因為這三個師,讓現在很多的人都特別的敬仰。

隆美爾、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都是希特勒收下特別優秀賬將領,他們的戰略、戰術都特別的厲害,希特勒的成就之所以那麼高,和手下得力將領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些人一直聽從希特勒,因為在希特勒上臺之後,讓德國的失業率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把德國從經濟危機中拉出來,也同時對英法蘇國際再交進行抗衡,這些將領從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德國的未來和曙光,他們在希特勒的手下,可以發揮他們的軍事才能。


希特勒不僅僅是一個戰爭狂魔,但還是一個政治的觀摩,不滿足是作為一任的元首,建立自己的私人部隊是可以鞏固自己的政權,對希特勒有威脅的都剷除,想剷除危險因素,就需要一支自己的部隊。

希特勒雖然是一個戰爭狂魔,但是他也是非常的怕死的,所以他想用更多人去保護他,所以黨衛軍的出現,就是針對服務希特勒而已。

希特勒利用黨衛軍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比如刺殺、還有對猶太人下手,二戰時候猶太人在德國不僅僅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而且還發起了國難財,他們販賣軍火,猶太人就像今天中間商,喜歡用低價購買,然後高價拋出,讓很多的德國老百姓受到很大的影響,希特勒利用了德國的老百姓仇富的心理,對猶太人開始下手,希特勒利用黨衛軍刺殺很多的猶太人,從猶太人身上得到錢和資源物資。



希特勒也把這些任務交給國防軍,利用國防軍力量做一次見不得光的事,但是國防軍沒有做這樣的事,因為他們是服務於國家,而不是服務於希特勒,他們不願意做希特勒的手中的棋子,正是因為國防軍和黨衛軍的不合,讓希特勒大力的發展自己的黨衛軍,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很多士兵變得更加的兇殘,同時很多士兵在希特勒帶領下,發掘自己的能力,一將功成萬骨枯。


蘇聯攻破到柏林的時候,德國雖然還擁有700萬的士兵,但是這些士兵都是臨時拼湊的,很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剩下的都是從蘇聯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爭留下的老弱病殘的士兵,而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這些兵已經心灰意冷,看不到勝利的曙光,所以只能投降,投降還可以給德國留下種子,從現在來看當時投降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當時跟蘇聯火拼,那麼今天的德國不會那麼繁榮昌盛。

德國投降之後,在美蘇英的壓力下,把所以的納粹黨都剷除,所以說德國把黨衛軍和國防軍分出來還是有好處的,按照希特勒的瘋狂,如果都讓希特勒統治,那麼二戰更加可怕。


遠程角度


這個問題準確的講,應該是二戰中的德軍由德國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兩部分組成。德國國防軍很好理解就是德國的軍隊,基本國防力量。但是黨衛軍並不是國防力量,屬於警察系統,是德國納粹黨中用於執行治安勤務、情報監視等任務的組織。隨著黨衛軍力量和其全國領袖希姆萊私慾的膨脹,加上希特勒對德國國防軍上層的不滿,為加強納粹黨對武裝力量的控制,黨衛軍成立了野戰部隊,即:武裝黨衛軍,參加前線作戰,統一受德軍大本營指揮。所以屬於德軍的只有武裝黨衛軍,執行治安勤務、情報監視等任務的黨衛軍就不受德軍大本營指揮,直接聽命於其全國領袖希姆萊和元首希特勒。國防軍和武裝黨衛軍,作戰時統一受前線指揮官的指揮,區別是在部隊建設上,二者不是一個系統,武裝黨衛軍聽命於黨衛軍。由於是納粹黨直接領導的武裝,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預下,通常情況下主力的武裝黨衛軍部隊要比國防軍的裝備好,新式武器也優先裝備武裝黨衛軍,人員招募上武裝黨衛軍也以招募“鐵桿納粹”為主,也招募一部分外籍軍人,組成外籍部隊。實際上不少國家也有類似情況,比如伊朗的國防力量就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


因敵而變


在二戰時期能夠真正稱之為德國軍隊的,那隻能是德國國防軍,這才是一支真正效忠於德國的正規軍隊。而二戰時的德國黨衛軍,根本不算作是德國國家領導的軍隊,嚴格意義來說更像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鏢隊伍。

而二戰中的德軍,並不是德國有意的將其分為國防軍與黨衛軍,因為德國國防軍在希特勒上臺之前就早已經存在。在希特勒上臺後,對這支軍隊進行軍事改革,並且以國家的名義更名為德國國防軍,屬於正統的德國國家軍隊,也可以說這才是真正德軍。

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國防軍與黨衛軍到底有何區別呢?

