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土種植,你覺得普通農民無土種植靠譜嗎?

二哥拾影


您好,首先回答什麼是無土種植。您所說的無土種植我們專業叫無土栽培,不用天然土壤,用營養液或固體基質加營養液栽培作物的方法。簡單介紹一下無土栽培。無土栽培主要有三種形式基質栽培、水培和霧培。顧名思義,例如荷蘭的岩棉無土栽培屬於基質栽培,日本的番茄樹營養液無土栽培屬於水培,土豆生長在營養液噴霧中的栽培方式屬於霧培。

然後回答一下您普通農民無土栽培是否靠譜。我的回答是非常不靠譜。也許您聽了不高興,但是忠言逆耳。無土栽培的優點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我們主要分析一下無土栽培的“不靠譜”。

一、一次行投資巨大,並且運行的成本非常之高

無土栽培配套設施不論荷蘭模式的專業標準還是國內模式的簡易標準,一次性投入都很大。由於國內無土栽培的應用不是很成熟,營養液、基質等無土栽培的消耗品價格非常昂貴,以及無土栽培的高耗能,使得其運行成本非常高。而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價格現狀,根本不足以支撐其運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搞無土栽培企業一直虧損的原因。

二、技術要求嚴格

不同的作物需要不同的營養液配方,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時期營養液的濃度不同,營養液pH的調節等,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精細管理。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無土栽培,其對逆環境的緩存能力都很差,管理過程稍有差錯,就會在作物上表現出來,長勢就會明顯變弱。更別說錯誤的管理,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無土栽培應用環境不成熟

荷蘭搞無土栽培是被逼的,原因是整個國家的地勢低窪洪澇,不得不把基質放在架子上種植;以色列無土栽培是被逼的,原因極度缺水的沙漠國家只能用沙子作為基質種植作物;日本無土栽培是被逼的,原因是耕地面積極少,不得不使用水培立體栽培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我國顯然以上情況都不存在,無土栽培現階段真的適合我們嗎?現實情況是我們依舊處在模仿別人的無土栽培模式的階段,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很難盈利。

綜上,不論您是企業還是個人搞無土栽培都要慎重。


知農道農


【大別山鷹】答疑:所謂無土種植,就是植物脫離土壤進行種植的一種模式。它目前存在兩種方式,一種是種植在空氣中,靠空氣中的溼度和養分來獲得生長。另一種是水培模式,即在水中配製好不同植物所需的營養液來供植物生長。

無論是水培種植還是空氣中的溼度種植,在目前的農村條件下是不可取的兩種種植模式,它技術性強,管理難度大,特別是溼度栽培模式更是普通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別以為真的能將一顆紅薯苗掛在空氣中就能結出一大掛紅薯來,要真這麼簡單的事,那農產品真的一錢不值了,農民也不需要種田和外出打工,只要將種子或種苗懸掛在空中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我們既要相信科學和未知的發明創造,但同時也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在面對新鮮事物,不否認,不排除,但也不能過份去親信,孰是孰非,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科普:無土種植這樣的說法,屬於你自身的一個理解,不過也非常形象。說明你對於這方面的種植模式有一定的瞭解,但在行業中有專業的名稱—無土栽培。從行業的角度來講,無土栽培也只是一個統稱,對於無土栽培也有詳細的分類,大體上分為水培和基質栽培。可能還有人說有霧培,但在實際的意義上霧培也只是水培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把水通過加壓形成的霧,也就是所說的霧培。基質培也有它的具體明細分類,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不過他們的種植原理是相同的。


▲ 無土栽培黃瓜

關鍵詞:無土栽培、普通農民、溫室大棚(設施環境)

一、引言

無土栽培模式在我國的普及率來講還是非常低,也基本都是一些專業的智能溫室中進行的。尤其是科研種植園、農業示範園區。另外就是一些專門的蔬菜生產基地,他們有著雄厚的資金、種植技術作物後盾。尤其是無土栽培需要的種植環境,也就是智能溫室,可以提供一年四季的室內的溫度均衡,保證作物有充分的生長環境。無土栽培設施的類型也相當豐富,各種各樣的都有,比如單純的一個水培,就可以有不同的設施,適應不同種類的蔬菜及瓜果進行種植。

