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提問:陸羽《茶經》說的爛石、礫壤、黃土,這些對茶樹的生長與品質有什麼影響?

爛石真的可以使茶樹吸收更多礦物質嗎?

陸羽曾在《茶經》中寫道:「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茶經》作為一本唐代的茶葉說明書,陸羽將茶葉品質與土壤的關係作了歸類,得出「爛石>礫壤>黃土」的品質關係。

為什麼陸羽會這樣寫?這樣的現象歸類有其本質依據嗎?這篇文章將探討這樣的問題。

  1、影響茶樹品質的因素

如果單從字面上去分析,往往會從爛石、礫壤、黃土間的土壤成分、排水性、養份含量、利不利於茶樹生長等方面切入。

這種案頭工作有一定作用,但由於缺乏實地觀察對照,也有侷限。

影響茶樹品質形成的關係是什麼?本質上是有效營養供應與產出的比例。具體來說,有兩個制衡因素,土地肥沃程度與植株的種植密度。

假設兩片相同肥沃程度的土地,一片種100顆茶樹,一片種50顆,管理方式相同,哪片茶園產出的品質會比較高?答案是種植稀疏的茶園。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密植茶園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疏植茶園

同樣的土地,決定茶樹品質的是種植密度。密植,品質相應下降;疏植,品質則相應提升。

兩片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相同的管理方式和種植密度,土壤肥沃的茶樹品質會更好,因為每株茶樹吸收到的養分更多。(土地肥沃是指土壤有機質比例高,能夠有效供應營養。)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種植密度與品質關係示意圖

這種品質關係稱作農業規律,更簡單的理解是:產量降低,品質提高。

同時樹型大小也會影響品質,也是農業規律起作用。

茶樹長成大樹,總體出芽率就會降低,於是品質提高。(瞭解更多:什麼樣的茶樹算大樹?什麼樣的茶樹又算古樹?)

  2、爛石、礫壤、黃土的分析

瞭解影響茶樹品質的因素後,再來看陸羽《茶經》中的爛石、礫壤與黃土,便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爛石地的特點是什麼?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當你去到昔歸、馬臺等茶區,會發現土地中有很多裸露的大石,導致很難密植,因此爛石地上的茶園往往是疏植茶園,品質較高。武夷山的三坑兩澗,也符合這個特點。

邦東的爛石地茶園,圖片來自李成萍

礫壤呢?有機質豐富,透氣性好,給植物供應營養的能力更強。在相同的種植密度下,茶樹的品質往往較高。

長在爛石上的茶樹就比較好嗎?這個現象的背後有玄機


黃土則相對貧瘠,同樣的種植密度下,就比有機質豐富的土壤要差了。

至於礦物質元素對品質的影響,目前只是個猜想而已,還沒有明確的論證。

作 者丨茶葉進化論李

本文來源自茶葉進化論,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