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语文教学和学习最大的疑惑、不解或者不满意的东西是什么?

书林览阅


我是一个四十一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凭我四十一年的教学经验之谈,发现语文教学和学习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方面老师们做得不够,主要原因是没有运用好这话用于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导学习的学习因素,不相信学生能从读中取义能力,只凭自己讲,实际是向学生灌,逼迫学生,扼杀学生学习能力。语文教学和学习存在第二个问题是:对作文教学,教师不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如:结合课文,采取拓展延伸办法,小题小作,填补式,想象式,等方面来激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谭文禄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没真正理解汉语言文字的作用。语文是基础课,是各学科的钥匙。一些意象的表述都需要用语言文字展现出来。通过人们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最后得结论。学习语文要有耐心。要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慢慢积累提高。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它的外延包括天文,地理,思维逻辑,历史,哲学等等,内涵包括字词,句,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文体常识,文学常识,汉知识,拼音,标点符号等等,还包涵写作知识技巧。

总之,语文学习很重要,对将来参加工作,人际交流都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必须端正认识,学好语文,打下扎实基础。








步兰香407


文言句的翻译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简短的文言句子还好,有些比较长的文言句子,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倘若学生对句子理解不透,就很难理解文章意思,自然也就不会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长句呢?

一、标线断开,化长为短

对比较长的文言句子,按照句子的意思进行标线断开,分解成若干个短句,甚至变成几个连贯性的词语,然后再做翻译。《秋水》和《捕蛇者说》两篇文章中有不少长句,这些句子都可以采取化长为短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句,可以先断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以断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然后再做翻译,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找出主干,弄清成分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含六个部分。即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文言句子里常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翻译时,是省略句的要把省略内容补上,其他特殊句式要先把它还原,然后再做翻译。如:庄子《秋水》中,“我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之意,即“说的是我”;“ 闻道百”属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中的“见……于……”,是表被动的固定结构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是省略句;“余将告于莅事者”(介宾短语“于莅事者”后置),“苛政猛于虎也”(介宾短语“于虎”后置) 都属于倒装句

三、依靠语感,熟读理解

要理解语句,就必须注意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当然诵读不是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弄清之后的吟诵。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要做到理解课文,就要加强对文章熟读。如要理解庄子《秋水》中的长句,就应先把握它的层次,如:文章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三句写北海的广阔,第四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两句之间也用“于是焉”组合。这样,两个句子之间都用同样的结构连词联系,翻译时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句式。

四、实词虚词,随文释义

对课文中常出现的50多个通假字、近百个多义字、22个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认真积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有助于对长句的翻译。例如:(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哉。在这个句子里,只要掌握:盖(语气词,用在句首),岂若(哪里象)是(代上句 “之犯死”)等字的意思,就可以顺畅翻译。(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要理解:孰”,谁。“敛”:赋税。 “毒”:害。“甚”:超过。等字的意思就能翻译出全句的意思来。

五、固定句式,巧妙翻译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其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文言文中,在不少长句常常以这种形式出现,只要熟练掌握,翻译就会得心应手。如:庄子《秋水》中“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非………则……”可以翻译为“如果不是………就……”和《捕蛇者说》中“非死则徙尔” (“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都是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固定句式,遇到这类句式,就可直接套用固定格式来翻译。


高江海老师


作为一个从教近30年的语文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感慨良多,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但始终觉得对自己的教学还是非常不满意,困惑多多。

1、培养学生从兴趣着手。

我认为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一定要让这个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好多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语文,而我觉得应该是教好语文而考试。其实,这是有利有弊的,前一种教法,纯粹是为了考试,把语文当做数学英语一样来教,注重基础知识,但忽略了语文的生命力,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更是承载了语言、文化、修养、情操的历史重任,如果培养学生成考试工具,那是短期行为,是没有生命力。

所以,我上课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文史不分家,语文课堂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讲好故事,学生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语文课堂里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一个故事讲完了,要让学生归纳提炼,上升高度,培养概括能力,但基础知识可能忽略了。

2、积累要从多读书开始

语文即生活,要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不过学生不会把所有酸甜苦辣都体验过来了的,那就要多看书,人家书里早有生活的各种滋味,看书,可以跟书中主人公产生共鸣,他喜你也喜,他忧你也忧,你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生活就会越来越饱满。

但要让学生静下心来看书,或者有时间来看书,也是我的困惑,由于领导和家长只看你期中期末考试分数,这种长远的阅读习惯往往会被短平快的快餐文化代替。

3、作文教学应从多练着手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作文写得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会见效的,那有的老师往往会采取极端的做法:考前背作文,老师把所有的本事放在押题上,叫学生背记事的或者记人的作文,压对了,班级语文成绩一下子上去了,压错了,认输。

其实,作文教学也心急不得,可以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比如每天写写日记或者写写心得感悟等,不要让笔生疏。老师布置的大作文,可以互相交流,甚至互相批改,让学生说说那些学生的作文写的好,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不好在哪里,今后要避免。

