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向快乐出发

我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主要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也许是大脑中支持说话的神经先天“营养不良”,我从小说话就笨笨磕磕的,小伙伴们总是取笑我,我怒视着“阶级敌人”,眼睛里喷着“火”。更多的时候,都是用拳头平息了“战争”……长大以后,为了训练语言,我吃尽了苦头,我曾行程千里之外去他乡学习语言,练习呼吸法、发音法、五项协调训练法。订阅《演讲与口才》杂志,参加演讲交际学院的强化训练,当播音员,做婚礼主持,参加演讲比赛……多年过去了,我才勉强达到正常水平。“解放后”的嘴巴,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很难与“能说会道”结缘。

行动上的迟钝,最突出的就是我不会“见风使舵”,不懂交际。我与领导一路同行,如果领导拎一提包,我却不知道帮忙拎着(并非我不懂礼貌,也许是“恐官症”所致)。领导用手一摸兜——没烟了,我怎么也想不到去商店买一盒“送上”。一次,和一位“高官”去喀左县城开会。休息时,我们来到一家服装店,“高官”好久也没离去,我拘谨地奉陪着……事后我想,当时我拿出钱来,大方地买下一套服装,送给“高官”,岂不皆大欢喜,然而……我曾试图改变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可每到“关键环节”,我还是想不出该怎样做才好。时至今日,我在领导面前也没有“最优秀”的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能掌握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才是“全才全能”的人。然而,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更新不断,能掌握全部书本知识的人是没有的。而社会知识的范围更广,我不懂交际,不会打麻将,不会喝酒,不会网上聊天……所以我在精神上只能生活在“孤岛”上,过着一种远离人群的“单身生活”。

有了以上“白痴”一样的经历,我觉得自己今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更觉得命运“坎坷”。我有许多心里话想向人倾诉,可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我拿起笔来,把想说的话写给自己,我几乎每天都记录“心灵低语”。近年来,我每年“出版”两本《橙红色的太阳》,遗憾的是,我的“书”却没有读者。于是,就产生了从自己“家庭出版社”的图书中选出“精品”向报刊投稿的念头,试过之后,居然小有收获。便暗自兴奋起来。

自从进入“桃源”之后,我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儿子放假回家,看到我“脱胎换骨”的样子,也很高兴。现在,远在“天边”的儿子经常打电话来鼓励我,并和我“切磋技艺”。我还发现,儿子的性格和我的性格惊人的一致。不同的是,儿子经过“正规部队”的训练,比我优秀,特别是交际能力,那是“不服不行”。而我虽然是“地方部队”的“民兵”出身,可也“久经风雨”,特别是拿起笔来之后,我又把文学“经”溶入教学,学生们对我的“忽悠”津津乐道,还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我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坐标。

表现迟钝的我又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我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教师工作,更感幸运的是,我的“上司”并没有因为我没有“最优秀”的表现冷落我,而是处处关心我,对我的点滴进步,总是给予鼓励和肯定,还安排我专门从事文字工作。身居“要职”,我倍感责任重大,又恐不能很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所以,我很努力地工作,每次上交“作业”时,领导们都很满意,我也有一种成就感。

我又清醒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耀眼的果子”不好啃。未来的日子里,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在市县级报刊的“边角地带”开辟出一块“镐头地”,每年收获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口粮”,再扩大交际范围,向同伴们敞开封闭的心房,融入火热的生活,愉快地学习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我就很知足了。我正享受并体验着这样的过程,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是快乐的。

一次去砖厂拉砖,由于是冬季,外边很冷,我就来到砖窑内。里边的工人穿着衬衣,正在蒸笼一样的砖窑内忙碌着。再看他们,满脸的汗水,衬衣也早已湿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专注地干着活。推车装满后,他们还要推出去。每次走出砖窑,他们身上的汗水就会结冰,回到“蒸笼”后,又是满身的汗水。当时我一看,这哪是人干的活?然而,下班时间一到,他们来到休息室洗脸、换衣服,谈笑风生,好像他们刚才从事的是一项极轻松的工作。走出休息室,他们还高兴地调侃起来,说某某能喝酒,某某是好汉……他们说的是那样轻松、坦然,那样兴高采烈。下班后,他们骑着自行车,打着口哨回家了。我不敢说他们是否富有,但我敢说,他们是最快乐的人。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活得太累。相比之下,我们要比砖厂的工人轻松得多。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必要把时光拉回从前,过去我们经常讲,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而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我们常说要过充实的生活,可又有多少人在喊没意思。有人常说总有干不完的工作,生活太紧张,没有时间,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珍惜时间。半丁(只有上身的“半截人”)说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你和我都是新的。我们大家一起从今天开始,用心地去学习,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创造。不要为自己找一大堆的理由,没有任何借口。半丁可以,你们凭什么不可以?相信自己,你就会行。”

我每次来到音乐室的窗前,都会听到孟玉芝老师在弹奏钢琴,练习演唱“生命之歌”。孟老师多次参加市县举办的演唱会,她也因此获得了“校园歌唱家”的美誉;我又经常看到宋卫星老师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坐在办公室苦练书法,他的“宋体”书法,自成一派,受到了专业人士的称赞;住校日子的每天晚上,学校教学楼三楼的西窗久久地亮着灯光,那是刘飞飞老师在写作散文。刘老师是市作家协会会员,她的散文如小溪流水,清澈透明,至真至纯,字里行间传递着真善美,读后会使人对美好生活产生无尽的向往……他们的教学成绩是优秀的,内心是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

毋庸置疑,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也就选择了忙碌。但是,如果转变观念,身心就会放松许多。同样一件事,愿意去做,并把其当成一种乐趣,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快乐为之,这又何谈累?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被动地去做某件事,这又怎能不累呢?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提倡的“塑造阳光心态”对我们很有启发: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过同一样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生活的坐标,有精神支柱,让心中盛开不败的鲜花。这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静下心来,告别浮躁,做真实的自己,过充实有意义的生活。这样,才会有快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