▲ 水培--管道栽培

二、無土栽培種植環境 關於無土栽培種植的環境,這一點非常講究。基本是處在一個恆溫、恆溼的環境,說的簡單點就是在溫室大棚中,大部分採用的溫室為智能溫室,也就是連棟溫室。它本身的種植環境就是適合常年的種植,這樣也就剛好符合無土栽培需要的環境因素。

①連棟溫室的基本情況

從連棟溫室的建設情況來講,對於連棟溫室有兩種形式:玻璃連棟溫室和陽光板連棟溫室。這兩種溫室形式都非常適合無土栽培需要的種植環境,唯一的區別就算他們的覆蓋材料的不同和骨架的材料的厚度不同而已。其他的相對配置情況基本相同,連棟溫室內部有著足夠的生長空間,一般連棟溫室的內部空間高度在4米以上,這一點非常符合無土栽培的立體模式,在無土栽培中想要增加種植面積,只能是在空間上想辦法,這一點也非常符合。採用無土栽培的相關設施基本是以利用溫室內的空間,在增加種植數量,在單位面積上就會增加產量。

▲ 無土栽培設施

②連棟溫室種植環境如何調整

在整個溫室行業中,為什麼要建設連棟溫室呢?它的整體造價又非常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連棟溫室可以進行連續的種植時間,基本是一年四季在溫室中都有種植。連棟溫室也有一個形象的名稱—智能溫室,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它在不同的有季節有著對溫室內的生長環境有一個調控,在炎熱的夏季,連棟溫室依然可以保持室內的恆溫。這個就取決連棟溫室的相關配套的降溫設備,在溫室頂部有自動的外遮陽系統,可以直接過濾掉多餘的光照,對於室內降溫情況非常有效。與之配套的在溫室頂部還有自動開窗,起到通風、降溼的作用。在炎熱的情況下,還有最壓軸的失戀風機降溫系統,它可以在炎熱的情況下,在1小時左右降低5度,基本就達到作物生長需要的溫度。它的運行費用也是非常低的,相比空調降溫的費用就太低,也是整個溫室行業降溫比用的設備。

▲ 玻璃連棟溫室

③連棟溫室造價情況

關於連棟溫室的整體造價情況來講,主要包含兩部分:土地費用和溫室建設。現如今對於土地的獲取有了另一種方式,也就是現在最大化的利用土地。在鄉村振興的的過程中,提到的“土地流轉”,把土地化零為整,集約化生產。另外就是連棟溫室本身的建設費用了,比較適合無土栽培種植的連棟溫室來講,無非就是玻璃連棟溫室與陽光板連棟溫室。不過現在他們兩者之間的造價基本相差不大,以華北地區的連棟溫室建設來講,玻璃連棟溫室的整體建設費用在500元左右/平米,而陽光板連棟溫室的整體建設費用在400元左右/平米。

三、無土栽培模式種植的基本情況

⑴無土栽培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①水培設施建設情況

對於“水培”這個詞來講比較陌生,但它是無土栽培中的具體表現形式,這是從專業角度來講。“水培”說簡單點就是各種蔬菜等作物生長在水(營養液)中,但必要有相關的容器來進行放置營養液。在溫室中採用無土栽培方式,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它的種植數量和持續生長性。在關鍵的是在增加蔬菜的種植數量,在這一點上就需要相應的設施來講利用溫室內的空間。對於水培的實施來講,有著非常複雜的形式,如比較常見的立體管道水培、立體種植盤、立體螺旋種植等,這些設施基本都是採用PVC材料製作而成,使用年限基本在10年以上。這個設施還需要相應配套的金屬支架才進行立體的固定,它們都是根據溫室高度、溫室面積來進行設計的,才能保證更好的利用溫室空間。

▲ 螺旋管道栽培

②基質栽培設施建設情況

基質本身的特性與土壤相似,它主要是起到固定作物和保障水肥的情況。基質需要想應的設施才可以起到固定的,這個說的是有機基質的使用思路。另外還有無機基質,它的代表基質為種植岩棉,它相對好一些,有這個自己的出現形狀,就可以直接進行種植使用。而有機基質來講,必須需要容器在固定,常用的有機基質為椰糠基質、草炭基質和混合基質。一般比較常見的為U型種植槽,還有現成的種植袋,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把基質放入塑料袋中。對於葉菜來講,基質栽培想要增加種植數量,也是利用溫室內的空間,採用相應的種植設施,放入基質就可以進行種植了。另一種情況,種植如西紅柿或黃瓜來講,基質只是利用相應的容器設施,距離地面有一定的距離,在基質種植的生長期達到10月,收穫期也延長,產量就更增加了。