在1936年,希特勒並不是推翻當時上個德國政府、也就是“魏瑪共和國”而取得政權的。而是在那個時期依靠選舉當上德國總理,而這個時候的德國也並不是希特勒一個人說了,因為除此之外還有“國會”等各大國家機構。


而當時的希特勒,或者說是德國納粹黨想搞獨裁政權,但是在德國國家內部存在著大量的反對聲音、或是政治對手。希特勒與納粹黨當時手中並沒有絕對的一兵一卒的指揮權,因為德國國防軍的指揮權是掌握在德國政府手中,就連希特勒想要調動國防軍,也必須要經過德國政府這一程序。

而在之後希特勒成立的黨衛軍,那就是希特勒或者納粹黨的私人武裝,同樣黨衛軍的指揮權與德國政府也沒有絲毫的聯繫。

而“黨衛軍”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特勒想要用於掃平獨裁之路的障礙,用於對付國內政治競爭對手。或者在某些情況無法調動國防軍事,能夠直接調動黨衛軍為希特勒、納粹黨無條件執行一些私下任務。可能以上說的有點繞腦,但咱們只要知道:德國國防軍的指揮權在德國政府手裡,是屬於真正的德國國家軍隊。而德國黨衛軍,是屬於希特勒與納粹黨的私人武裝,也可以理解為咱們所熟知的“錦衣衛”,甚至從嚴格意義來講,黨衛軍並不能稱之為德國軍隊。

舉個例子,就算當時希特勒與納粹黨下臺,只要德國政府還存在,那麼對於德國國防軍來說也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國防軍的軍費、指揮權一直都在德國政府所負責。

但是如果希特勒與納粹黨下臺,沒有了希特勒與納粹黨的私下軍費支持,對於德國黨衛軍來說會遭到分崩離析的下場。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歐洲歷史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騎士團,叫條頓騎士團,而這就是德國的前身。

條頓騎士團是教皇手下的一個純軍事組織,每一名成員都是軍人。

1525前後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在波蘭國王的幫助下,完成了騎士團的世俗化,成立了普魯士公國,阿爾布雷希特向波蘭國王效忠,波蘭國王則給予阿爾布雷希特統治普魯士地區的權力。

普魯士的大公們為了拉攏這些曾經的騎士團成員們,以及表彰他們對普魯士這個國家建立的卓越功勳,賜予了這些騎士們作為“貴族”的權力,不但給土地,還讓這群人基本壟斷軍隊兵源,這些貴族也就是“容克”階層。

於是,容克貴族們幾乎完全把持住了軍隊,成為德國軍隊軍事機構的最典型特徵。

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了二戰。

我們所熟知的讓希特勒都忌憚三分的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就是典型的容克大貴族。

而這部分容克貴族所掌握的軍隊就是德國的“國防軍”。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當上德國總理,一路上為他的選舉保駕護航的納粹黨私人武裝“衝鋒隊”,在領袖恩斯特·羅姆的帶領下人數膨脹到了250萬,成為超過國防軍的德國第一武裝力量,且一度表示出了要“取代”國防軍的意識。

面對來自衝鋒隊的威脅,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容克貴族們開始向希特勒軟硬皆施,以國防軍效忠希特勒為糖果,換取希特勒自斷手臂,幹掉衝鋒隊。

由於當時衝鋒隊雖然人數眾多,卻沒有成規模的武器,根本無法跟國防軍對抗,加之衝鋒隊忠於納粹黨,而非希特勒自己,於是希特勒在1934年6月發動大清算,處決了羅姆以及百餘名衝鋒隊高層。

這是希特勒第一次領略到了傳統容克貴族的能量。

希特勒雖然是大獨裁者,但是從它掌權到柏林城破自殺之時,他始終沒有徹徹底底的控制德國所有勢力,其中他最不能抓住的莫過於德國的容克貴族們。

在此之後為了平衡自身跟容克貴族的實力比,希特勒將完全效忠自己的私人衛隊不斷擴大規模和武裝化,進而演變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黨衛軍。

也就是說,黨衛軍是效忠於希特勒個人的武裝力量,而國防軍卻是以國家為效忠主體的軍隊。

由於黨衛隊本身就是牽制國防軍的存在,國防軍往往十分看不起黨衛軍,認為他們只是走狗一般的存在。而黨衛軍這邊因為跟希特勒走的近,也被欽點為了元首的“御林軍”,往往在政治上自認為自己是高國防軍一等,所以也看不起國防軍。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因為國防軍是職業軍人,他們服從國家意志,為國家服務,是國家的一把利刃,而不是效忠希特勒。並且國防軍的領導階層大都是以容克貴族為主的傳統普魯士軍官,他們傳承普魯士精神,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總參謀部就是德國軍人職業精神的象徵,總參謀部也是戰爭中自始至終德國戰略思想的執行者。

從希特勒的崛起到失敗的12年中,德國軍方將領始終在力圖排斥來自外界的干擾,努力保持他們在軍事領域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做出不懈的努力。

