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物极必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两大流派的主要共同点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两大主要流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这两大思想流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呢?

《庄子》说:儒家游方之内,而道家游方之外。这里的“方”就是社会的意思。

简单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哲学,而道家是一种出世的哲学

更通俗地讲,儒家思想是一种社会组织的哲学,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和谐社会,个人通过修身实践而获得人生的意义。

而道家思想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希望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建立一个知足常乐的人间乐园,通过个人修身养性获得人生的智慧。

有人说,孔子就像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而老子则更像个繁华看尽的老人。

除了差异,这两大派哲学思想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

最典型的共同点就是 “物极必反”,意思就是: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端之后,就会走向相反的另外一个极端。

原来“物极必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两大流派的主要共同点

《易传》一书中有说:寒往则署来,署往则寒来。

《道德经》里也有一句经典: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反”可以是事物的反面,或者说矛盾的对立面。“道之动”可以理解为事物的运动,或前进的动力。所以“反者道之动”的第一层意思,可以理解为: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它们会相互转换。而第二层意思则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一种用发展或者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后半句“弱者道之用”的“弱”可以理解为柔弱、弱点、不足或者弊端。意思是,正是这种柔弱才是“道”的最大作用。一个人的弱点和劣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可能变为优势,强弱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含义,则反应了道家思想“顺势而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境界。万物相生相克,万事阴阳共存、利弊共生。

所以,不管是反者道之动、还是弱者道之用,都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这种以运动、变化和矛盾对立的方式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种“物极必反”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以至于中国的统治阶级在繁荣昌盛时期都非常谨慎。这也是一种心理武器,即便在最黑暗,最艰苦的年代,绝大多数人也还是满怀希望,憧憬黎明即将到来。甚至可以说,也正是这种信仰和意志,帮助中华民族度过了历史上很多艰难的时期,让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之久。

中国人谦虚、谨慎、节俭而勤奋。从思想根源来说,可以追溯到道家和儒家的“物极必反”思想观念,它让我们懂得,即便在丰收的年份也要未雨绸缪,懂得节俭和储蓄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不至于狂妄自大,多了一份谨慎和谦卑,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正如,这次的新冠疫情,天佑中华,相信疫情过后,中国龙将更加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