⑵無土栽培配套設施情況

①水培配套設施

水培栽培重要核心是“營養液”,對於營養液來講是根據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配方,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營養液的需要一個相對比較大營養液池,它的大小都是根據溫室種植面積與無土栽培設施的情況進行設計的。要保證整個水培設施中是作物有足夠的營養液的供應,說道這裡,就是整個營養液循環的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的好壞。尤其是營養液在設施中循環的時間、週期性。需要一整套的循環結構,包含整體的營養液池、供給管道、回液管道、循環泵(一備一用模式)、智能控制器等,組成一套水培模式的供應系統。

▲ 基質栽培設施

②基質栽培配套設施

基質栽培中無論是有機基質栽培還是無機基質栽培,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基質本身沒有營養成份或極少的營養成份”。基質栽培的都是需要外界供給營養成份,在滿足作物的生長。基質栽培並不同於水培,它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滴管系統,滿足正常生長需要的水分。另外,就是有足夠的養分供應。無論是有機基質還是無機基質都必須有滴管系統,解決灌溉的問題。另外它們的營養供給同樣採用是滴灌系統進行的,也就是水肥一體化。從而基質栽培設施的必要配套設施就是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比如無機基質岩棉,它本身一點營養成分都沒有,完全採用外界的供應,才能滿足作物的生長。

四、普通農民的實際情況分析

農民也並不是不能搞無土栽培種植,但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也是可以搞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資金問題,無土栽培只是設施農業的一種形式。如今大家都知道設施農業的投資大、回報週期長。需要有強大的資金持續的支持,一直到產業到健康發展的階段,不然前期的投資基本是打水漂了。另外,設施農業需要穩定的技術人員,進行整體的種植過程的技術手段,記錄不同的生長、做成快速的反應。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是設施農業的基本要求。

①無土栽培基礎設施投資情況

想搞無土栽培設施,必須就要滿足兩點:溫室大棚建設和無土栽培設施建設。一般這裡講的溫室大棚為連棟溫室,單純的溫室建設投資在400元/平米,一般都在建設面積在2000平米以上,甚至更大面積。單獨一個2000平米的連棟溫室需要80萬的資金,還不包含土地流轉金以及配套基礎設施,如道路硬化等等。另外的投資還有無土栽培設施,一般的費用在300元/平米,在這個2000平米的溫室,無土栽培設施投資情況大概也要在60萬,只會比這個多。

▲ 溫室基礎建設投資

②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的核心也就是營養液,雖說它的配方是固定的,在完成營養液的配比後,在整個的種植過程中,還有對營養液成份的進行檢測,尤其是營養液的PH值的觀察,一定要滿足規定的取值範圍。這個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完成,如果營養液出現問題,可想而知整套的無土栽培作物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的。這樣的技術人員,對於一般的農民來講還是非常遙遠的,並不懂相應的數據檢測,對於PH值數據的檢測,只是整套數據中最不起眼的。在運行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營養液找那個不同養分的含量進行檢測,做到及時的補充,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

總結:在我從在設施農業建設中的經歷,還沒有見過普通的農民來搞設施農業。說的比較現實一點,普通的農民來講,對於設施農業的投資比較大、盈利時間長,是無法找到這麼大投資,有人說貸款,這麼大的資金,並且盈利時間長,對於銀行來講,風險很多,基本不會放貸的。在我見過的設施農業,基本是大型的種植集團來做的,它有專門的銷售渠道、高級的種植技術人員,更重要的是資金雄厚。看到這裡應該明白普通的農民是否要進入這個行業中,相信大家心中應該有數了吧!

溫馨提示:無土栽培作為設施農業的一種表現形式,一直處在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邊緣。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很難堅持到盈利的那一天。

起點農業


這是一個具有科普性的問題,很多農村的普通農民可能聽說過而不瞭解,有的甚至可能還沒聽說過。農作物是種在地裡的,無土何以種植?今天,我來科普一下。

什麼是無土種植?

