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國的“糧困”


融信中國的“糧困”

融信中國讓市場熟知,得益於其在土地市場上的兇猛,但是最近三年來,這個“高價地收割者”開始蟄伏,土地市場大起大落後的融信中國初現餘糧不足的境地。

3月24日,融信中國發布2019年年報,業績可謂可圈可點。報告期內,公司合約銷售達1413.17億元,同比增加15.94%;收益達514.62億元,同比增加49.75%。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融信中國的銷售額增速相比2018年73%的增速大幅放緩。特別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融信中國降負債顯著。負債比率由2018年12月31日的105%下降至2019年12月31日的70%。

曾經被質疑舉債拿地的融信在2019年的土地市場變得低調起來。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項目46個,新增土地儲備約730萬平方米,其中歸屬融信的權益土地面積為341.7萬平方米,權益比為46.8%,權益代價約163億元,地塊收購的平均成本約為每平方米6648元。

初看這個數據不覺得什麼?如果把拿地數據的時間拉長,就可以看出了端倪。

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項目46個,新增土地儲備約730萬平方米,土地單價6648元。總土地儲備面積約2696萬平方米。

2018年,融信中國新增24個土地項目,新增總建築面積為477.51萬平方米,土地單價5183元/平方米。總土地儲備面積約2542萬平米。

2017年,新增項目78個,進入15座城市,土地單價6568元,總土地儲備面積約2315萬平方米。

2016年,共有21塊新收購地塊,總建築面積為527.12萬平方米,土地單價12963元。總土地儲備面積約為1058萬平方米。

在經歷了2016的土地瘋狂後,融信中國變成乖寶寶。一是規模,從2017年到2019年,土地儲備僅增長了381萬平方米;二是價格,最近三年的單價相比2016年的單價下降了一半。

2016年初,剛剛登陸港股的融信中國可謂風光無限,在土地市場大殺四方。2016年8月17日,融信中國在上海土地市場以110.1億元創下了單價、總價的新紀錄,而此前的一段時間融信還在蘇州和杭州等地斥資240億元斬獲了13塊土地,這樣的出場方式讓融信中國立刻在業內名聲大噪。

但隨後各種質疑聲不斷,融信中國開始在土地市場上變得低調起來,這一蟄伏就長達3年之久,土地儲備可謂增長緩慢。

對比幾家與融信銷售體量相當的企業為例,如在同一天公佈2019年業績的遠洋地產和中國奧園為例,遠洋集團2019年協議銷售總額為1300.3億元,土地儲備量3724.3萬平方米;中國奧園實現物業合同銷售金額達約人民幣1180.6億元,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達4503萬平方米。

由此不難看出,不敢再拿高價地的融信中國,現在土地市場上過於低調。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去年底時就對於融信中國土儲不足進行過披露,儘管融信中國的土地儲備主要聚焦在一二線,其中黃金地段佔比達到60%,土地儲備風險更低。但整體土地儲備並不十分充足,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融信中國的土儲貨值達到4201億元,考慮到銷售額的同比增長,僅夠未來3年左右的銷售額,而土地儲備及可售貨值的充足程度直接影響著公司的銷售回款以及現金流。

儘管資本市場已經放棄了用土儲來衡量國內房企的時代,但手中有糧心裡不愁依然是一家企業發展的底氣。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融信中國手中高價地的逐步消化,未來其平均售價在兩萬以上的優勢將喪失,另伴隨著土儲的消耗,融信中國可能再舉高價拿地的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