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出版後引起很大轟動,就那個時代而言,這本書如此暢銷的原因有哪些?

陸祖訥


書名裡漂流,遙遠的世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一定會有九死一生的曲折動人故事吧?再加上獵奇心理看一看他究競經歷了什麼,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帶著諸多疑問和探險必然的磨鍊,人們想知道他所經歷的一切險惡,這勢必都會引起本書的熱銷!


又是春暖花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裡是吟風社,薈聚文史愛好者,致力於持續輸出文化、歷史等領域優質內容。

《魯濱遜漂流記》是丹尼爾·笛福於1719年4月25日首次出版的長篇小說。出版後非常暢銷,到同年8月份已經重印了4次。不久即傳播到歐洲各國,據不完全統計,到19世紀末,該書的不同印版、譯作、仿作以超過200種,其熱度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魯濱遜漂流記》如此暢銷呢?這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品特色。


1、《魯濱遜漂流記》是劃時代的長篇現實小說。

18世紀初的英國,工商資本階級蓬勃發展,產生了大量識字階層,他們有閱讀消遣的需求。當時除了報紙,英國流行的出版物是一種稱作“實話實說”的小冊子,是直抒胸臆的短篇文本。而《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長篇小說,人物形象較為豐滿,情節曲折離奇,又充滿真實感,對“實話實說”小冊子簡直是降維打擊。特別地,笛福在初版並未署名,在封面和序言中宣稱這是一部真人回憶錄式的彙編作品。這就滿足了識字階層的獵奇心理。

2、《魯濱遜漂流記》是航海-殖民故事,切中當時英國的時代精神。

當時的英國,航海和殖民事業方興未艾。而《魯濱遜漂流記》全書可以分為魯濱遜的四次航海經歷,其中28年荒島生活是第四次航海的“中途停靠點”。這四次航海,魯濱遜都是為了從航海貿易中獲得暴富,間或從殖民地事務中取得收益。而正是這樣一個冒險份子,經過28年荒島生活,出發前存留下的財產居然積累成了暴富。這不得不令當時的資產階級讀者垂涎三尺。

3、《魯濱遜漂流記》是對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頌歌,迎合了廣大資產階級讀者。

從觀念上,魯濱遜秉承當時資產階級的理論利器——理性主義。魯濱遜相信“理性是數學的實質和源頭,只要用理性去陳述和整合一切事情,對事情作出最理性的判斷,每個人就可以或遲或早地掌握任何一門工藝”。而且“憑著勞動、應用和設計發明”,魯濱遜認為自己“什麼也不缺,什麼都能做”。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魯濱遜漂流記》的開頭部分對資產階級有“過分”的溢美之詞,認為“中產階級/資產階級是最好的位置,對人的幸福來說最適宜的位置,既不會陷入體力勞動者的不幸與艱辛,勞累和苦難,也不會受累於上層階級的傲慢與奢侈,野心和妒嫉。”甚至連國王們都羨慕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地位。

又講“中產階級/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有一切的美德和享受,平安和富足就如僕人一般,常伴著中產之家。節制、中庸、安寧、健康、合群,所有令人喜愛的消遣,人人渴望的樂趣,都是中產階級/資產階級可以享受到的福分。”

這無疑迎合的當時人數眾多的資產階級讀者。那麼這本吹捧資產階級的書,被資產階級讀者進行“口碑營銷”,也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