無土種植即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質或僅育苗時用基質,在定植以後不用基質而用營養液或清水進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統稱為無土栽培。

說起來,這是科技進步所取得的成果,是科技改變種植世界的勝利。目前,無土栽培在土地短缺或科技發達的種植園、科技園、產業園應用較多,真正在廣大農民中應用不多,甚至可以說難覓蹤跡,這與無土栽培的技術複雜性、投資成本高有關。因為無土栽培不僅僅是無土栽培的技術,還包括設施農業這一部分,說無土栽培必說設施農業,它們是一個整體,沒有設施農業,無從談起無土栽培。

什麼是設施農業呢?設施農業是指在農作物生產上通過使用設施來改變內部的自然環境,從而達到最適宜生產條件的方法。它能使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環境得以改變,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延長生產季節,並能反季節進行生產。這些是露地種植達不到的,只有設施幫助下的農業生產才能達到。但,這不僅需要相應技術作支撐,而且需要投入資金進行建設,這就不難理解無土栽培在廣大農村不多見的原因了。

無土栽培的優點?

從科技的角度來說,無土栽培無疑是作物種植領域的巨大進步,能在露地無法種植的條件下種植出各種各樣的作物,乃世界之福、萬民之福。它的優點多多,有哪些優點呢?

1、能避免土壤傳染的病蟲害;

2、能避免土壤連作重茬帶來的危害;

3、能將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4、能節約大量的生產用水;

5、能在海島、極地、荒地、廢礦場以及一切不適宜種植的地方進行種植。

6、能大大減輕種植的勞動強度,婦女、老人都適合從事無土栽培生產活動。

無土栽培的缺點?

如此好的農業生產技術為何在廣大農村難以推廣呢?這就要說到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的缺點了。什麼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其利必有其弊,有其優點必有其缺點。那麼,無土栽培的缺點是什麼呢?

1、一次性設備的投入資金大;

2、比較耗電,用電成本高;

3、沒有土壤基質,全用肥料配製的營養液進行種植,肥料成本高;

4、營養液的配製、調整、管理都需要技術支撐,沒有專業人才玩不轉;

5、溫度、光照、水分、氧分等管理需要技術作支撐,沒有專業知識行不通。

無土栽培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靠譜嗎?

要我說,至少目前來講是不靠譜的,普通農民根本不適合進行無土栽培的條件,無論專業技術,還是那麼大一筆投資,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都不適宜。再者,那麼高的生產條件所產出的東西都是高標準的,高質量的,意味著都是高價格的,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是超出預算的。偶爾嚐嚐可以,但若讓大家天天高價格去購買,可能沒有幾個人願意,那需要鈔票啊。當然,隨著人們收入進不步提高,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將來是有可能的。

綜上所述:無土栽培是一種種植技術,並且是一種投資比較大、門檻比較高的技術,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屬於高附加值,高消費類型,目前暫不適合大力推廣,加之普通農民無技術、無資金,所以無土栽培對現在的普通農民來的是不靠譜的。


種植天地


什麼是無土種植,你覺得普通農民無土種植靠譜嗎?這個問題,具有時代感,與時俱進,喜歡拼搏的新生代普通農民可以賞識一番,試一試,談不上靠不靠譜。除新生代以外的普通農民,可能說是不靠譜的。



無土種植又叫無土栽培。在農村,無土栽培主要是蔬菜的栽培。無土栽培是不需要使用土壤栽培,是使用培養液代替土壤來栽培農作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溫室大棚裡進行,隔絕了土壤和有機肥,避免了土傳和肥料傳播病害和蟲害,減少了在土壤種植中的許多病蟲害、中耕、除草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了蔬菜以及其它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是現代農業的發展的新途徑。在農村,無土栽培必須具備四要素。



第一,要懂技術。在農村做無土栽培,首先要懂得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包括土壤、肥料、物種、環境等等領域方法的科學知識。這些領域方法的知識是無土栽培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是必需的技術基礎。只有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才能從事無土栽培種植農作物。所以,科學是生產力。


