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朱德在西苑機場閱兵

歷史上的今天:朱德在西苑機場閱兵

1949年3月25日,朱德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部隊。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即決定在北平定都,準備離開黨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進駐世界聞名的古都北平。根據形勢的發展,黨中央於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議決定在全國勝利的局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實行戰略轉移,即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這一戰略決策在中國革命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中央五大書記,率領中央機關工作人員、警衛部隊,分乘11輛吉普車和10輛大卡車離開住了10個月的西柏坡,浩浩蕩蕩而又井然有序地向北平進發。車隊由一輛小吉普車在前面帶路,毛澤東乘坐的是第二輛中吉普,第三輛車是毛澤東的家人,第四輛車坐的是劉少奇,第五輛車是劉少奇家人,第六輛車坐的是周恩來,朱德一家乘坐的是第七輛車,第八輛車坐的是任弼時一家。車隊一行23日晚八時住在河北唐縣淑閭村。3月24日上午,車隊到達河北保定市,中午在冀中區黨委駐地吃午飯後,下午毛澤東、朱德等中央五大書記聽取了冀中區黨委的工作彙報後離開了保定,沿徐水、定興、涿縣一線繼續行進。當天晚上住在涿州。3月25日清晨,朱德等中央領導人從涿縣乘坐專列到達北平清華園火車站。然後再換乘汽車到頤和園,中午在頤和園吃了午飯短暫休息後,當天下午到西苑機場閱兵。

1949年3月25日,晴空萬里。北平西苑機場2萬多名雄壯威武的人民解放軍官兵,正在等待著一個偉大的時刻。西苑機場上,一門門大炮直指藍天,一輛輛坦克威猛雄峙,一支支鋼槍鋥鋥閃亮,一個個戰士英姿勃勃。廣大群眾和在北平的黨政軍民各界代表及160多位民主人士,也紛紛趕到西苑機場參加歡迎儀式。下午4時,毛澤東、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乘坐汽車從頤和園出發,在軍樂聲與歡呼聲中來到西苑機場。千百張笑臉在歡呼歌唱,千百雙眼睛都望著一個方向。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軍樂大作,歡呼聲震天。北平市市長葉劍英首先迎向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林彪、聶榮臻、賀龍等趨前迎接。

工人、農民、青年、婦女各界代表,滿懷熱情與希望來迎接自己的領袖。毛澤東、朱德等首先和工人代表一一握手,工人代表緊緊握著毛澤東、朱德的手不放。毛澤東走到婦女代表面前,和李德全、蔡暢、鄧穎超握手,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李秀鎮握著毛澤東的手說:“毛主席您可好,您真是我們的大救星。”毛澤東、朱德一行又來到160多位民主人士的歡迎行列,高興地與他們相見,熱烈地與沈鈞儒、郭沫若、李濟深、黃炎培、馬敘倫等一一握手,互致問候。對和平解放北平有功的傅作義也來歡迎,毛澤東、朱德與他合影留念。

历史上的今天:朱德在西苑机场阅兵

1949年3月25日朱德和毛澤東、劉少奇等到達西苑機場時受到歡迎。

西苑機場上,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第41軍(原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在遼瀋戰役中建立了功勳的“塔山英雄團”(第367團)、“塔山守備英雄團”(第369團)、“白台山英雄團”(第361團)3個團的全團指戰員及該軍連以上幹部,奉命作好了受閱準備,第四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任閱兵總指揮。

下午5時整,機場上空升起了4顆信號彈,盛大的閱兵正式開始。毛澤東登上第一輛淺綠色吉普車,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等也依次登車。樂隊高奏雄壯的《解放軍進行曲》。閱兵總指揮劉亞樓響亮地向毛澤東、朱德報告:“受檢閱的部隊全部到齊!”

“立──正!”閱兵總指揮劉亞樓向部隊發出了受閱的口令。

站在隊列前的各分隊指揮員舉手向領袖們敬禮。身著灰布軍大衣的領袖們站立在緩緩行駛的吉普車上,威嚴莊重地舉起右手,向指戰員們還禮。

朱德在劉亞樓的陪同下,乘坐美式吉普車,在一行行、一列列威武的人民解放軍隊列中緩緩穿行而過。這時攝影師按動了快門,給歷史留下了一個永恆的畫面:朱德身穿長大衣,頭戴解放帽,站立在吉普車上,他一手扶著車欄杆,一手揮動著,向受閱部隊還禮。

西苑機場上的閱兵,使當時受閱的第41軍官兵深受鼓舞,隨著檢閱的車隊緩緩駛過,經歷過無數艱辛戰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野戰步兵,警衛部隊、坦克、榴彈炮、山野炮、高射炮和摩托化部隊,和從敵人手中奪來的美軍機械化裝備一起,激動地接受著最高領袖的檢閱。一個個年輕的戰士,以威嚴的軍容、勝利的姿態,向領袖致以最崇高的軍禮。隊列中即響起了震天的口號聲:“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戰士們擦著激動的淚水在振臂高呼。

朱德在檢閱結束後,驅車來到了他在北平的第一個駐地香山來青軒。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運籌帷幄、統攬全局,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全面勝利,籌備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了新中國一系列基本政策,在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西苑閱兵式,如果按現在的閱兵式程序,實際上只有檢閱式,而沒有分列式。但是,它在我軍閱兵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地位,這是我軍最高統帥在解放戰爭史上惟一的一次閱兵,也可說是半年後所舉行的開國大典閱兵式的一個預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