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故事】內蒙賈洪巖:情深伉儷高醫術

導讀:俗話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越是優秀的人生活越是自律,以學習為趣,內蒙的賈洪巖醫生行醫23年來,日日堅持自學中醫,造福一方百姓。

初冬,清晨8點不到,車窗外下著小雨,勁風呼呼地吹,吹斷了路兩旁的小枝丫,寬敞的瀝青路上有少許全副武裝的行人在迎風前進。我裹著大棉襖坐在車裡,眼睛望著窗外,和司機聊著當地的美食和風俗。很快,我到達了目的地——賈洪巖診所。

剛走近,便聽見孩童稚嫩的笑語聲,“通遼有個“假”醫生,看病比真醫生還好哩......”循聲望去,正是賈醫生給一位六七歲般大的小姑娘肚皮上貼敷自制膏藥,還不忘叮囑一句:“正在長身體,要多吃主食,個子才會長高唻。”說完又緊接著為下一位患者診治。我見排隊等候的患者還有六七個,不忍打擾,便獨自在診所周邊轉悠了一圈。

賈洪巖診所地處通遼市市中心西部,毗鄰中小學和商品批發市場,交通便利。診所分為樓上下兩層,總計約300多平的樣子,看上去很新,應該是剛裝修完不久。診所內共有3名醫生(包含賈洪巖伉儷)和5名護士,他們都各自忙碌著。

伉儷情深,攜手扶將

賈洪巖伉儷相識於1993年的秋天,同是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蒙醫學院)93級本科西醫專業的學生, 2009年開辦了賈洪巖診所,至今已經11年了。

【名醫故事】內蒙賈洪巖:情深伉儷高醫術

賈醫生

【名醫故事】內蒙賈洪巖:情深伉儷高醫術

馬醫生

“你倆真好,可以時時刻刻在一起。”我向馬醫生投去羨慕的眼光。

“雖在一起,但一忙起來眼裡都只有患者,哪有彼此。”馬醫生笑著說。

“那您對你們的這份工作有何感想?”我追問道。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但作為他的妻子,看著他每天從早忙到晚,累得腰痠背痛時,我很心疼。不過每次看到他像親人一樣對待患者,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考慮問題時,我又很欣慰自己有個仁厚體貼的丈夫。”馬醫生不緊不慢地答道。

談興正濃之時,賈醫生一邊轉動著自己的脖子,一邊拉伸肩背,面帶倦意地向我們緩緩走來。我瞟了一眼手錶,已是下午1點整,賈醫生剛剛忙完了所有的患者。

學無止境,鍥而不捨

我站起身來,順著過道走到賈醫生的工位前,看見他的辦公桌上放著四五本厚厚的筆記本。那都是他自學中醫時記下的筆記,多年來一直隨身攜帶,閒來無事的時候拿出來翻翻,好讓學過的知識不被遺忘。

【名醫故事】內蒙賈洪巖:情深伉儷高醫術

▲ 賈洪巖的學習筆記

“現在年齡大了,記憶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有時看著看著就趴在桌上睡著了......”賈醫生苦笑道。

“剛剛馬醫生說您有如今的成就,離不開多年來刻苦學習,如今您已49歲了,雖還未老,卻已不再年輕,以後還會堅持學習中醫嗎?”我問。

“當然。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況且中醫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即便我不睡覺,這輩子也學不完喲!” 賈醫生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他的筆記。

愛心助殘,溫暖人心

我轉過頭,看見東邊的那面牆上掛著一排鮮紅的錦旗,它們的背後都深藏著動人的故事,代表著對賈醫生的感激和讚許!然而,唯獨第三面(從左往右數)讓賈醫生刻骨銘心。

【名醫故事】內蒙賈洪巖:情深伉儷高醫術

▲ 殘疾患者所贈錦旗

那面錦旗是一位殘疾患者的母親送來的。患者生來殘疾,一直癱瘓在床,多年來和老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是悽苦。有天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了發燒,無法下地就醫,賈醫生知曉後帶上醫藥工具和一名護士開車前往其住所為他連續診治了四天,直至患者痊癒。

最後一天,患者的老母親拿著一疊整整齊齊的零散紙幣給賈醫生,賈醫生知道這是他們靠政府補助的僅有的生活費,著實於心不忍,果斷拒絕了。誰知患者母親“噗”地一聲跪倒在地,連連言謝,這讓賈醫生更是心生悲憐。兩天後,老母親送來了這面錦旗:“愛心助殘,終身感恩”。

“這面錦旗掛在那,時刻提醒我不僅要救死扶傷,還要多多行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賈醫生若有所思。

良藥妙方,療效顯著

我在診所內待了將近6個小時,見到的患者多半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和六七歲至十來歲的孩童。

“來你這的怎麼多數是老人和小孩啊?”我不禁問道。

“多數老人一般是因為骨科病痛來我這針灸,小孩問題就比較多了,有咳嗽的、腹瀉的、吃不下飯的、不長個兒的等等,他們來我這貼敷治療,無疼痛,見效快。”賈醫生認真解釋道。

要知道,賈醫生治療骨科病症、小兒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在通遼那是出了名的,還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來。

臨床中,賈醫生常採用中藥外治和貼敷方法,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脾胃病,多動,遺尿及小兒疝氣等病症,採用浮針、刃針、挑針、筋針等中醫療法來治療各種骨科病痛,如脊椎病,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骨關節疼痛,療效顯著,得到了患者一致的認可。

“貼敷和針灸這兩種療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很好奇。

貼敷就是把藥物打磨成超微粉,貼在對應皮膚的穴位上,直接作用於皮膚,直達病處。又或是貼在對應經絡的穴位上,根據藥物的四氣五味,刺激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的作用。” 賈醫生答道。

“而針灸屬於一種刺激體表部位來激發機體自身內源性調控系統,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療法,與疾病反應點的關係最為密切。”賈醫生補充。

“飯好了,快去洗手吃飯咯......”樓下傳來馬醫生急切的呼叫聲。我們的採訪隨著熱騰騰的飯菜結束了。通遼的老韓殺豬菜很筋道(通遼的方言,好吃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太餓了,我足足吃了兩大碗飯。

還沒等賈醫生吃完,已有兩名患者來尋賈醫生看病了,他立刻放下碗筷,隨手套上白大褂,細心為患者檢查身體,詢問患者的病情。為了不打擾他們,我拎起角落裡的包,輕聲地跟他們打了聲招呼,帶著滿滿的乾貨,滿足地離開了通遼市賈洪巖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