第二,要有經驗。無土栽培技術是傳統種植和現代種植技術的昇華,必須要有農業種植經驗和技術經驗。沒有在農村種過田,種過莊稼,對農作物不熟悉,不瞭解的農民,或者在農村只靠別人傳授技術,而又無能掌握的農民,都沒有實實在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都不可能也無能為力從事無土栽培。所以,想從事無土栽培的農民,必須具備傳統農業的技術和經驗。

第三,要有決心。從事無土栽培的農民必須要有信心、有決心、有衡心。不相信科學,不接受客觀事實,只從主觀出發,想當然,無信心,做事不踏實,不細至,不動腦,不想吃苦,不想探索,無精益求精,無科學的態度,都不適合做無土栽培的開拓者,都是無緣的農民。只有相信自己,相信科學,勤於鑽研,勇於探索,拼搏進取,敢作敢當,不怕吃苦的農民,才能做好無土栽培。



第四,捨得投資。現在,做什麼事情,要得到高額回報,就要捨得投資。無土栽培一次性投資,普通農民也是不需要很大的資金,能投資得起,並且政府還有扶持資金。關鍵是要捨得投資。有的人想借雞生蛋,做無土栽培是不現實的。


總之,無土栽培並不難,難度在於有過硬的農業種植科學技術和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決心有毅力,才能做好無土栽培。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什麼是無土種植,你覺得普通農民無土種植靠譜嗎?這個問題,具有時代感,與時俱進,喜歡拼搏的新生代普通農民可以賞識一番,試一試,談不上靠不靠譜。除新生代以外的普通農民,可能說是不靠譜的。

無土種植又叫無土栽培。在農村,無土栽培主要是蔬菜的栽培。無土栽培是不需要使用土壤栽培,是使用培養液代替土壤來栽培農作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溫室大棚裡進行,隔絕了土壤和有機肥,避免了土傳和肥料傳播病害和蟲害,減少了在土壤種植中的許多病蟲害、中耕、除草和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了蔬菜以及其它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是現代農業的發展的新途徑。在農村,無土栽培必須具備四要素。

第一,要懂技術。在農村做無土栽培,首先要懂得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包括土壤、肥料、物種、環境等等領域方法的科學知識。這些領域方法的知識是無土栽培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是必需的技術基礎。只有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才能從事無土栽培種植農作物。所以,科學是生產力。

第二,要有經驗。無土栽培技術是傳統種植和現代種植技術的昇華,必須要有農業種植經驗和技術經驗。沒有在農村種過田,種過莊稼,對農作物不熟悉,不瞭解的農民,或者在農村只靠別人傳授技術,而又無能掌握的農民,都沒有實實在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都不可能也無能為力從事無土栽培。所以,想從事無土栽培的農民,必須具備傳統農業的技術和經驗。

第三,要有決心。從事無土栽培的農民必須要有信心、有決心、有衡心。不相信科學,不接受客觀事實,只從主觀出發,想當然,無信心,做事不踏實,不細至,不動腦,不想吃苦,不想探索,無精益求精,無科學的態度,都不適合做無土栽培的開拓者,都是無緣的農民。只有相信自己,相信科學,勤於鑽研,勇於探索,拼搏進取,敢作敢當,不怕吃苦的農民,才能做好無土栽培。

第四,捨得投資。現在,做什麼事情,要得到高額回報,就要捨得投資。無土栽培一次性投資,普通農民也是不需要很大的資金,能投資得起,並且政府還有扶持資金。關鍵是要捨得投資。有的人想借雞生蛋,做無土栽培是不現實的。

總之,無土栽培並不難,難度在於有過硬的農業種植科學技術和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決心有毅力,才能做好無土栽培。








奮鬥中的汪大


無論哪一種植物,包括有光線、空氣、土壤、溼度和溫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而現在我們食用的蔬菜上面,已經有一種技術叫做無土栽培被廣泛應用了,那什麼是無土栽培呢、其實無土栽培又叫營養液栽培、水耕栽培,是一種不用天然土壤而採用含植物生長髮育必須元素的營養液提供營養,令植物正常完成整個生命週期的栽培技術。