而希特勒則無時無刻不想千方百計的控制整個軍隊,試圖掌握最高的戰略指揮權。

在這個過程中,德國的普魯士將領們和希特勒之間就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爭執和矛盾。

面對共同的敵人以羅姆為首的納粹衝鋒隊,希特勒和軍方的短暫蜜月期(利益交換)

希特勒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德國總理後,希特勒的對外擴張政策得到了一戰後被凡爾賽條約壓制的喘不過氣來的容克貴族的一致支持,此時一路為希特勒選舉保駕護航的納粹黨私人武裝“衝鋒隊”在羅姆的帶領下,人數一度達到了驚人的250萬人,一躍成為超越國防軍的德國第一武裝力量,並一度試圖攛掇軍權。

▲羅姆的納粹衝鋒隊

而羅姆率領的衝鋒隊雖然支持希特勒,但是也並不是效忠希特勒,而是效忠於納粹黨,於是通過希姆萊,希特勒和容克貴族達成一致,以國防軍效忠希特勒為條件,換取希特勒絞殺納粹衝鋒隊。

▲人數一度高達250萬

於是希特勒在1934年發動大清算,處決了羅姆以及衝鋒隊的高層。此後希特勒變得更加倚重將領的支持,容克貴族也得以在軍界重樹他們的威望。

希特勒耍手段打擊軍方將領,試圖控制軍隊,但遭遇強烈反對

面對希特勒大踏步的擴張政策,軍方將領認為希特勒的步子邁的太大,他們告誡希特勒不要貿然挑起戰爭,試圖以此來阻撓納粹的侵略外交政策。

為打擊軍方將領,1938年希特勒和軍方將領的鬥爭第一次出現小高潮,希特勒手下的第一打手,希姆萊率先出手,他首先拋出一紙警方密件,聲稱國防部長布隆貝格的夫人曾經是一個妓女,希特勒大光其火,立刻將布隆貝格撤職。隨後希姆萊又拋出一份警方文件,誣陷全軍總司令弗裡奇將軍是同性戀,希特勒趁勢又將弗裡奇解職。後來雖然在法庭上弗裡奇的事情得到澄清,但是弗裡奇卻並沒有官復原職。

▲希姆萊,希特勒座下第一打手

希特勒利用道德危機打擊軍方將領,試圖抓住機會控制整個軍隊,他甚至提名自己的追隨者賴歇瑙來擔任陸軍總司令一職,隨機遭到了以龍德施泰德為首的高級將領的一致反對,於是希特勒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即不親納粹又不反納粹,並且在軍界頗富人望的伯勞希奇擔任陸軍總司令。

希特勒自以為這一著頗為聰明,既可以對軍方有所安撫,又確保總司令不像弗裡奇一樣難以駕馭。

但是伯勞希奇並不像希特勒預想的那麼聽話,為了維護軍方的權利,他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同盟,此外總參謀長貝克將軍的支持使伯勞希奇的立場更加的堅定。

貝克將軍甚至公開譴責希特勒的好戰政策,結果被憤怒的希特勒解職,隨後軍方保守派的哈爾德上位總參謀長一職。

隨著戰事的展開,德軍將領與希特勒的矛盾越來越大

德國兵不血刃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希特勒威望大增,佔領波蘭後,將領們發現希特勒打算擴大沖突,在西線發動進攻,德國將領們為此憂心忡忡,與希特勒關係又趨於緊張,他們認為進攻的風險實在太大,但是他們的異議再一次被壓制。

雖然面臨將領的質疑,希特勒悍然下令入侵法國,侵法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德軍的能掙善戰,另一方面在於希特勒才弄了一名下級軍官(曼施坦因)的計劃和法國軍方犯得打錯。

但是征服法國的成功進一步削弱了德國將領的地位,勝利的風頭全被希特勒領走了,希特勒為自己加冕炫耀,其內心也以世上最偉大的戰略家自詡,從此更是對將軍權限內的事務橫加干涉。在日後的許多軍事決策中,都會出現德國總參謀部與希特勒激烈爭執的畫面,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一書中曾經多次描寫這種場面。

平衡普魯士貴族實力,希特勒建立效忠自己的黨衛軍

為了平衡容克貴族的強大軍力,希特勒建立了完全屬於自己的私人衛隊,並不斷的擴大規模和武裝化,進而演變成了我們熟知武裝黨衛軍。

所以黨衛軍本身就是牽制國防軍的存在,是希特勒的嫡系親衛軍,時刻以希特勒的利益為先。

而國防軍則服從以德國精神代表的總參謀部的意志,實際上是以容克貴族的利益為先,在核心出發點不同的情況下,所以國防軍與黨衛軍的區別非常的嚴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