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在2019年8月26日,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土地法,於2020年1月1日實施。其中,農民村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本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的亮點。在自然資源部規司司長魏莉華看來:取消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二元體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掃除了制度性的障礙。

翻譯成白話是,沒有政府這個“中間商”賺差價,農地上市,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這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在過去,地方政府一直是土地市場的唯一提供者,供應多少,政府說了算,土地拍賣價格不滿意,還可以找自己的城投公司等託底,無論樓市環境如何,大體上都能穩住土地市場價格,這對保持房價有促進作用。

而集體土地入市,市場上的土地供應方不僅只有政府,還有農村集體土地。土地供應壟斷時代將宣告結束。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此為楊莊村農村社區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早在2017年,北京、上海、瀋陽、南京、杭州、廈門、合肥、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共計13個城市,被納入國家首批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城市。在2019年1月16日,增加了福州、南昌、青島、貴陽、海口5個城市。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累計18個農地入市試點城市。

有人可能有一個疑問,這麼多城市納入試點,卻沒看到對當地樓市帶來多少變化呢?這可能有一個誤會。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根據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所言,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4200多萬畝。但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這幾年所有試點城市上市的土地面積才9萬多畝,佔比僅0.21%,相比整個農村建設用地規模,可以忽略不計了。隨著農地大規模入市,根據業內綜合意見,對市場至少帶來3個變化:

1.大幅增加農民土地收入

據數據顯示,目前一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平均價格有30萬元左右,當然,這跟具體的區位以及土地的實際用途有關,比如北京前不久出讓的一幅集體用地地塊,一畝地達到了930萬元,而其他很多地方的價格顯然達不到這個水平。

2.出租房源增多,平抑租賃市場價格,引導房租下行

目前我們市場上的租賃房源大多來源於商品房市場的個人房源,價格隨著市場變化而變,與房價、房源供應有著密切關係,而大量集體土地建設的租賃房、保障房入市,租賃房源基數變大,租房市場價格水平自然而然將得到明顯平抑。

3.分流住房需求,引導商品房價格合理迴歸

長期以來,我們更傾向於商品房市場的發展,而其他如長租房源的建設相對薄弱,凡是有住房需求,更多人傾向於購買商品房,寧願揹負幾十年的房貸,也要去擠這個獨木橋,這也是導致房價不斷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農地入市,大量的租賃房源和保障房上市,將分流一部分住房需求,住房市場需求形成“高端有選擇,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局面,根據經濟條件各取所需。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前瞻看來,隨著試點城市農地試點經驗積累,全面鋪開的腳步越來越近,這是一個事關全國人民的大事,一方面給無房人提供了安家之所,另一方面給農民兄弟更多的收入,無論是租賃還是入股,都可以讓土地發揮更多的價值。對於樓市來說,多主體供應,也更利於“房住不炒”目標的實現。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無需政府徵收可直接入市,將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其實,在未來8年,有3個行業是比房子更有“錢景”的,縱觀中國現在的發展,以後環境優美的農村也將是城裡面、由其是退休人員所向往的休閒養老所在。

1.健康領域(食品優先)

人人都希望可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現在重視自己的健康的人也越來越多,馬雲也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下一個超過我的人會在健康領域出現。”並且,很多商界大佬也在這一領域裡早早的“重金佈局”,比如馬雲、王健林等人,都在這一領域中投資了上百億,未來8年,健康領域或將存在較多發展機會。

2.養老領域(農村農場階段性休閒養老)

曾有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將有1.67億左右的65歲以上的老人,並且人口老齡化這一問題是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的。未來,我國的與養老方面相關的設施、設備、娛樂、醫療等行業或許會有比較快的發展,從中或許有頗大發展機會。

3.教育領域(農業農村科普教育)

有經濟學家曾說過“教育是最好的投資”,而今,許多成功人士,都有接觸過良好的教育,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可不斷獲得進步,願意為自身以及孩子教育而投資之人已經越來越多了,未來8年,這一行業的發展潛力同樣比較大。

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抖音、快手、全民小視頻、好看視頻瞭解犟老宋。

【宋氏億儂】犟老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