总之,语文教学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有短期行为,这是我的粗浅看法,值得商榷。

点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一线老师


语文教学和学习,最主要还是培养兴趣,但是我们之前却都是死记硬背过来的。语文需要基础,活学活用都是瞎扯,学习语文前提是学习。不学习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语文学习是是一种气质的修养,文学的修养,思想的修养,心灵的洗涤。语文应从最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诗三百开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兴趣有了,自然就上道了。可是难就难在怎么上道。需要一个好的领路人,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之后就是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作。如写日记,写小说,诗歌等等。因为有前期读书的基础,写作自然思如泉涌,下次如有神助。从而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自然出众。

当今好多语文教学学习的出发点不纯,说的很好,是提高文学素养,实际呢,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大都只注重考试成绩,分数以几次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判语文教学学习的成果。文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们语文教学学习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书山凿路,学海泛舟,如何走的远,航行远,需要勤奋的同时还需要些许方法技巧。

如今国家经济发展迅猛,外部社会环境污染严重,无论语文学习还是其它学习诱惑力干扰力的增强是前所未有的。如网络游戏的诱惑,娱乐追星的潮流,丰富衣食住行的欲望,等等,这对于自制力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语文教学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落雨清尘123


语文学习好的学生,其它科目有可能不好,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其它科目一定不会太好。这句话是我们这儿的一位老教师说的,我也非常赞同。因为你无法相信一个连句子都读不顺,理解不透的学生能把学习搞好。所以,我认为,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前提条件。

但是,目前对于语文的学与教方面,人们有着很大的误解,认为语文听不听无所谓,有时听还不如不听。不知说这话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结论,或许是仅凭一两次的小聪明获得高分就沾沾自喜。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设这门语文学科干嘛?岂不是人人都是语文专家了?

语文的学习,不是凭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是细水长流,短时间的努力和缺失你看不出来,时间长了,自然分晓就出来了。

你看各种课外补习机构,补数学,补英语,补画画,补舞蹈,甚至体育都有补的,但语文补习很少。为什么?因为不能马上见成效,家长那不好交待,而其它的课程见效快,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虽然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学起来得心应手,便私下以为学不学都一样,如果都一样的话,为什么中考或高考中语文高分不是很多,就是看起来容易学精通难。所以千万不能轻视它,否则,你学习的基础不牢固,其它的科目还能突出吗?


爱小猪的妈妈


首先,其他学科不是人人都懂,外行很难介入批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人都懂点,从专家到家长到普通民众都能对语文学科发表看法,造成教学理论最多,教法更新最快,师生难以适从。其次,语文教学除了识字之外,都是“慢工”,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许多都是潜移默化,量变积累,转化为质变的时间相对较长,与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一些冲突的。


东华旧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谈谈对问题的几点感受、看法:

1.语文目前这种单篇断章(单篇文本)选文式教学对学习语文到底有多大作用?

梁启超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读书习惯的角度对青年人提出的读整本书的期望到目前不但没有实现,伴随教辅、习题的汹涌而至反而有过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胡适也就读整本书问题主张用“看书”来代替“讲读”。反对用课堂教字,传授零碎知识。

但事实今天的课堂仍以文字为中心,成了习字、提问的阵地。

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有多少是从课堂学得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只关乎成绩与绩效,那么谁来关注品格和素养?

如果老师吃教科书如同吃蜡,下载PPT比读书劲大,如果我们的课堂连书虫都养不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儿连书虫的力量都没有,我们的课堂还有何意义?

2.教学脱离教材目标

教师按照惯性思维,陈陈相因,墨守成规,很少从教科书编辑体例、单元设置、课文在单元所处位置等来考虑、选择与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了无创新,导致教学盲目与不可操作,不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

3.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只重视教学设计而疏于落实

教学理念并没有成为自觉,虽然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但实际情况依然是把自己放在绝对位置,忽视学生听课带来的“边际效应”,高耗低效,致使他们厌倦课堂。

4.脱离学生实际需要、问题和水平,忽视文学类、非文学文本明显差异与文本个性特点等,主观经验,感性判断,部分丧失教学价值。

5.被动、碎片化阅读,及“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主导方针下的“五学”“六探”等小组互动、展示程式化、形式化,且难以坚持。

以上是我对语文教学和学习部分疑惑、不解或不甚满意的地方,问题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把语文教学当讲题,学生做题就是学语文,当然这些问题还有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存在,我们会身体力行,从自己率先学习、努力改变开始。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望群策群力,砥志励行!


花木年华


现在语文最需要地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但现在学生学习任务生,很少能拿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中学。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农村的孩子这两点几乎都做不到。没有时间读书 ,也没有习惯读课外书,这就造成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欠缺,他们更不可能行万里路去增加自己的阅历,考试中阅读理解丢分相当严重。

因为没有多少阅历,书读的又少,也造成写不出什么有内容的东西,作文一项也得分不高。阅读理解题不行,作文不行,语文还怎么去得分。

另外,我们也没有一个读书的大环境,学校和社会上都如此,有了时间还玩会手机呢。谁能静下心来去读书,大多数的孩子是浮躁地。


杉杉心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393460bc3e94441b7502eeb37ccf54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