水培:就是根據植物的需要,將植物所需要的17種必需的營養元素溶解在水裡頭。那它和傳統的種植最大的不同就是,因為它營養的供應是充足的,而且是平衡的。另外一個水裡我們叫營養液裡面,水的流動或者營養液的流動的時候,它供應給植物的營養是比較迅速的,所以它長得快。還有就是它營養均衡了之後,生長品質就會特別好,口感會比傳統種植更加好。總得來說就是無土栽培蔬菜營養吸收更均衡。

大家都知道,土地畢竟是有限的,有了無土栽培技術就可以擴展農業生產的空間,令到作物不用再依賴土壤生產。通過架空等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裡面,生產出更多的農作物,也都為植物生長提供更多的空間,而且種植方式簡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減少病蟲的危害。

無土栽培蔬菜能減少病蟲害

病蟲的來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空氣中各種飛的蝴蝶、飛蛾這些;另外一個就是土壤裡面的病蟲害,叫土傳病害。

無土栽培的蔬菜之所以安全性更好,一個是通過大棚或者溫室架的防蟲網,不讓外界的蟲飛進來;再有一個是採用離地種植的辦法,就是完全脫離了土壤可能存在汙染的問題。





三農阿典


無土栽培與傳統農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農民需要全新的培訓。

無土栽培更像是一個工廠,所有的因素都可以人為設定或控制,甚至光照也可以增加或減少。

無土栽培還需要相應的耗材供應鏈和技術服務商。

無土栽培的技術含量很高,需要時間和親身經歷來熟練掌握。

最關鍵的是種什麼?

產品銷給誰?

利潤率如何?


深藍ME


無土種植又叫無土栽培,說白了就是根據不同的植物所需的養分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營養液,在保護設施中陪育種植各種農作物。當然了,無土栽培有它很多的優勢。

其一,植物生長快,品質好。由於營養液是根據植物對肥水,微量元素不同的喜好特地配置的,因此能保證這種植物生長快,產品品質好。

其二,病蟲害少。由於無土栽培是在保護設施中栽培,減少了所栽培植物與外界的接觸,因此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同時,所使用的營養液在配置過程中是經過嚴格消毒的,因此也保證了所栽培植物的衛生。

第三,節約肥水。由於無土栽培是在保護設施中用固定容器進行種植,因此能較好的減少肥料的流失,同時用水量也相對減少。

第四,省工省力生時,由於無土栽培是在保護設施中進行,減少了鬆土施肥,中耕除草,灌溉噴藥等等一系列煩瑣的體力勞動。同時只是定期的添加營養液和水就行了。

至於說農民用無土栽培靠不靠譜,那要看怎麼說了。如果你是新生代的農民,具有開拓的眼光,富有創新的精神和意志,同時敢於挑戰和冒險,同時你又有強大的經濟條件,又不缺發技術的支持,那麼你完全有能力去償試,去探索。

以上只是我的觀點和建議,歡迎批評指正。


最美莫過鄉土情


我在沒有親自做無土栽培之前對無土栽培充滿了好奇和希望,但是真正做了以後會給你帶來很多感觸。無土栽培對於普通農民來說是希望也是澆滅希望的那盆冷水。

從無土栽培的定義上來說:不用天然土壤利用其實資源和材質代替土壤栽培都屬於無土栽培,並且分為固體基質和無固體基質栽培。當然了這個基質就是代替土壤的主要元素,其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質栽培和營養液栽培。

對咱普通農業來說水培也就是營養液培不要去考慮,因為我們採用無土栽培的目的是通過無土栽培種植出來的產品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高的效益。所以我個人不建議採用那種高、大、上的種植模式,只不過是個花架子而已。真正能給我們帶來效益的是接地氣,通俗易懂好掌握的無土栽培種植技術,才是我們普通農民選擇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天然土壤由於多年的耕作,內部會含有大量的蟲卵和草籽及一些病菌,採用基質代替土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這些有害物質。所以基質的選擇非常關鍵,當然了現在市場出現了很多生產基質的廠家和企業,我認為購買這些成品會為我們帶來很大的 成本壓力。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生物技術發酵處理以後,做為基質來使用。我自己就是用我們當地的菇渣和牛糞資源作為基質來源。這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只要是有機材質都可以拿來使用。

技術方面在此就不多討論了,普通農民選擇無土栽培的確是個方向,但是要做好市場調查,還要對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做一個周詳的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